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紧跟社会需求
大学教育应该面向市场与社会需求,这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大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只有紧跟社会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地域特点、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确保培养目标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具备自己特色的培养模式.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往届毕业生进行访谈,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求职过程中,很多企业对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不够了解,毕业生在求职时常常被要求就所学专业向用人单位进行详细解释与说明,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这个专业名字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其专业课程由建筑规划与环境类、建筑工程类、农村能源类三大部分组成.属于典型的“宽口径、多方向”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很多,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还是选择从事建筑施工管理与设计方面的工作,但根据笔者对毕业生的访谈情况来看,相比较纯的工科的建筑工程专业来看,在选择建筑施工管理或建筑设计作为自己就业意向时,还是缺乏竞争力.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学生是农业大学中的特性群体,他们立足农业院校,而所学大多是工程类专业知识,要想提升专业竞争力,必须突出“与农结合”的专业设置思想.为此,安徽农业大学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最终对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农建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程平台.其中专业选修课程平台分建筑工程、能源工程、城乡规划几个方向,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学习重点方向.为了提升用人单位对农业建筑环境与源工程的认可度,使该专业培养方案能够适应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对与该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规划方向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农村能源方向在基层的需求量也较大,建筑施工管理与监理等综合建筑类人才需求也呈现较平稳的态势;而建筑结构设计方向需求量有紧缩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本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确定专业发展重点方向为建筑施工管理、城乡规划与农村能源.由于近年来,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安徽农业大学的专业结构特点和农建专业的特色出发,在教学计划中加入新能源课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对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整合的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此外,用人单位普遍表示除了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以外,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减少理论学时,强化实践环节,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带领学生到校外进行生产实习,并增加了很多信息先进的学术讲座与报告.
3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生产部门和科学研究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根据安徽农业大学自身特点,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人才培养上推行有自己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带着研究任务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习等,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巩固学习内容,提升创新能力,获得新的知识;其次,积极发挥“教学”对“生产”的促进作用,通过安排学生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和实践锻炼,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注重发挥“生产”对“科研”和“教学”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探寻新的科研方向.具体的举措如下:
3.1建立校外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先后与多家企业签署了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协议,把新农村建设发展急需的建筑施工管理知识和农村能源知识送到农村,并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推广,针对农民致富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我们每学期都带领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锻炼,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3.2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安徽农业大学每年度资助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100多项,我们鼓励农建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申报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设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参加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过程中,学生会成立项目小组进行共同研究,需要查阅大量最新的科技文献资料,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实验方案等,这些对于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思考和探索能力的激发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3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两年来,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很多农建专业大二、大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老师的课题和项目,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命题中方面,教师力求选题具有现实意义,尽量与实际课题结合.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对专业知识应用有了很好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例如做某新农村规划项目时,指导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考察,让学生参与方案汇报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4开展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培养“双创”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建设一支能适应学校办学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使青年教师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有进一步了解,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科研能力,积累了教学素材,加强了实践经验,同时培养了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青年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推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研究项目引进课堂,丰富了教师讲课的内容,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杨迎春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