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强调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团队意识的建立。其中PBL教学模式提倡以问题为导向,倡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更符合时代要求。
【关键字】互联网+;计算机教学;PBL教学法;创新能力培养
1.引言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当然,这也使得社会各个行业为了赶上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就需要实际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程序编写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无需或只需短期的培训就能进入到企业的项目开发团队中,为企业尽快的谋得经济利益。当然,这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一个挑战和转折。作为计算机专业,如何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创新,有一定实验实践经验,能快速进入企业为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的人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那么,教学模式的调整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急迫切的问题。在非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时代的特点,这是在以往信息获取比较单一的情况下的产物。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体现出众多弊病,如:(1)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课的课时多于实验课好几倍,这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对实践的开发项目的能力大大不足,一旦遇到真实的项目开发案例时往往不知所措。(2)脱离教学本意等。目前,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反馈回来的信息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有所下降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后期培训成本提高。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使得人才建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就需要我们寻求更好的教学模式去解决上述缺陷所带来的问题。
2.PBL教学模式主导思想
当前各个高校都在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通过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高校教学的本质力争做到“以人为本”。这要求教师应当在适应与不适应之间寻找平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也给教师带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新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自主的、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且满足了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实践创新的需要。目前,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被提出,其中尤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模式和慕课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到高校专业课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将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更好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图1所示。教师需要课前结合课程内容要求和社会实际要求,布置有实际意义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在分组完成中,每组中的每个学生又负责不同的任务。整个任务的计划、实行、完成,学生必须有始有终地参与,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增长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经验,也可以使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所增长。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有所转变,教师不再单纯是讲授知识,老师将逐渐变为学生问题的策划者,提出者,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点评者。,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接收知识学生逐渐变为将理论知识运用为具体实际问题的实践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学生知识的学习也不仅仅限于教室的学习,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借助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完成学习,学习时间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安排,对于不会的问题可以反复学习,这一方案,不仅可以使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有目的的听课,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因每个学生真正的需求学习,由此,PBL从师生双方而言都有一定的激励和改进措施。
3.PBL教学模式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融合
计算机专业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课程内容不同,要求完成的任务的形式不同,但所要完成的这些任务事实上都是真实世界问题映像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许多课程都要求学生能够动手完成某些任务。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都是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利用计算机理论为依据,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评测中间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并循环反馈以期得到问题的改进,在满足期望后得到最终的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从上述计算机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该过程与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吻合的。通过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搭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桥梁,满足社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PBL又将基础学科和计算机专业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问题,使各学科融会贯通,相应知识点相互交叉,不孤立,培养学生以具体问题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从培养计算机的角度进行实用性知识的学习,以培养合格的、有能力的程序员为明确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考核形式多样化,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组织各种讨论,根据每次讨论会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在一个学习模块结束后,进行。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概括,娴熟应用信息服务,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除此之外,PBL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意识。同时PBL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多门课程的学习更好的融合,有利于计算机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4.课程的具体实现过程
以笔者所担任的数据库原理课程为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的知识,能够自己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实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安全的设置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王珊老师主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我们尝试着理论课和实验课两种方案的原则。具体采用如下方案:(1)小课题带动大过程。(2)组织团队式学习。(3)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境。(4)及时进行关联知识的渗透。理论课:将数据库原理中的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以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或“翻转课堂”的形式放到网络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基本理论,SQL查询语句的基本语法规则,数据库的安全性即完整性的设置,E-R图的要求和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理论等等,并在网络课程中设置了相关知识点和参考代码演示,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要学习的章节进行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师结合PBL教学模式,为学生提出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的问题。实验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精心设计项目内容,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继承性、实用化和实践操作技能系统性。力图使得学生学习角色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突出教学重点,构建知识体系与技能结构。我们给定了学生在学校中最熟悉的图书借阅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等的具体在实际中应用较多同时学生比较熟悉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应用系统,这期间,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结合实际,掌握建库,建表,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设置,数据的备份还原、导入导出,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设置,事务的建立和并发控制等,要求把这些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系统设计中。实际落实中,模拟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要求学生3-4人为一小组,每一个小组设有小组组长,小组成员运用已学习到的知识或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分配不同的任务,作为不同的角色,设计完善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中间学生彻底明白DBA的角色,数据库应用程序员的角色的作用,如有些同学不能理解触发器的功能和作用,当他们做仓库管理系统,通过具体的系统他们懂得了当库存数量少于一定的数量时,这时触发器的合理设置就可以完成报警。这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的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老师、同学、和互联网+的模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枯燥的将知识被动传送给学生,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期间也获得的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习者能通过小组合作,锻炼了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在在评价体系中,摒弃了以往纸质试卷一卷定分数的弊端,在以往教学中,纸质试卷虽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但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建立了另外的评价体系,即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合一。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所做部分的特点和不足,以期不断完善,通过小组评价,可以看出组内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对系统的执行情况即对待事情的认真程度。教师对系统的整体情况做评价。通过运用PBL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升,有些学生还学习了课本外的难度较深的知识,也加强了学生的沟通和合作及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反馈效果良好。5.结论实践证明: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更加需要良好的集体协作。而PBL教学模式以(1)具有开放性、(2)具有探究性、(3)具有全员性、(4)具有交互性、(5)具有系统性、(6)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7)集体协作能力的特点。以一个项目或问题为出发,项目组成员基于共同的目标,建立积极融洽的分工和合作方式,这对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是一个锻炼。在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也为今后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符合了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乐球等.“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4(2):168-170
[2]龚向坚,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教育研究,2014(3):26-29
[3]战德臣,聂兰顺.大学计算机————计算与信息素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20-221
[4]刘梅彦,徐英慧.基综合经济期刊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5(03):194-196
作者:孙丽艳 周健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相关专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中国核心期刊投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