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的教学及能力培育8篇

时间:2017-02-24 10:34:03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

1模拟药房中氛围情景的PBL教学

1.1中药调剂工具的认识认识中药调剂工具在《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虽不属要求掌握的内容,但通过对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去感受《中药学》课程中所涉及的不同中药,在医生开具的处方到达后,在药房中需要通过哪些操作来完成为患者提供合格的药剂。PBL教学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从认识中药饮片调剂工具中深化对中药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参与操作,以满足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中药调剂常用的工具分为药物称量用的戥秤、托盘天平和电子称;药物粉碎、研末用的冲筒、乳钵、铁碾、粉碎机和钢锉等;和药物包装用的包装纸、包装绳和包装袋等。一般是教师先讲解介绍各种工具及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体验。其中戥秤的认识与操作是重点。粉碎机不必纳入操作以免造成安全事故。1.2药斗的认识及斗谱的编排原则数量众多的不同中药饮片在药房是如何陈列?怎样才能更好和更快地找到处方中的不同药物?通过药斗的认识及斗谱编排原则的了解可找到答案,学生也可通过这个过程来学习和理解《中药学》总论中部分内容。药斗是中药饮片存放的容器,是中药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多层、多格抽屉式组合柜。品种繁多的中药饮片在药斗中的存放有一定的规律,也即中药药斗的“斗谱”。斗谱的编排原则重点是要求满足便于调剂和有利于管理。如常用的饮片多放在斗架的中、上层,相须配伍的品种如金银花与连翘,附子、干姜与肉桂,黄芪、党参与甘草,山楂与神曲等常放在一个药斗内。配伍相反的饮片均不放在一起。矿物、化石和贝壳类质重的饮片常放斗架的底层;质轻、用量大的饮片如灯心草与通草、茵陈与金钱草、薄茶与桑叶等多放在药架最下层的大药斗内等。贵重药品和毒性及麻醉中药均分别有专柜存放和相应的特殊管理等。学生们通过亲身感受药柜和药斗中的这些中药的存放,加深了对中药配伍内容的理解,能感受药物的质地及与用量的关系等,对提高有毒物的使用和管理的认识也是很有帮助的。1.3中药饮片的学习辨识及常见假冒中药的识别对中药饮片的辨识有所了解,特别是能识别某些假冒中药,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应当了解的知识。中药饮片的识记作为《中药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虽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图片展示,但缺乏直观和生动的认识。除了存在一定的视觉误差,尤其是无法体现其质感。模拟中药房中场景教学法的应用能使学生获得对中药饮片的外观性状的最直接的感观认识。这部分内容的进行一般可先完成部分章节的理论学习,然后集中对这些章节要求掌握的中药进行饮片辨识。常见假冒中药的识别一般安排在课程学习接近结束时。柜台另开辟小区分别陈列一些常见的假冒中药,如冬虫夏草、天麻、蕲蛇、田三七、砂仁等用于区别。

2模拟药房中角色情景的PBL教学

模拟药房环境下角色情景的《中药学》课程学习,主要是想通过角色的呈现来使学生体会和理解中药学知识。模拟药房环境下角色情景的PBL《中药学》课程学习,分别设计为作为药店顾客与店员身份进行中药处方的处置,和作为医生与病人的身份进行临床小案例的处理两个模块进行。2.1作为顾客与店员角色处置中药处方的体验学生以每大组分为两个小组为一单位,分别扮成药店店员和顾客的身份,每组有组长和小组长各一名。扮演顾客的学生执准备好的处方去药房柜台购药,扮演店员身份的学生在柜台模拟处方处置,双方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务,执处方的小组对处方进行分析。包括:(1)从处方的组成判断所治病证的大致范围;(2)处方组成的合理性,即有无配伍禁忌、各药的用法、用量是否规范和正确等。小组长将讨论意见汇总、记录,然后将交给在柜台扮演店员的学生进行处置。店员获处方后的任务包括:审方。即对处方组成有无配伍禁忌、各药的用法、用量是否规范和正确进行分析;在药斗中寻找到处方中各药,对各药的入药部分、质地和性状有进一步学习。两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后再由组长集合进行讨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处方中各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和使用注意、药物间配伍的目的等。使中药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习过程中采用向对方陈述的方式,还可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发现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完成好这一过程,需教师准备足够有代表性的处方。也可先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己组织处方,再进行类似的活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2在临床小案例处理中学习中药学知识及进行医、患角色体验传统的药房常设有医生坐堂行医。在模拟药房中,可模仿这一情形,编制一些小病例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分别通过医、患角色的扮演,模仿真实情景中的病人就诊。用动态的表演体会临床工作,在临床小案例处理中学习中药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医、患角色的体验。学生以三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病人和药店人员。每人执有不同内容的卡片,扮演医生和店员者,持分别写有若干药物的卡片,扮演病人者持分别写有不同症候的卡片。扮演病人者,按照所抽的卡片模仿其中的内容;扮演医生者,针对求诊病人的述说从卡片中选用某一味(或一组)药物。然后,扮演医生者说出选择药物的理由和依据,扮演店员者分别说出所选用药物的入药部位、质地、用量、使用注意和常用配伍。活动开始时,采用症候与对应的药物有相同编号的卡片进行,以便能较快地定位和适用。后期则可不再有编号,要求学生扩大思考的范围来确定目标。对医疗类专业的学生,可增加一些要求经一定辨证后再选择用药的案例,如腹泻症状分别出现为脾虚、湿热、脾肾阳虚、久泻久痢证候类型时的辩证论治与选择用药。扮病人者根据卡片要求分别扮演脾虚、湿热等腹泻的症候表现。扮医生需先进行辨证再确定用药。模拟环境下的临证用药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中药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习的过程变得相对生动和有趣,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讨论与建议

实践表明,模拟药房环境开展PBL教学,能使《中药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化对中药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模拟药房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以下建议可供参考:3.1安排进入模拟药房教学的时间结合教学进度,并进行先期的教学准备中药调剂工具及斗谱认识可在完成总论部分的课堂教学后进行。此时将学生带入模拟药房,使其置身于全仿真的药房场景中,强烈的现场感和直观感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中药饮片的辨识一般先完成部分章节的理论学习,然后集中对这些章节要求掌握的中药进行饮片辨识。常见假冒中药的识别一般安排在课程学习接近结束时。临床小案例处理学习和理解中药学知识,一般宜在教学的中、后期进行。可针对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目前国家执业中医师与执业中药师考试的题型等进行设计。具体内容,既有针对某一章、节所涉及的知识和代表性的药物选择使用,如解表药,某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宜首选的药物;泻下药,某人大便秘结,脘腹胀满,发热口渴,宜首选的药物;也有针对某一主要症状需要辨证论治,需要从不同章节中选择用药的情形。如上述关于腹泻的辨证论治。另如针对呕吐,中医有胃寒、胃热、湿阻、妊娠反应等不同辨证,分别有温胃止呕的生姜、吴茱萸,清胃止呕的芦根、竹茹,化湿止呕的藿香、砂仁,和胃安胎止呕的紫苏、砂仁等对分属于不同章节药物的横向比较。此外,模仿执业中医师考试中的A2题型和执业中药师考试中的B题型编制相关的小案例也很有必要,可有助于学生适应今后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3.2教学内容应突出不同专业需求进行区别安排医、药专业学生均有《中药学》课程教学,应考虑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在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有所区别。如中药调剂工具的认识,对医疗类相关专业(如中医、中西结合、护理等)讲解可适当地详细些,因这些专业以介绍中药为主的课程仅有《中药学》与《方剂学》。而对中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将有另一些课程如中药炮制等的学习,故介绍可略为简略。中药饮片的学习辨识及常见假冒中药的识别,就《中药学》课程学习而言主要是增加感性认识,故讲解和介绍以性状鉴别为主。进一步详细的内容需要通过《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学习方可完成。作为店员角色处置中药处方的学习,内容与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内容有更多的关联性,尤其适合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模拟实践,包括开展上岗前的强化训练。临床小案例处理对医疗类专业学生可重复进行。总之,模拟药房环境下的PBL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能较好地提升学生对《中药学》课程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邱赛红 吴勇军 肖锦仁 余娜 吴红娟 成壮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第二篇

1充分利用南阳中草药资源

南阳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使南阳成为南北兼容,东西并存,又多具大别山和伏牛山品系和特色的“中药王国”。据2001~2004年的普查显示,全市共有药用植物2027种,隶属于221科;药用动物319种,隶属130科;药用矿物和其它类90种,共计2436种。南阳市的山萸肉、辛夷、桐桔梗、唐半夏、杜仲、血琥珀、全蝎等中药材驰名全国,其中山萸肉与辛夷的产量与质量均居全国之冠[2]。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天然的实践教学条件。

2拓展校企合作,实现互动双赢

2.1顶岗实习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创造顶岗实习条件,彰显我校中药学专业办学特色,目前我校已与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华茸堂药业、张仲景大药房、佐今明药业、南阳张仲景国医医院及我校第一、二、三附属医院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一批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目前中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比例可达100%。2.2人才培养我校与佐今明药业、河南中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经磋商达成举办“佐今明药业定向班”、“中迈集团定向班”的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合作办学,旨在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彰显办学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同时根据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3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地方中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组织人员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南阳区域),与华茸堂药业联合进行技术开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3]。

3积极探索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构建“一致、适应、二针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4]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发展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筛选调合,实现“一致、适应、二针对”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即多学科渗透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灵活多样以适应实践操作教法的运用;针对职业标准和执业考试以体现职教特点,针对职业能力突出教、学、做、服务一体化的高职高专特色。3.2积极开展“双证书”教育“基于双证书制度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5]确立“专科毕业证书+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为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基于“双证书”制度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内两年,以理论课程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行业企业一年,学生以顶岗实习为主,兼学部分专业课程。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既符合大专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又与职业岗位资格(技能等级)考核认证的内容和要求相衔接。实践证明,自2008年开展“双证书”制度以来,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而且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该专业的职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充分说明实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体现了“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我校中药学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体现仲景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南阳中草药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构建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

作者:查道成 冯冬兰 单位: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

1学科建设历史

1.1率先成立中药学学位点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我校于1978年招收了我国第一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并为第一批中药学硕士授权点;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个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培养了我国第一个中药学博士(李祖伦)。多年来先后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中药学专家,如李祖伦、张廷模、杜力军、谢恬、彭成、齐云、余林中等教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2013年临床中药学作为二级学科自主设置申报博士点获准,将于2014年按照本学科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长期以来,本学科致力于探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规律,取得了不少成绩。1.2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在凌一揆教授的系统中药学思想指导下,1988年我校的中药学一级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由于学科分化及社会的发展,2002年我校临床中药学作为中药学一级学科下的龙头学科,成功申报成为“九五”期间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局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该阶段,在学科带头人李祖伦教授的带领下,学术带头人张廷模教授的指导下,2006年中药学成为四川省教育厅的精品课程,且在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及学术影响等方面得以长足的发展,于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2008年我校中药学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基于前期建设佳绩,在彭成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李祖伦、张廷模为学术带头人的率领下,我校临床中药学又于2009年再度成为“十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局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0年以张廷模教授负责带领的“中药学教学团队”成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进一步增加了学科队伍的凝聚力。当今,李祖伦教授和张廷模教授作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指导并把握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彭成教授已为业界领军人士,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带领大家建设学科。王家葵、邹文俊、高天、陈勇等为中年学术骨干梯队;刘贤武、唐怡、秦旭华、杨敏等为学科的青年学术骨干梯队,由此构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团队,推动着学科发展。

2建设现状

学科建设的目的:是在明确界定本学科内涵、外延以及研究方向稳定的前提下,发展中医药学术,彰显中医药特色,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以及发挥行业优势、特色。本学科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学术带头人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学科团队的团结协作下,经过多年的积淀和不断努力,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2.1学科队伍本学科以临床中药系为核心,围绕四个研究方向,集成相关学术骨干人才,构建学科队伍。学科队伍从建设初期发展到现在,新增1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96.43%;外校毕业占37%,学缘结构较之以往得到进一步优化。45岁以下占60.17%,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70.59%,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2.2学术水平2.2.1学科方向本学科以临床合理用药为指导,安全有效用药为目的,科学研究为载体,基地建设为平台,凝练了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中药信息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中药配伍原理与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围绕各个研究方向,积极鼓励学科队伍成员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开展相关研究,各方向均有国家级科研课题予以支撑。总体而言队伍成员整体素质高,团结共事和协作精神强,围绕学科关键学术问题,开展公关和协作研究。2.2.2学术研究与创新本学科注重学术研究,围绕四个方向,基于文献、基于基础实验、基于临床,借助多学科手段,围绕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安全有效用药内容,开展中药药性、功效理论、配伍原理、中药安全性以及基于疾病动物模型的用药规律及机制的研究,搭建了多个相关基础研究平台。学术团队勇于创新,学科带头人彭成教授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环境、三个性质、四个层次”配伍理论研究的创新假说;并建立了“组分-药效-毒性”关联分析的安全性评价模式。李祖伦教授汲取凌一揆教授学术思想,提炼丰富了“系统中药学”思想。张廷模教授提出了药性理论、配伍理论、功效理论的相对性等学术观,均具中医药特色。2.2.3学术影响本学科通过编写教材、专著,主办杂志发表学术文章,以及召开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方式,加强与兄弟院校乃至国内外的广泛合作与交流,既汲取营养学习新知,又扩大学术影响。同时鼓励学术骨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收录文章显著上升;鼓励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较之以往,取得了显著成绩。2.3人才培养与教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又一大任务。多年来,本学科不断创新机制,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科队伍的自身建设,探索新路径;更注重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2.3.1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视对高层次人才培养,采取独立培养和联合培养方式,紧抓博士生培养质量。迄今,已向北京、上海、广州、湖北、香港等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及企业输送了大量中药学人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设立科研基金,鼓励在读研究生创新。2.3.2学科队伍建设学科队伍是实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采用学术传承方式,培养学术骨干。学科有全国名老专家李祖伦、张廷模教授,培养学术骨干3人。并实施了“学术传承工程”,由本学科博士生导师,负责指导1~2名优秀学术骨干作为学术继承人,通过固定传、帮、带,传承其学术经验。鼓励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编写教材和专著,以加强学术交流。加强队伍建设,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2.3.3教学研究①教学改革:学科重视教学改革,围绕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承担有多项省级教改课题,发表教改文章10余篇。②教材建设:本学科继承传统,注重教材建设,近年来主编与副主编教材10部(与本学科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反映于教材之中。③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国家级中药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增设了“学术传承”、“科研园地”新模块,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性思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其内涵。2.4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以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需要科研的支撑。本学科鼓励学术骨干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紧抓申报环节。与上一轮建设成果比较,新一轮的科研项目数、经费,获奖(奖项及等级)及专利数等,以及发表学术论文,编写教材专著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3体会与思考

我校临床中药学学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几代药学人的辛勤耕耘,不断努力,共同奋斗,在创造、并积淀了大量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1学科建设任重道远重点学科是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的摇篮,也是学科队伍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建设学科是学科队伍成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本学科队伍中的中、青年后备梯队,位居这一平台,起点高,机会多,发展潜力大。相反,也必要承载建设学科的任务。以建设学科为己任,将学科研究方向与自身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定位思考,紧密联系,既历练自身的学术修养,又可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并为学科建设作贡献。3.2继承前辈优良传统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是几代药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凌一揆教授为首的学术大家,学识渊博,学风严谨,学术开明,在国内外学术界享受声誉,影响深远,尤其注重培养后备队伍。多年来,学科传承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队伍结构模式,现由李祖伦、张廷模、彭成教授率领中、青年学科队伍,精诚团结,专研学术,乐于奉献,为学科的重要支撑。后备中、青年学术梯队,是支撑未来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需站在前辈们搭建的雄厚基础平台之上,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和学术思想,提高自身素养,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开展学术研究,齐心协力促进学科发展。3.3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关于临床中药学的内涵、外延的界定,在同行内相对达成了共识,也初步得到认可。但由于学科分化后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所从事工作的环境、乃至研究领域等因素,超越学科以外的学者依然对本学科的内涵及外延持有疑问。“界限不清”,“内涵不明”的声音时有干预。基于此,在同行内如何进一步界定清晰本学科的内涵、外延,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是各位同仁们肩负的重任,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科研究中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目前,医药界更多关注“以人为本,合理用药”。本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也应与时俱进,进一步优化明确临床中药学的内涵,使其承载的任务以“合理用药”为指导思想,以临床安全、有效用药为核心,借助多学科手段,开展相关研究,促使理论发展、学术进步,提高疗效。围绕本学科内涵,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设置2~3个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同时当考虑高层次人才的执业需求,借助多种手段,基于文献、基础实验、基于临床开展研究工作。相同学科的研究方向是否有必要在行业内相对统一、达成共识?均有待研究与思考。3.4稳定强化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实施和建设学科的重要载体。在稳定和维护好现有的学科队伍前提下,着力培养学科队伍中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后备学术骨干群,他们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有意识地培养会想、会说、会写、会做(四会)、无私奉献、勇于探索进取的后备队伍,增强其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术水平成长,为本学科未来的发展储备资源。开展多形式学术活动,提高学科队伍成员的参与度和认知度。3.5构建学科群间网络交流模式迄今为止,同行学科群之间的交流依然停留在以召开学术会议、共同编写教材和专著等形式上。高校之间相同学科常态交流较为贫乏,教学研究、研讨的机会不多。尤其相近、相关学科群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显不足,影响了学科之间外延的界定以及对各学科研究方向和任务的认知度。构建高校之间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展开对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相关讨论,设置论坛和讨论区,供相近学科的研究者,乃至其他学科群舆论的讨论,如何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攻关”,真正形成优势学科群,使之服务于临床和科研,以促进临床中药学的学术发展。

作者:王建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第四篇

1乐用趣味素材,激发兴趣

有效教学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中职生虽然知识基础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1]。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中职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趣味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在学生“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3]。趣味素材多种多样,如与中药相关的故事、谜语、诗歌、广告以及中药在美容、食疗方面的应用等,在此举一些课堂教学例子。1.1故事如在讲解何首乌的功效时,先给学生讲何首乌的故事:“古代有一个叫何田儿的人,本来体弱多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开始服用一种植物的根。他越吃身体越强壮,最后活到了130岁,而且须发一直乌黑油亮,因此把这种根以‘何’这个姓氏命名,且因为功效是乌须发,所以叫‘何首乌’。”这个故事学生都听得聚精会神,课后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许多学生都表示因为听了故事,所以对何首乌乌须发的功效记得特别牢固。1.2诗词在讲吴茱萸这个温里药的时候,笔者就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这首诗脍炙人口,学生基本都会背诵,而在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诗的同时,也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1.3谜语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猜一些中药的谜语,例如让学生以“打开信来半字无”猜一中药,学生立刻就会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得出答案“白芷(白纸)”。这样花一点时间让学生猜谜,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1.4广告词寥寥数字的广告词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素材。例如讲到夏枯草、桑叶、野菊花这几个药材的时候,笔者就利用星群夏桑菊的广告词“星群夏桑菊,清肝兼明目,清热解疮毒”进行讲解。这个广告词朗朗上口,学生听一遍就记住了,在重复念这句广告词的时候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夏枯草、桑叶、野菊花的功效。1.5中药在美容方面的应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学生年龄基本都是十六七岁,正处于青春期,都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因此,当讲课提到与美容相关的内容时,如珍珠粉可以美白、黄连粉可以祛痘等,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1.6中药在食疗方面的应用“民以食为天”。学生平常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中药在食疗方面的应用,如讲到茯苓的时候,笔者就向学生出示了茯苓糕的图片,几乎所有学生都盯着图片看,并流露出非常想吃的表情。在讲到桑葚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示吃过。而讲到桑寄生可以煮糖水食用时,许多学生下课都会提出煮这个糖水要用多少水,放多少糖之类的问题。讲中药食疗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将中药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上面所说的这些素材是课堂的“增味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有效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中得以实现。

2善用身边“病案”,加速理解

在许多高校的中药学教学中,都会使用“引入病案”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功效[4]。笔者也曾经尝试在课堂讲授中引入临床病案,但由于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触临床的机会很少,因此学生对临床病案的判断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也不高。但如果“病案”是来自学生自己或身边同学的话,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例如在讲到板蓝根治疗痄腮的时候,请班级中曾经患过痄腮的学生现身说法,叙述患病情况,其他学生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讨论。不仅是学生自身的“病案”,还有电视剧、电影中的“病案”也能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例如课堂讲到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时,对于“回阳救逆”笔者并没有进行枯燥的名词解释,而是引导学生回忆电视剧中垂死病人阳气欲脱的情况,结果学生立刻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出症状,经过教师点拨后就能迅速理解“回阳救逆”的含义。所以说,贴近学生生活的“病案”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要善于利用这些“病案”,就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动用小小动作,加强记忆

记忆中药功效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采用歌诀、多媒体图片、类药对比等[5]。这些方法都行之有效,但对于活泼好动的中职学生而言,利用一些小小的动作来帮助记忆中药功效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白芷、藁本、羌活3味药都能治疗头痛,白芷善于治前额头痛和眉棱骨痛,藁本善于治巅顶头痛,羌活善于治头痛项强,学生要如何区分呢?笔者尝试使用动作帮助学生记忆,笔者让学生拍额头同时说“白芷”、拍头顶说“藁本”、拍后脖子说“羌活”,反复多次,学生就能记住这3味药治疗头痛部位的区别,即使隔一段时间重新提问,学生依然记得很牢。

作者:黄雪莹 单位: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第五篇

1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中药人才的模式

1.1共建中药实习基地模式学校提供教学资源,企业提供财力和设备资源,在校内或者校外共同建立中药实习基地。例如模拟药房,模拟药厂,药品检验室等[3]。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在学习中药专业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为学校的教学创新提供新的方向。1.2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可以与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协议,为企业量身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中药人才。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和技能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中药人才。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并且,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订单式培养对企业、学校和学生的3方好处明显,并且大大节省了企业培训时间、精力和物力。1.3企业配合学校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学校担任中药学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企业则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4],只是根据学校要求,提供部分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培养任务,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或者每年从公司调派一定技术人员来学校做职业演讲和报告等。1.4校企合一模式[5]学校根据本校自身的财政状况,以及中药专业的人才和师资力量的优越性,自己创办公司,实现校企合作一体化。企业和学校合一,不仅能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对学生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学生在学校接受中药专业的教学以及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从而加快高技能应用型中药人才的培养和形成。

2校企合作培养中药学人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在师傅徒弟模式中,师傅可能会对徒弟有所保留,不会倾囊相授,担心徒弟日后的成长会影响他在企业中的地位,即所谓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情况会对中药类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降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等。(2)在共建中药实习基地模式中,企业对这类投资一般会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回报居于第一位。因为对企业来说,效益是第一位的,倘若年末企业的收益不高,共建的实习基地可能难以维持。(3)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比较差,这主要表现在长效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期限不长、合作持续性不强等方面[6]。校企合作虽然已经在其他许多专业得到了实施,但其机制还未成熟。所以,在培养高技能中药型人才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

3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中药人才的意义

3.1对企业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高技能应用型中药人才,拥有一定的技能和素质,毕业之后不需要经过培训,能够直接上岗。这样,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适合岗位的人力资源,而且效率极高,经济效益也会很好。另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中药信息资源,根据中药市场的动态变化做出相应的计划方案,有利于企业的与时俱进,提高企业的灵活度。3.2对学校的意义在教学理念上,更多中医药类学校主动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以传授中药知识,加强中药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培养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满足中药市场人才的需求,而且为中医药类学校教学理念的创新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在教学创新上,学校提供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然后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市场的中药研究的趋向,以及市场对中药人才的需求标准。从而,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上,从中药专业设置,中药课堂安排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时俱进,知晓当前最新的中药市场需求。最后,在招生就业上,其意义也是深远的。通过企业这一平台,学校可以在招生计划上,针对当前市场中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比例做出各专业的需求量,这样,能够节约学校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得到物尽其用。3.3对学生的意义校企合作最现实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快速进入并适应市场,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另外,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过分担心和忧虑,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药市场变化,顺应市场需求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总之,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学校,学生3方面的一种方式。企业希望能够从学校招收到适合企业岗位的优秀学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学校希望以校企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校的教学创新开辟一条新途径;学生也希望得到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因而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作者:陈胜璜 喻娟 王炜 沈冰冰 苏维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六篇

1培养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力①缺乏环保意识。目前中药专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以“药”为中心,而未考虑项目开发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②缺乏法律意识。大学生创业往往凭的是一腔热血,冲动行事,没有考虑可能触犯的法律问题。③缺乏企业登记注册的相关知识,如工商、税务、环保等政策。这些知识的缺乏对目前高校中药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1.2缺乏社会适应能力①缺乏为理想奋斗的毅力。大学生创业往往是一时兴起,或囿于就业压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放弃。②缺乏危机公关能力。创业过程危机四伏,因此,创业者必须学会“与狼共舞”,并能化解于无形。③缺乏心理调适能力。创业者是寂寞的,创业路上必须学会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做到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2培养中药学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2.1改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课程的内容设置2.1.1打破传统培养模式美国药学没有本科学位,而是进行分类培养,研究生分为理学硕士(M.S.)、职业药物博士学位(Pharm.D)和研究型博士学位(Ph.D)。Pharm.D着重临床药物实践,毕业后可以从事药剂师工作,能继续参加药学训练和考取Ph.D,但Ph.D只能在研究单位就业,不可以做药剂师。这种分类培养模式优点在于将有限的研究经费和资源集中用于具有创新研究的Ph.D和M.S.培养。我国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可借鉴美国的经验,注重分类培养,使不具备科学研究的人专攻应用,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的临床应用中药学人才的需要,同时集中精力将有限的科研资源重点用于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2.1.2根据研究方向调整课程内容设置①对从中药学向生物制药方向重点发展,可增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理论和实验技术比重。全球生物制药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其中价值约332亿美元的生物制品到2016年将失去专利保护,生物仿制药将在未来几年大批上市,不仅会出现在已有生物仿制药上市法规的欧美国家,亚洲市场也将迅猛发展,如中国和印度[3]。这对生物制药包括中药行业都是难得的机遇。②对中药学向种植产业化发展,宜增加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等学科理论和技术比重。③对中药学向药材标准化和药效学发展,则宜增加植物化学、色谱学、波谱解析等学科理论和技术比重,特别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作为现代中药新化合物鉴定的必备技术应熟悉掌握。④对中药学向疾病代谢组学发展,则宜增加仪器分析、统计学相关软件等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比重。⑤对中药学向制药学和药剂学发展,则宜增加药剂学和制药学内容的比重。2.1.3选修课的设置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我国制药企业每年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医药产业发展模式朝节能减排方向发展。为此,有必要将中药企业注册法规、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措施等作为选修课的一个方向。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学也是选修课的重要方向。2.2合理设计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2.2.1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法,让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教师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让教学更生动灵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2.2.2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课程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校园网络平台播放教学音像,设计针对性强的辅导课件,满足学生多维立体需要。2.2.3利用互动机制,了解学生思想在专业课教学中,我们用5~10min与学生共同探讨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中药学的未来发展,以了解大学生新的思维和想象力。当然,开讲座、设论坛也是很好的方式。2.2.4建立反馈机制,掌握社会需求抓住行业实体招聘和校友回校机会,了解社会需求。启动与企业、医院接触实习机制,建立长效有序的反馈机制。每年组织学生和相关教师到当地中药企业和中医院参观学习,聘请企业、医院高级管理人员成为客座教授。这些举措能做到良性互动,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重要参照方向。2.3重视实验教学,丰富实践模式2.3.1加大实验课程学时和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课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直观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本校近几年逐渐加大实验课学时,对教学大纲做了细致调整。如在实验前和实验中,通过设置问题,加入小提示,可以连续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加快实验进程。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综合素质。2.3.2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综合能力我们的实践表明,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在兼顾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对一些经典的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学科交叉,调整合并,使学生能快速掌握整个生产的步骤和流程。如在植物化学实验中,对槐米所含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是经典实验,我们可通过药用植物学→植物化学的提取分离→硅胶柱层析→旋转蒸发仪使用→中药鉴定中的化学试剂鉴定→薄层层析鉴定→仪器分析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将一种植物的成分完整分析一遍,让学生熟识中药从采摘到制剂的全过程。2.3.3通过特色实践,训练学生意志品质我们每年带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上山采药1周,既能温习课本知识,也是学生实践锻炼沟通的好机会。冬天的温室种植和夏季药草园种植管理,均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学校与地方共建的种植基地为产、学、研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这些中药学的特色资源,必然对学生亲力亲为、锻炼意志起到重要作用。2.3.4加强实践和毕业实习,培养创新思维我们将传统的“7+1”教学模式改变为“4+1+2+1”的教学模式,即前4个学期为学习基础课程,第5学期参加科研实践,期间学生必须自学“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课,其后2学期回到课堂理论学习,并定期实践,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实习。在专业课学习中,始终有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教师将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地方资助项目纳入一定比例的中药学本科生参与完成课题。既解决了实验人员紧张的困境,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结语

中药学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学生适应社会、投入生产和就业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更新观念,不断革新,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需要。

作者:陈国有 刘金成 高赛男 李群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七篇

一、现状分析及研究意义

1.现代教学资源利用不足,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课程群的模式构建以后,明显的问题是尚未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没有建立网络教学交流平台[2],而网络交流平台使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扩张、延伸,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学中多以单一纸质教材为主,没有形成立体化教材如案例集、试题集、课下辅导、教师对学习建议等。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骨干教师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所有这些需要提供一个适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优质共享的交流平台。因此,急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与行业、专业的沟通通过构建课程群,使各学科内容互相沟通,形成了中药学专业课程群以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关注教学效果对社会的影响,结合学生毕业招聘,深深体会到中药学专业课与科研、生产、检验等实际密切相关,但目前专业课程群的教学团队没有真正走向社会,缺乏与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沟通,这也可能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学与用分解[3-4];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的也较少,因此,教师应深入实际,广泛调研,整体推进课程群的建设,使教学模式丰富多彩。3.多元化教学改革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前期教学改革,各门课以考试成绩、出勤、方案设计与科研综述的撰写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考核,使学生的学习、听课表现有了质的变化,学习风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如有些学生虽然出勤但学别的东西,综述有个别学生东拼西凑,因此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分段考核,并给学生出题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理解研究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加大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力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中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4.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上一轮的教学改革中首次开展了“魅力本草”中药专业知识大赛,使学生在课程群的知识学习上初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熟练程度、接受能力方面较强,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创新性的论题缺乏准备和应变的能力。毕业专题设计及招聘时,还存在学校教学与企业应用脱节,需要专业课程群的教学应改变传统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促进产、学、研并重,激发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创新欲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总结存在问题,从教学理念、专业课整体建设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将这些专业课程构建教学体系,完善和提高课程群的建设,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不断的更新和维护,使其通过整合达到共建共享,形成课程群多学科参与的开发与建设,大大拓宽资源的收集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②融合教学与科研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整体推进课程群的教学改革。通过请校外专家和行业专家讲座,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带领学生到校外参观实习,了解一线的具体情况,为就业和升学提供准备。③多元的评价标准[5]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评价重心要向创新能力倾斜。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为一体,使大学生在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求职者,更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真正成为具有社会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形成“构建一个平台、提升两大能力、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学现状,近年我们开展以下教学改革与实践。1.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教学交流平台以课题主持人为总负责人,以各课程主讲教师为骨干,依靠课程群内全体教师,开展课程群建设各项活动。营造课程群内学术自由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及教学经验交流。通过收集素材,购买软件,学习先进的现代网络教学成果,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群的教学交流平台。我们建立了网络信息交流微博,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设有课程介绍、教材使用、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疑难解答、课外知识、教学内容、教学课件、习题作业、教学效果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学科及章节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配合视频图像等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年轻教师接受现代教学资源快、骨干教师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老教师具有较强反思能力的优势,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网络平台的搭建。2.编写立体化教材,达到特色、鲜明的教学效果课程群的立体化教材以各科的教学特点和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对学习方法,学习情况有帮助的设计,从主要单元或章节做起,不面面俱到,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学需求。构建恰当的立体化教材,渗透最优化的学习方法。每门课程均编写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实验之前有目的去预习实验。同时每门课程还出5套以上试题,指导学生如何学好专业知识。每门课程均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典型案例分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中药炮制在讲到半夏的炮制解毒方法及机理时曾引入一个案例,有一药品误用事件:某药局药剂师,误将生半夏按照无毒药物处理方法,直接切制后,按照清半夏调配使用,导致中毒事件。药师这样做法错在那里?处方应付问题应重视什么?从而引出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的生品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刺激性,主要涉及中毒的机理和毒性成分的性质。选用白矾、生姜、甘草等辅料炮制这些药物,可以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和刺激性,从而通过发人深省的案例发现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兴趣。如通过案例的收集、试题库的建立,使教学内容接近实际,教学效果特色、鲜明。3.实施产学研并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利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带领学生到药材生产一线,调查了解一线的中药质量状况,通过《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勤于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中药制剂分析》教学,邀请行业专家即药品检验所专家到课堂上给学生做讲座,如现阶段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中药的非标准检查等,学生对中药质量控制耳目一新。同时,利用学校邀请的国际学者讲学的机会,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邀请日本学者走进课堂,讲解汉方药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就,通过面对面地与本科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对实际的需求及个人能力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爱。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了教学与科研、生产、检验等实际密切结合的硬道理。使学生不仅培养兴趣、找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为就业升学提供必要的准备。4.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堂表现、实验技能、方案设计与论文摘要的撰写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考核。指导和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目标进行资料调研、总结、分析、提炼等工作,通过讨论、交作业等形式,通过课程群各学科的交叉学习,使其做出突破性的有创新的成果。为使这些考核不流于形式,及时点评学生的学习结果,使其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采取分阶段考核,避免学生养成出勤不学习、突击考试的恶习。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能够很好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展望

通过两轮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考试方法改革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技术应用、质量评价等各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形成的教学改革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到教学中,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综上所述,近几年,笔者在加大课程建设的同时,大胆进行课程群的改革和建设,并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间交流发展、教学效果改进、学生综合应用及中药各学科整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在全校受到教学督导及学生的好评。课程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课程群建设是教学改革深入的体现,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提高效率。总之,中药学课程群优化与实践过程中积极改革并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及创新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同行们不断努力,促进学科的发展。

作者:刘晓秋 王延年 原忠 袁久志 潘英妮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第八篇

一、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岗位技能培养的意义

1.实施“质量工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要求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药学专业办学规模与毕业实习生人数扩大迅速,也造成实习岗位资源紧缺,存在实习随意性大、岗位与专业不符、技能提高不明显等实习质量不佳问题。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实施“质量工程”的发展趋势,把握毕业生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提高毕业生实习岗位技能为目标,围绕岗位技能的培养进行实习设计与指导,以对岗位技能的掌握与工作任务的胜任程度进行实习考核与评价为切入点,促进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的转化,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2.适应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转变自古以来中药材的采摘、鉴定、炮制与使用都来自于大量的实践,中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毕业生不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当今的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从单纯地追求学历型人才向追求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转变[2]。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技能,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尽早融合,是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而聚焦岗位技能培养,以胜任岗位工作任务为要求开展实习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3.化解实习与就业矛盾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毕业生将精力投入到求职与考研当中,不安心于实习[3]。对实习指导教师而言,常常陷入是保证实习还是牺牲就业机会两难境地,通常最终不得不体谅学生找工作的难处,对实习效果不佳状况妥协。围绕岗位技能的培养的方式进行实习,则化解了实习与就业矛盾,将实习与就业合为一体。实习的过程就是适应实际岗位工作,积累实际工作所需技能以提高就业资本的过程。实习结果后,毕业生就已具备上岗的基本技能,缩短了日后上岗时的试用与培训周期,更早、更快地在入职的起跑线上起步。

二、提高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岗位技能的思考

1.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行业岗位与技能的认知由于我国中小学职业通识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普遍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技能要求不了解。中药学专业学习也是如此,“毕业后能干什么工作?”“工作需要那些能力?”这些问题常常困惑着学生,甚至到了大四实习或是求职的时候,还不清楚要选择什么岗位,要具备什么技能。岗位与技能的认知是职业选择、决策与行动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岗位技能的源泉。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岗位技能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而且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直观易懂,学生提早认知,在低年级就能感性体会到专业理论学习的意义与日后在工作中的应用,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学习的主动性、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激发,为毕业实习时岗位技能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2.重视岗位非知识性技能因素的影响工作岗位的技能可分为三种类型: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与通用技能[4]。通常的教学与实习多以专业理论与实验知识性技能培养为主,对非知识性技能培养重视程度不足。但对中药行业的调研与访谈表明,企事业单位对后面两种技能的重视程度往往超过了单纯知识技能,无论是实习还是就业,具有积极主动、有效沟通、团队协作、乐观坚强等非知识性技能的毕业生更能胜任岗位工作。由于工作环境与内容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对非知识性技能的要求不同,如生产工艺类岗位要求具有勤奋、积极、能同时面对多种任务与较好的情绪处理能力;质量检测与分析类岗位要求具有细致、慎重、善于观察与测评;药品调剂类岗位要求具有耐心、朴实、细致、踏实与善解人意;市场营销类岗位要求具有热情、随和、灵活适应变化、有创意、善于计划与组织能力,资源调查研究开发要求具有吃苦耐劳与适应野外工作的能力。但毕业生通常没有意识到非知识性技能也是岗位技能要求需提高的重要部分,有些学生还认为实习岗位的工作与自己的兴趣或是能力不匹配,从而产生应付实习岗位工作或是频繁违约换岗的情况,直接影响毕业生实习岗位技能培养的效果,因此岗位非知识性技能的培养需得到实习教学组织、实施与参与者的共同关注。3.以“多岗主辅修实训制”开展岗位实习中药学专业七种类型的实习岗位分别代表了中药学科应用的不同领域方向,七种类型岗位的实习是系统培养中药学人才,使之全面具备各类岗位基本技能的整体专业实践教学。某种类型岗位基本技能的缺失都易造成人才技能的短板,对个体的职业发展产生长久与深远的影响,但受实习时间与条件的限制,目前中药学专业通常只能开展1-2种类型的岗位实习。为了全面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可采用“多岗主辅修实训制”开展岗位实习,根据专业方向要求及教学进程,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与志愿,确定1-2种类型岗位作为毕业实习主修岗位技能,并结合实习岗位标准,科学设定岗位的实习时间、内容及方式。另外,学生还需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两到三种类型的岗位,通过参观见习、暑假实习、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社会实践与学生活动等方式从事短期的岗位工作,修学辅助岗位技能。辅助岗位实习时间灵活,分散安排在毕业实习之前的学期,与行业具体工作的接触使学生早实践,多实践,实现从学生向工作人的转变。4.丰富实习岗前教育与培训实习岗前教育培训以往通常是以实习动员会的形式召开的,主要内容是宣讲实习的重要性、安全问题和就实业注意事项等。近年来,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与实验技能,将所学的单个、分散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一些中药学专业开始在实习前集中1-2周的时间以必修课程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或是岗位模拟训练,如开设加味逍遥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及薄荷的鉴别、丹参片制备、藿香等“南药”中重金属测定、广东特色炮制方法对南药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常见中药材基原物种及其易混淆种鉴别、医院药房处方调剂、中药材市场调研等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实验与实训项目,有效增加了学生对实习岗位专业技能的适应能力。除了专业知识与技术,毕业实习生的心理与思想意识也须通过岗前教育来调整。如不少学生缺少与社会的接触,实习时一下进入工作岗位,面对校园学习生活与实习单位的差异,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产生不适应的负面心理,需要专门实习前心理辅导教育帮助其走入社会,完成角色的转变。此外,由于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的选配主要考虑实际工作技能与经验水平,他们当中不少年资高、学历低,不擅长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特别是资源种植、生产、鉴定与调剂岗位,有些学生因此认为教师学历低、知识浅,轻视教师不虚心接受指导,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没能真正掌握实践技能,也须从思想认识层面进行教育。5.加强实习岗位技能的考核目前,中药学专业与不少医药专业一样,实习考核普遍缺少评价标准[5],实习考核主要集中于各岗轮转结束前,由学生本人撰写实习小结,指导教师为所带教学生作成绩评定、写出评语,考核缺乏客观性,不能体现学生实际技能掌握水平与实习带教的质量。在实际中,有些带教老师忙于单位工作,带教时间不足,实习学生无法较好的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简单、机械重复劳动工作,逐步被边缘化,虽然到实习结束时考核合格,但学生仍然没有掌握岗位技能,无法胜任实习岗位工作。因此,要以实习生是否掌握岗位技能、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来进行实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在实施上,可以充分借鉴实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各个岗位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方案,以真实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为参考确定实习生岗位技能的评价标准,对实习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对于一些没有具体考核指标的岗位工作,则可以根据岗位职责与所需技能设置具体的实训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来考核实习生的技能水平。

作者:符崖 高明 熊天琴 黄兆胜 田婧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药学的教学及能力培育8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212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建筑论文范文 通信工程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新农村》 《区域经济评论》 《素质教育大参考》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建材与装饰》 《水道港口》 《新能源进展》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