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性质综述

时间:2017-02-24 21:46:46 来源:论文投稿

一、《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中第三人请求权的解读

学者对于《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阐述主要围绕利他合同、合同相对性原则以及“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而展开。利他合同与“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第三人是否有请求权。因此,对《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性质的阐述,关键是对该条款中的第三人是否具有直接请求权的解读。《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是否赋予了第三人以直接请求权,笔者将采从法律解释及司法实践的角度予以阐述。

(一)从法律解释的角度解读第三人是否具有请求权

1.文义解释梁彗星先生论述“法律解释必须先从文义解释入手,且所作解释不能超过可能的文义。否则,即超越法律解释的范围,而进入另一阶段之造法活动。”[7]按照解释的尺度不同,文义解释又可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从字面解释分析,显然《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表述之中根本没有第三人有请求权或类似的表述。字面解释尚且无法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第三人请求权的内容,使用限制解释更不可能。在文义解释中只有通过扩充解释或许能够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第三人请求权。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的,文义解释不得超过可能的文义。根据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制定过程中,该条款中是否规定第三人请求权出现反复的情况,说明立法者对于赋予第三人请求权这项内容并不明确。因此,采用文义解释的方法不能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第三人对债务人的直接请求权。2.目的解释在合同法的几稿立法草案中曾有过第三人履行请求权的规定,但在合同法通过时该内容却被删除,而成为现在的表述。由于我国从未全面公开过合同法立法过程中所有讨论的资料,立法者的目的也无法通过立法史料得以了解。同时,从立法者在立法的过程中不采用草案中关于“第三人可以向债务人请求履行的权利”的表述,虽不能得出立法者否认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解释,但也不能得出立法者有赋予第三人对债务人履行请求权的立法目的。因此,通过该种解释方式也无法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赋予了第三人以请求权。3.体系解释《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合同法》第四章“合同的履行”中,因此是将其视合同履行方式的一种,即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而非向债权人履行债务。这只是明确了债务履行方式,而对第三人享有合同权利根本未涉及。故以体系解释仍不足以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赋予了第三人请求权的内容。4.比较法解释首先,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是规定在“合同的履行”章节中;而德国民法典是将之规定在契约所生之债一章中,日本民法典将之规定在契约的效力之中。其次,利他合同所设第三人请求权的问题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这也是各国将其规定在合同的或债的效力一章的立法理由和原因。因此,通过比较法解释也无法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承认了第三人有履行请求权的结论。

(二)从司法实务部门的阐述中解读第三人是否具有请求权

《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六条是与《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中是否包括了第三人请求权这一命题有最直接关联的司法解释规定。按照《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六条规定,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的第三人需要满足下列条件:第一,该第三人应与涉他合同当事人一方存在利害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而不仅仅是履行辅助人。若只是履行辅助人,原则上不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可以作为证人。第二,该第三人应当不属于与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无直接牵连和不负有返还或者赔偿等义务的人,也不属于与原告或被告约定仲裁或有约定管辖的人,或者是专属管辖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六条规定中不将第三人列为被告或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原因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严格遵循合同相对性原则,认为涉他合同中债务人未按照约定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时,仅债权人有权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一般不承认涉他合同中的第三人享有独立的请求权。[8]故在该司法解释条文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否定了《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中的第三人享有独立的请求权。但当债务人拒绝向第三人为给付时,第三人得以依其与债权人间的关系而起诉债权人,在诉讼中将债务人追加为诉讼第三人,法院判决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承担责任,这样就能与第三人享有直接请求权达到同样的法律效果。从此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中的第三人是非涉诉合同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不享有独立的请求权。

二、笔者对《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性质的解读

综合前文分析,《合同法》第六十四条只是对债的履行方式的一种规定,并非是对利他合同的规定。那么《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从《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制定过程看,立法者或有将之作为对利他合同的规定的意图。但是最终以法律条文形式表现出来的该条规定却没有成为对利他合同制度的确认。因为该条规定并没有赋予第三人任何权利。恰恰相反,该条规定,债务人在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下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非第三人。合同债务人只对合同债权人承担责任,而不对合同当事人之外的任何第三人承担责任,这一点恰恰是当合同涉及第三人的情况下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强调。从该条规定的表述来看,该条规定是对合同要求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的情况下的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规定,而且恰恰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中“合同当事人之外的人不得享有合同所赋的权利”的规定,而各国建立利他合同制度就是对部分内容的抛弃。《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不是对利他契约制度的确认,而是对利他契约制度的彻底否认。《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未规定第三人的请求权,第三人是依据当事人的约定受领债务人的给付,其并非直接依据合同而取得向债务人的请求权。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而第三人又非依据合同享有给付请求权,因此第三人受领给付的依据在于其与债权人间的合同。当第三人的权利受侵害时,第三人不得依据合同,而只得依据第三人与债权人的合同,向债权人主张。也就是说,第三人的权利得到救济必然要依据另一个合同。《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应存在一个前提,即合同债权人与第三人存在合同关系。而“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是指合同的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请求,将债的标的物向第三人给付。“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最大特点是第三人无权直接要求合同的债务人履行合同,在此种情况下,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是两个法律关系合并的结果,一个是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合同,一个是合同债权人与第三人间的合同。因此,《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更符合“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法律特征,其实质就施工管理论文是对“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规定。

作者:唐骥 单位: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性质综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419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终端物流系统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山东食品发酵》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生命科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海南人大》 《新闻记者》 《船舶物资与市场》 《电机与控制应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