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开发微观机理解析

时间:2017-02-24 01:52:04 来源:论文投稿

1新产品开发中的知识转化特征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个性化需求增加、交货周期提前等以速度为主导的竞争加剧,新产品开发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科技发展、信息膨胀及环境不确定性,也使新产品开发成为一项日渐复杂的活动。新产品开发一般包括概念生成、性能描述、外观设计、样品试制、性能检测、系统功能测试及改进、产品制造、服务结构设计等环节。从技术创新视角看,新产品开发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在我国企业中主要表现为集成创新。从知识管理视角看,新产品开发过程又是一种知识管理过程,伴随着大量知识行为。知识管理包含知识收集、知识分类、知识储存、知识过滤、知识转化、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等多种知识行为。其中,知识转化在知识管理框架中居主导地位,是知识管理系统运营的枢纽。1995年,基于Polany[10]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思想,日本学者Ikuji-roNonaka和TakeuchiH提出了内隐知识(TacitKnowledge)和外显知识(ExplicitKnowledge)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螺旋(SpiralofKnowledge)模型”,认为企业不仅应用和处理知识,也在不断创造知识,知识是解释公司行为的基本单位。此处,外显知识是经过编码的知识,可以有序承载于某种载体之上,包括书面文件、电子档案、图表等,而内隐知识是未经格式化(Formalize)的知识,难以用语言表达,如心智模式或思维模式、信仰、经验、直觉、诀窍、惯例、传统等。在知识螺旋模型中,IkujiroNonaka和TakeuchiH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断转化,分为社会化、内隐化、外显化、组合化4个循环上升流程,推动着知识管理功能的实现[12]。知识螺旋模式也称为知识转化SECI模型,是知识管理领域里程碑式的创举。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这些知识的相互转化推进着新产品开发进程。集成创新不仅是技术集成过程,也是技术与市场、客户、供应商、组织、战略、协作伙伴集成的过程。因此,在新产品开发集成创新中,外显知识包括技术资料、技术路线、市场信息、客户偏好、供应清单、生产设备资料、设计方案、经济政策等,内隐知识包括技术人员经验和能力、营销人员直觉和判断、采购人员预测和推论、企业传统与文化、战略目标导向、组织柔性等。这些知识具有动态性,不断转化、更新和超越,从而确保新产品开发视角下集成创新的成功实现。

2知识转化对集成创新促进的微观机理

新产品开发过程是知识管理驱动下的集成创新过程,具有集成创新和知识管理双重特征。其中,知识转化对集成创新的驱动具有直接、关键、主导性作用。Nonaka的知识螺旋转化模型阐释了知识转化路径,将知识转化引入众多专业研究领域。对新产品开发集成创新而言,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和知识组合化同样具有实质性功能。(1)知识社会化对集成创新的微观促进机理。知识社会化是内隐知识向内隐知识转化的过程,在产品研发中存在多种形态,如个体自我思考、个体感性经验累积、个体间深度会谈、个体对组织文化的领悟和对组织制度的遵循、个体对外部市场环境的直觉判断等,对集成创新存在现实性驱动作用。首先,集成创新中的技术集成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创造性的组合,需要技术人员深度思考。在新产品开发中,可集成传统产品的优良特性,形成功能更为强大的产品,传统技术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内在规律。技术人员需要对传统技术模式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发现这些重组规律,形成新的产品概念模式。尽管产品概念模式只是一些意念、知觉、经验的组合,无法确切表达,但对新产品的形成至关重要。其次,集成创新中对新产品市场需求的判断只能是一种模糊性判断,需要市场人员充分发挥直觉判断能力。市场信息是取之不尽的,对新产品潜在市场价值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秀营销人员的知觉和直觉,很难形成条文清晰的报告。集成创新并非仅指技术集成,还包括技术、市场、战略和组织集成,其中,技术和市场集成至关重要。如果产品开发偏离了市场需求,则会使企业集成创新陷入被动。再次,在面向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中需要对供应商和材料采购市场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促进企业对采购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供应商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已成为新产品开发的一种流行趋势,新产品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采购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创新人员需要在采购市场传统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判断,以引导产品开发方向。最后,创新人员之间需要不断进行深度会谈和沟通。深度会谈不同于一般性信息交流,其主要目标在于创新或意念的相互启发,只能使用暗示、比喻、引导、类比性方法,很难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清晰表达。在实施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创新团队的组建包括技术、营销、生产、采购、财务等各类人员,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人员。随着产品开发复杂度的提高,非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2)知识外显化对集成创新的微观促进机理。知识外显化是内隐知识向外显知识转化的过程,在产品研发中存在多种形态,如个体自我归纳和总结、个体技能演示、组织制度拟定、市场需求检验等,对集成创新存在现实性驱动作用。首先,在创新团队中,核心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将自己的创新理念向其他技术人员传输。技术创新团队人员规模不一,但必然包含若干骨干核心研发人员。产品开发一般以骨干技术人员的集成创意为平台展开,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骨干人员不断将自己的隐含性创意向其他人员展示。这一过程不仅能为其他技术人员带来创新启示,也使骨干技术人员的创意精益求精。其次,相关营销人员不断将自己对市场和客户的认识向企业反馈,为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性产品需求信息。广义上的集成创新包括技术、客户、材料、生产、财务等信息集成,其中客户信息反馈的作用更为显著。营销人员也可参与集成创新,不断将对客户和市场的认识、直觉、判断归纳为清晰的报告,以备技术人员参考。在欧美企业中,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产品开发路径,得到了普遍重视。再次,采购人员需要不断将自己对原材料市场的认识向企业反馈,以提高产品研发可行性。产品研发集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材料供应,如在材料采购上出现瓶颈,再好的产品设计都将归于失败。技术人员对材料供应市场较为陌生,需要从采购人员那里获取明晰的材料供应信息,同时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可弥补采购人员认识偏差。最后,不同类型产品开发人员之间需要定期进行知识汇集,以确保产品开发如期进行。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技术、营销、生产、采购、财务人员需要进行一次或若干次知识汇集,即根据现有推理对产品开发给出明晰论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知识汇集和深度会谈的差别在于,前者必须给出明确意见,后者仅是启发式的模糊性引导。不过,这两种行为在产品研发中均是不可缺少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许多企业将内部知识汇集逐渐扩展到外部知识汇集,即将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外部组织纳入知识汇集框架中。(3)知识内隐化对集成创新的微观促进机理。知识内隐化是外显知识向内隐知识转化的过程,在产品研发中存在多种形态,如个体学习、个体能力升华、个体或团队采购预测、个体或团队市场需求预测、个体或团队技术可行性预测、深度团队讨论等,对集成创新存在现实性驱动作用。首先,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企业内外部各种信息形成集成创新理念,这是新产品开发的第一步。集成性新产品不是完全凭空想象,而是根据现实信息抽象形成。这些信息包括许多公开性的技术、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市场、政策等信息,属于显性知识范畴。技术人员需要在显性、公开、成熟的信息平台上初步形成自己的集成创意。其次,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客户需求的表述深化产品创意。新产品开发集成创新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不断吸收客户需求信息,将客户需求意愿转化为产品供给质量。这一过程可由技术人员与顾客的直接交流实现,也可通过与顾客、营销人员的三方交流完成,或由营销人员代为转述。随着新产品开发复杂度的提高,客户参与已是大势所趋。再次,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供应商的信息表述不断调整产品集成方向。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已成为产品成功开发的重要决定因素,决定着产品生产的可行性、质量与风险。技术人员需要将供应商的建议转化为产品设计创意,并不断优化。该过程可由技术人员与供应商会谈实现,也可通过与供应商、采购人员三方会谈实现,或由采购人员直接转述,最后经由技术人员深度思考形成新的产品集成理念。最后,研发人员需要对外部市场进行了解、观察和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以指导产品开发路径选择。营销市场上不仅包括客户需求信息,也包括各种宏观市场信息,反映着市场演化趋向。研发人员需要洞悉用户个性化需求,把握市场需求宏观走向,这种宏观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政策、金融政策、进出口政策、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宏观市场因素融入越多,产品生命周期则越长。(4)知识组合化对集成创新的微观促进机理。知识组合化是外显知识向外显知识转化的过程,在产品研发中存在多种形态,如个体技能梳理、个体间交流、技术资料分类和重组、个体或组织间信息传递、原材料市场信息收集和分类、产品需求市场信息收集和分类、成熟技术叠加等,对集成创新存在现实性驱动作用。首先,集成创新中存在大量技术资料整合,其为集成创新的基础性平台。集成创新是对各种成熟技术的有机组合,在实施有机组合前,需要将各种成熟技术资料进行重新分类、存储和过滤,形成新的技术资料库。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这是一项任务量极大的工作,虽然没有产生新技术,但为新技术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集成创新中存在大量信息交流,将对参与人员形成新的知识组合。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加强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生产人员、材料采购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技术人员与客户、材料供应商、协作单位人员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获取最为准确的产品研发信息,引导产品研发方向。再次,集成创新中需要吸收企业外部大量成熟技术和公开技术。集成创新不仅是企业内部成熟技术的融合,也是企业内部成熟技术与企业外部成熟技术的融合,甚至纯粹是企业外部成熟技术的重新组合。在企业外部,存在大量已逾保护期的专利技术、发明或公开化研发成果,可为企业技术融合提供技术资源。事实上,许多成功的集成创新均依托于外部技术搜寻与引入。最后,集成创新中需要吸纳大量外部信息,包括市场、客户、原材料、供应商、代理商、协作方信息。集成创新不仅体现技术集成,也体现为技术与需求、供应、生产信息的集成,而这些信息源主要分布在企业外部,需要技术部门进行收集、分类、储存和整理,形成新的知识组合。对新产品开发而言,若失去企业外部信息的引导,必将不得要领。

3知识转化视角下集成创新优化机制

集成创新的知识化研究日益广泛,为集成创新理论和实践输送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包括知识转化在内的知识行为对集成创新促进效应的研究仅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方向较为分散,远未成熟。因此,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基于知识转化视角进一步优化集成创新运营机制。(1)将集成创新研究置于知识理论框架,转换集成创新研究视角。目前,集成创新研究成果甚多,但仍拘泥于技术创新传统框架下,主要探讨集成创新的要素、机理、影响因素,未将集成创新置于知识理论的宏大视野中。在知识经济时代,集成创新行为在本质上是知识行为,是各种知识活动的复合。集成创新过程是知识利用过程,也是知识创造过程。在集成创新中,已经实现了知识对技术的超越,扩展了传统技术范畴,深化了传统技术内涵。(2)在集成创新中引入知识管理方法,发挥知识转化对集成创新的驱动作用。基于新产品开发视角,知识管理对集成创新存在本质性促进作用。目前,知识理论已较为成熟,出现了许多可行的知识管理方法,对集成创新实施存在有效应用价值。其中,知识转化的作用最为显著。在面向新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中,如果加速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和知识组合化进程,将会加速集成创新中诸要素集成,从而提高产品开发效果。(3)在知识管理框架中对集成创新进行准确定位,摆脱集成创新自我困扰。集成创新与知识管理存在内在一致性,并不等于知识管理可以取代集成创新。然而,现有研究混淆了知识管理和集成创新的界限,导致研究混乱,阻碍了集成创新研究进展。目前,主流理论认为,集成创新包含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知识创新和战略创新4个要素,并得到多方支持[13]。但是,知识创新是一个很大范畴,已经包括了技术创新、组织创作新和战略创新。它们之间是包含关系,而非并列关系,传统研究误区或歧义有待澄清或更正。(4)推进集成创新知识转化研究从思辨型向实证型过渡,提出切实可行的知识转化改进策略。目前,集成创新知识管理或知识转化研究虽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关注,但主要局限于宏观阐释领域,以思辨型研究为主,因而研究结论可信性较低,操作性较差。在新产品开发实践需求拉动下,集成创新中知识转化研究应逐渐向实证型过渡,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行为进行翔实调查,取得大量调查数据,并经过相关模型检验,以实现对知识转化微观机理的认识,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作者:李文 刘良灿 张同建 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新产品开发微观机理解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051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滨州学院 太阳神直销系统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合肥学院学报》 《抗感染药学》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土工基础》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山西统计》 《语言科学》 《水运管理》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电信建设》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