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的注意事项(共2篇)

时间:2017-02-24 06:05:36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

1我国道路桥梁设计的现状

1.1道桥设计的安全性。

道路设计不规范、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谨的情况下,都会直接使得公路桥梁出现坍塌的风险。并且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队伍为了能够达到更加更高的施工利益,便大幅度的降低施工成本,偷工减料,直接将工程上所必须要使用的高质量材料替换了价格低廉的材料,并且在质量审查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对各个方面做表面工作,以便于蒙混过关。

1.2道桥设计的耐久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寿命限制,而公路桥梁也是一样,如果说没有针对其长久使用过程中来进行维护,那么就会极大的减少道路桥梁的具体使用寿命。并且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公路桥梁的耐久性也被直接忽视,直接使得整个道路桥梁工程本身出现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因地制宜的桥梁防撞设计

任何一个桥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针对其工程本身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及逆行那个考虑,同时,当地区域的自然环境也应当要加以重视,例如降雨量、风力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设计,才能够满足工程质量的相应标准。尤其是公路桥梁本身的桥梁防撞设计,特别要加以重视。防撞主设施要分为主动防撞设施和被动防撞设施两种,其中被动防撞又包括直接构造和间接构造。

2.1主动防撞设施。

设置相应的红白相间的标志,在桥梁的下弦之上进行标高警告;安装相应的雾天警示灯、雷达等;同时依据工程自身的规模,来设置红外监视高频、高频电话提醒等;激光(或红外)测距声光报警;GPS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等。它们投资较少,但须设立监控系统、监控柜或监控室等,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2.2被动防撞措施。

从工程整体来看,防撞设施的投资消耗较大,特别是其中所存在的间接构造,间接构造必须要将任何可能出现的船撞力转移到外墩上进行承受,并且相应的设施费用,往往比外墩的建造费用还要昂贵。但是防撞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也较为明显,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公路桥梁出现损坏的可能性。但是,这类措施会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在对自然造成设损坏较小的情况下,才能够对该措施加以应用。1)直接构造(有人称作缓冲设施)的力学原理巧妙一些,它通过消减船撞力和加强桥墩等措施,利用桥墩水平抵抗力,便能够抵受住船舶的撞击,不需另行构筑“墩外墩”或只建设较少的工程构造,因而节省投资。2)间接构造:墩外墩的原理是:船在撞向桥墩时,先撞到“桥墩外的防撞墩”,防撞墩吸收船舶的一部分或全部动能。如果是吸收了全部动能则船停住了,不再撞向桥墩;如果防撞墩仅吸收一部分动能,则船舶减速或转向,转向后不撞向桥墩或带有剩余动能的船撞向桥墩时不致撞塌桥墩,也是设计成功。

3减少桥梁共振效应

共振现象,一直都是自然界中所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主要是被外力所影响而导致某个物体与另一原物体之间的自然振动保持一致,而这部分力量如果说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对于公路桥梁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为了减轻桥梁的共振效应,在桥中设立减震器非常重要,其作用是干扰共振波。干扰共振波可有效地防止振动波的不断加强,不管振动持续多长的时间或是何种振源。减震技术通常与惯性有关。例如,如果桥梁采用实心道路,共振波可以很容易地传遍整个桥长。而如果桥的道路由不同的截面构成并采用叠放的板相连,那么一个截面的运动会通过连接板传到另一截面,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摩擦。

4抗震设计原则

根据以往地震对高架桥造成的损害,我们要对容易损害的桥墩,支座处进行延性设计,用约束混凝土来提高混凝土的延性。抗震设防设计属于被动防御,被动地承受地震。现在要加强“概念设计”的抗震原则,进行主动防御。要研究不同的结构形式,分析受力性质,避免不利于抗震的桥型出现在地震多发区,创造出更加适应地震地区的桥梁结构形式。依据现行《抗震规范》,高架桥桥梁抗震设计时,地震荷载的计算,一般情况下桥墩应采用反应谱理论,桥台采用静力法。对于结构特别复杂、桥墩高度超过30m的特大桥梁,可采用时程反应分析法。计算桥梁地震荷载时,应分别考虑顺桥和横桥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荷载。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工程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之下,其设计本身和实际施工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务必要充分的考虑到公路桥梁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行车舒适性、经济性、便利性、协调性等多个方面的不同因素。上文主要针对公路桥梁设计提出了部分建议和问题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使得公路桥梁设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引起相关设计部门的重视,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工程质量出现隐患的可能性。

作者:曹沛 史小品 单位:南阳通途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我国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的现状

1.路桥施工质量不达标

研究发现,现如今的公路桥梁建设中经常追求建设进度,只重视加快工程施工速度,往往忽略了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施工的质量问题。这种社会现状导致在做公路桥梁设计时,片面追求设计进度,对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足,同时造成公路桥梁耐久性保障变得力不从心。工程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然而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经常存在施工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尽管国家对建筑材料的生产编制了统一的生产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商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大量缩减产品的成本,使得生产出来的材料不符合国家标准。

2.特殊部位路堤压实度不足

通过对大量公路桥梁过渡段的观察,发现路桥过渡处的填土压实度往往存在问题,不满足公路路基压实的相关规定,这是造成过渡段出现病害,以及导致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因为路桥过渡段所处较特殊的位置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填土压实相对比较困难。另外,还和施工工艺、填土材料、施工天气等均会对压实度产生明显的影响。致使路基处的填土压实度不够,造成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病害。

二、提高公路桥梁设计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首先,对参与、从事公路桥梁设计的工作人员开展一次培训教育。在培训过程中,使设计人员实地考察施工现场,使之对施工中所用到的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全方位的感受,为他们以后的设计工作注入新的设计理念。其次,改善设计思路,提高设计人员对于公路桥梁所处环境的动态变化设计水平。现今,公路桥梁的动态变化繁多而且情况复杂,改善以往的静态设计思路转向动态设计思路就显得必要而且紧迫。最后,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资深设计人员、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具有多个重大项目监理工作经历的监理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对现行的公路桥梁规范进行一次完整的、彻底的修订,从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完善公路桥梁设计总体规划,为公路桥梁设计的总体建设奠定科学依据。

三、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安全注意要点

1.充分勘察设计工程的整体情况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以前,需要充分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况。对工程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首先,要严格审核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安全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进行资料校核,要求必须满足施工要求的质量安全标准。此外,监理人员需要对工程测量用的测量设备精度等进行严格的校验,检验合格后才可以施工使用。同时,还要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原材料的各项性能以及产品合格证明等进行仔细的检查,一些重要的原材料还需要进行复验。其次,要严格控制施工的测量质量。从事测量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测量基本技能。必须通过测量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后,才可以持证上岗工作。同时,监理还要对测量的数据结果进行检验,对测量成果要进行复查并确认。对不符合标准的测量工作,需要进行重测。

2.优化施工组织计划,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为了提高公路桥梁工程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需要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以前制定合理优化的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具体内容如下:在编制施工组织工序时要以讲求科学,不盲目;并且在编制时,应该同时有多个施工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时的正常进行。此外,在编制公路桥梁的施工组织计划方案的阶段,要特别注意应该包含公路桥梁的全部施工环节的施工工艺、技术方案、工程质量检测等。在编制设计方案过程时,必须把施工的技术措施作为编制的重点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难题、经济效益等问题,要在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做出合理的控制,确保公路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

3.提高施工和管理水平,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研究发现,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所面临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不按照预先制定的施工组织计划方案进行有序化的施工而造成的。为了加强对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控制,我们要全面把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强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安全的认识,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危险意识的管理和防范的管理机制。

4.完善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检查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特别重要。但也不容忽视在公路桥梁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其主要由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等组成。在工程竣工以后,要安排工程检验人员对结构内部的各个部位进行严格的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此外,在工程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竣工验收规范。如有达不到竣工验收标准的工程,不算工程竣工,不能报竣工质量核定和竣工验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系统性的过程。为了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不仅需要优化工程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以确保公路桥梁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作者:李军佚 单位: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桥梁设计的注意事项(共2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129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学英语口语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社会科学评论》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家电科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云南大学学报》 《贵州茶叶》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淮海工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