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困境及路径选择

时间:2017-02-23 21:13:47 来源:论文投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风师德为先,因为只有德高才能为师,只有身正才能为范。邓小平同志说过:“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人数多、分布广的群体,他们的师德水平建设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提升高校形象;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发挥他们对社会的辐射作用,起到模范作用,为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树立标杆贡献力量。而目前部分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状况堪忧,品行不端、学术不端等行为无不玷污甚至损害着大学教师的整体形象,一度让大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受到媒体关注,遭到公众质疑。因此,探索和创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与培养方式不容忽视。

一高校师德师风的含义

高校师德即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它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并得到社会公认的符合高校教师职业特征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根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人〔2011〕11号)规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高校师风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所体现出的氛围和风气,它是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人格修养和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它影响着高校的精神风貌,决定着高校的学风和校风。高校师德是高校教师的灵魂,高校师风是高校教师的工作作风,二者紧密相连,有机统一。师德是师风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良好的师风;而师风又是师德形成的重要条件,没有良好的师风环境同样产生不了良好的师德。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困境

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同时,由于高校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以及国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大部分高校教师对职业满意度较高。总体而言,高校教师队伍大都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2.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第一,建设重过程轻效果。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项目繁多,形式丰富,诸如专门针对新聘教师的入职培训、定期召开的学习讨论会、理论研究、项目专题申报等,但是很难也很少对所开展的活动做后续研究、深度挖掘、效果反馈、实用性分析,形成形式化、空洞化、枯燥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最终只有看似丰富绚丽的过程,却无落地有声的实质效果。第二,为学术指标失伦理。学术指标就是高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所应完成的一定数量的学术研究任务,这一指标的初衷本来是鞭策高校教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在研究中增强自己学习能力、丰富知识面,促进教学发展,促进学科发展,以达到提升学校软实力的目的。但是,部分教师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为提前达到指标不择手段,原本十年磨一剑,但却以一年磨十剑的心理通过过度引用、粗制滥造,甚至用恶意剽窃、弄虚作假、一稿多投等手段,视学术诚信为无物,大肆骗取项目经费,制造学术垃圾,败坏了学术风气,引发了诚信危机,损害了师德师风。第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高校环境相对安逸,工作较为稳定,与企业相比不以营利为目的,生存压力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某些教师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敬业意识不强,师德师风学习放松,信念模糊,精神松弛,奉献意识缺乏;得过且过,不认真备课,忽视了与学生交流互动,师生分离;职业意识淡薄,不思进取,教学水平下降,研究能力弱化,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要求相差甚远。第四,机制不全行动不力。我国目前有很多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法律、规章和政策,如《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但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制度不完善、奖惩制度不给力、预期目标不明显,使得对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成效难以定性,对好坏难以奖惩,过度偏重于学术评价,忽略了师德师风建设;间接助长了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敷衍,直接打击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造成目标模糊,方向不清。最终,形成执行无力、评价无力、监督无力、奖惩无力的局面,阻碍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进程。

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困境

第一,高校扩招带来素质难题。随着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精英教育时期的高等教育相比较,上大学变得相对比较容易,上大学的人数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扩招后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相对有所降低。就学生工作而言,沟通变难了、教学变难了、管理变难了。就学校而言,需要进行师资的更替,而来源又恰好是扩招后的毕业生,因此,较精英教育阶段,扩招后新进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也相对降低,于是形成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教师面对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这对高校来讲,要做好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将面临不小的挑战。第二,网络普及化使得师生依赖关系相对弱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人类进入多媒体时代,就获取知识而言,网络上应有尽有,并且渠道多种、形式多样、声像兼备、获取及时。在此情形下,老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机会都是均等的,教师对知识的相对垄断性被打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也弱化了。老师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学识渊博的老师并教育好学生,为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可变得愈发吃力。第三,生活压力导致以教牟利。在现代社会购房成本、医疗成本、子女教育成本、赡养老人成本等多重成本的压力下,再加上工资收入有限,于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部分教师利用专业优势把精力分散在校外兼职上,使得校内正常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教学任务放松,自身修养放松,师德师风建设较为滞后。也有部分教师利用教师身份将个人的牟利行为与学生学分、考试等进行绑定,极大地损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产生师德师风危机。第四,西方文化渗透伺机而入。随着当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时间、国界限制相对较小,于是,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导学生做好防备的同时,自身还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一旦遭遇渗透就会对自身的师德师风规范造成冲击,甚至是带来消极影响。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1.以德为先,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第一,建立明确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经过实际调研、集体讨论、科学论证,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等都应制定出具体的、可量化的、切实可行的任务目标。第二,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培训体系。从培训进程而言,从教师招聘、岗前培训到定期的岗上培训都需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并及时考量培训效果以便做好培训反馈、完善培训机制;就培训方式而言,合理区分好组织(正规)培训与自我培训的任务、目标、效果、改进方式。第三,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奖惩机制。有关高校教师的任何考核,以一票否决制为原则,优先考核师德师风情况,明确奖惩细则,该惩则惩,该奖则奖,奖惩分明,达到奖能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性,惩可警示且立即停止不良行为的效果。

2.学术为重,强力规范期刊市场

高校教师需以学术研究为重心,自觉做到重视学术质量,兼顾数量。欲达此目的,需借助行政力量规范学术行为,保证学术质量。同时,建立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及个人的惩罚措施,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为优质学术研究誊出空间、净化环境,将劣质学术彻底剿除,使学术不端心理彻底清除。

3.育人为本,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高校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意识,将传递学生知识和塑造学生品格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要真正实现此目的,教师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通过持续地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解决学生持续增长的知识需求与教师知识供给相对有限间的矛盾,力争成为学生功能强大的防火墙,抵御外来攻击,有力防止渗透。

4.廉洁从教,加强高校教师廉洁教育

廉洁从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具备的品质,但并非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廉洁意识,都能做到清正廉洁。可将廉洁从教作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达成的目标之一,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内容之一,使得廉洁从教开始于培训中,受监督于目标实现中,使高校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5.提高待遇,解决高校教师后顾之忧

以降低高校教师生活成本为目的,以提高高校教师待遇为手段,减轻高校教师住房之忧、医疗之忧、抚养子女之忧、赡养父母之忧等,使之遵照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要求,严格按照师德师风要求,杜绝三心二意行为,一心一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作者:陈玉林 刘燕清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困境及路径选择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963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品牌策略 广播与电视技术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土工基础》 《语言科学》 《水运管理》 《山西统计》 《合肥学院学报》 《电信建设》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抗感染药学》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