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向其提供的资金供给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对等的局面,阻碍了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从融资来源方面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内外两个因素深层次剖析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希望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融资难
一、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通过调查(见表1)分析,县域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自身资产,它占企业总资产的80%以上,即县域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远超于外部融资。第一,民间和亲友间借贷成为县域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县域中小企业的各个企业家凭借自己的社会关系,向其他企业或个人相互提供融资机会,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但民间借贷中非正规借贷依然存在,例如高利贷,这种借贷方式虽然能够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过高的贷款利率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二,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从问卷中我们看出县域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融资的比例少之又少。另外,从以上数据也反映出,县域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渠道的方式很不积极,企业仍旧拘泥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上,多采用自身资产运作以及亲友借款等。同时,商业银行在县域企业融资问题上采取不积极态度,并且融资模式比较传统,商业银行在融资创新上力度还有待加强。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要创新融资模式,不但要加强金融机构和县域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要转变企业融资模式的理念,不能拘泥于传统。
二、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剖析
1.内部因素
县域中小企业占县域企业的95%以上,但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理念的狭隘以及区域限制,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1)企业自身整体素质的因素县域中小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依靠劳动力进行低科技含量的产业,对科技研发投入少,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难以竞争。除此之外,县域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方式落后、企业管理多为家庭管理模式,融资结构过于单一。根据报告显示,多数县域中小企业没有建立正规的财务制度,有些企业甚至连专门的财务部门都没有。财务资料的不齐整,造成企业的经济状况不能被详细的反映,从而使银行不能获得企业准确的财务信息。(2)经营状态不稳定县域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经营环境的局限性,在同行业竞争中很难吸引到投资者,引起他们的投资兴趣。根据有关调查统计(见表2),我国有近30%的民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60%在4~5年内消失,如此高的倒闭率成为银行“惜贷”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他投资者不愿介入的重要原因。从表2中可得知,企业经营时间的长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受益率息息相关。企业建立时间越短,资产负债率和受益率比重越多。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一般情况下,企业建立越短,资产负债越多,受各方面因素,资产效益很不稳定。除此之外,经济政策的忽视使县域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恶性循环下,其他投资者也不愿注入资金。(3)县域中小企业透明度和信用度低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小,其透明度也越差。在财务信息上往往是内外信息不对称,社会很难对其进行监督,相较那些透明度高的大型公司,县域中小企业更容易存在违法乱纪、不讲信用的情况。因此投资者往往不愿冒风险对县域中小企业进行投资。
2.外部因素
县域中小企业的规模发展容易受当地政策的影响。因为区域面积小,政策变动幅度影响大,并且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模式的局限,财务制度的混乱,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因此县域企业在金融机构和银行信贷方面都面临着融资困难的现实情况,具体造成这种融资困境的主要外部原因如下:(1)金融体系不健全大中型企业在进行贷款的时候,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政策相对宽松,因为自身资金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在良性资金循环下,企业的发展轨迹会不断呈现向上的趋势。由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当有不良贷款,政府将采取适当措施,转移风险,或使用金融工具补贴,不会导致银行有所损失。但是针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就显得格外缺乏信任。当县域企业因各种原因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需要承担其风险。正因为如此,县域企业就很难从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贷款。(2)不完善的法律法规有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较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纵容中小企业逃避债务的行为,甚至导致失信行为的出现,破坏了信用环境。并且我国现在缺乏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有关融资的法规在经济市场中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还阻碍了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三、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必须认识到融资信息畅通的重要性。除了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上要积极扶持,县域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寻找融资创新之路。建立一个融资信息交流平台,让有效的资金用到需要用的地方。为保证投资者权益,更放心地把钱投向县域中小企业,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融资租赁系统,为广大的县域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价值、租期的中小型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对租赁信息进行信用登记,更有效地进行市场资源配置。在这种新式融资渠道下,必定会吸引大批关于金融、投资、贸易、技术、管理、金融等其他方面的人才。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必定会突发猛进,县域经济也会进一步发展。
1.健全县域金融体系
(1)建立与县域中小企业相适应的村镇银行县域地区应积极发展有民间资本的村镇银行,根据县域企业的资金需求,发展小额信贷,促进其快速发展。整合县域地区的民间资金,合理有效的配置利用,提高县域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能力。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分阶段增资扩股工作,努力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金融体系。(2)激励商业银行信贷和创新政府和乡镇机构和其他部门应和银行部门共同展开商业银行信贷和创新的新政策,依靠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双方力量,扩大商业银行对县域企业的融资渠道。首先,考虑回到县级地区支持大型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创新激励制度,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忽视县域企业贷款的现象,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建设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3)积极推动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当县域中小企业不能满足银行信贷担保,通过货物以租赁形式获得融资是最适当的融资新模式。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吸引外部融资为县域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营销服务,但也有助于完善县域融资体系,提高县域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2.提高资信力度
(1)建立和完善县域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县域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县域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然后定期进行信用评级,一季度一公布,规范县域中小企业自身行为。投资者可以通过信用平台了解投资对象,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但是政府需要加快建立信用评价的实际市场化运作,积极提高其服务机构。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进行信息评价规范企业行为,还可以可以进行资产评估、信息咨询、项目评估和金融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息。除此之外和商业银行共同建立奖励和处罚措施,比如和商业银行联合建立诚信与失信奖惩制度等,加大信用规范力度。(2)努力引导县域中小企业主诚信经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本身的可信度。在企业管理制度上标准化管理,财务账目清晰有序,经营管理各方面诚实守信,是赢得金融机构的青睐的有效方式。政府积极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建立一个诚信商业圈,对内互助共享资源,对外树立诚信模本,加强投资者好感,吸引外来融资。
3.创新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1)多元间接融资的发展积极发展金融租赁模式。县域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经营规模较小,当出现融资困境时往往忽略自身企业的大量物资的商业价值,通过租赁缓解融资压力,这种融资模式对企业的资信力和担保要求不高,但是操作灵活。在其他国家,通过租赁设备,实现设备总投资的比例,市场渗透租赁行业第二大银行贷款融资后,美国达到31.1%,捷克达到30.8%,而只有2%的中国租赁渗透率,巨大的市场容量空间有待挖掘。信托,抵押贷款业务的特点是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2)完善网络融资信息完善整个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公开平等开放各种融资信息。形成金融体系的一体化,地方担保机构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的网上的对接,实现金融服务的在线业务。同时强化县域中小企业的资信力,在网上信贷系统加强政策信息,项目信息,金融资讯,担保典当行信息,彼此转化加工再利用,形成县域经济信息一体化。(3)拓展多种融资渠道为县域中小企业提供终身融资保障,可以借鉴欧盟经验,在企业创业初期就直接提供融资保证,以直接资助方式增加初始资本:税收减免,投资补贴,就业补助,创新津贴。县域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期运用风险资本进行扶持,提高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机会。县域企业依靠政府能力增加企业融资可信度,会增加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同时,政府推动加大股权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性投入或整合中小企业各项扶持资金,由政府发起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全方位培育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参考文献
[1]杨秀萍,薛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7-69.
[2]范业清.浅析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经济视野,2014,(14):124.
[3]庄晋财,程李梅.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意愿背离问题及其缓解路径[J].财会月刊,2012(,3):2国内医学期刊8-30.
[4]王世豪.中小企业融资之道[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32-65.
[5]黎璞著.中小企业融资创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15-38.
作者:刘峥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