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黎慧琦;张莹;朱佩君;苏涛;尹金方;翟国庆;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年04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山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条件十分复杂.选取2012年7月5日发生在浙江南部山区的一次短飑线天气过程,分析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FY2E的TBB资料,并借助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山地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条件.利用自动站资料、叠加雷达和TBB资料,进行地面中尺度分析,对地面散度场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分析与山地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关系,揭示山地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前期特征.结果表明,来自东面海洋的东南气流易于在迎风坡前形成中尺度辐合区,这些低层辐合区是触发对流的有利条件.流场的辐合往往在回波单体出现前20min就已经存在.地面辐合线可造成低云的出现.中尺度山地触发了山地附近对流并沿着山地出现的辐合点和辐合线排列发展,最终形成中尺度的飑线,产生强对流天气.
【论文正文预览】:0引言强对流天气具有发生时间短、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的特征,主要产生雷暴、大风(飑)、冰雹、龙卷等破坏性极强的剧烈天气,且预报难度高,预警时效短,常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而飑线是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常带来中尺度的强灾害天气区.我国有许多中尺
【文章分类号】:P458
【稿件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山地辐合
【参考文献】:
- 丁一汇,李鸿洲,章名立,李吉顺,蔡则怡;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J];大气科学;1982年01期
- 余琦,刘原中;复杂地形上的风场内插方法[J];辐射防护;2001年04期
- 路屹雄;汤剑平;王元;宋丽莉;;VALIDATION OF NEAR-SURFACE WINDS OBTAINED BY A HYBRID WRF/CALMET MODELING SYSTEM OVER A COASTAL ISLAND WITH COMPLEX TERRAIN[J];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12年03期
- 王文勇;陈楠;;山区风场的WRF/CALMET模式模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韩照全;庄智福;梁金顺;任堃玉;;江宁0808号台风暴雨天气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 姜俊玲;张雪冬;党英娜;石磊;;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雨团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 朱志存;;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 衣霞;刘兆芳;贾斌;杨志勇;景安华;;一次春季暴雨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 李旭;周海;王式功;尚可政;杨德保;;兰州降尘的气候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 李玉梅;刘兵;邓捷;朱砂;许利华;张瑞;卢荣琼;;张家界降雹的气候特征及2005年多个例降雹过程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 吴英;张杰;闫中帅;;黑龙江省2009年6月罕见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 李宏波;何萍;王金萍;;2008年云南滇中秋季罕见连续强降水过程诊断[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 王晓霞;;2008年朝阳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 张建春;巩婷;马芳;;一次暴雨和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 单伟;李海;;豫西南秋季连阴雨天气与热带气旋路径对比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 徐佳;顾海萍;;2011年7月14日局部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刘学华;;物理量配置对梅汛期暴雨落区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赵贤产;吴剑强;马宁;黄嵘;;一次强雷击的空气冲击波引发灾害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董海萍;邓辉;岳琨;;2007年6月广西柳州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 张恒德;张友姝;;05.7河南安徽等地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 杨学斌;谌芸;代玉田;;“09.05”山东区域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 刘勇;;一次槽前强对流风暴的诊断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 杨林;王丽萍;;东亚区域夏季旱涝分布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付晓辉;陈少平;龙利民;肖稳安;;美国Derecho研究简介及中国Derecho现象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 汪小康;对一次大别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和非绝热加热过程的分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 廖荣伟;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 张新主;西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 刘少军;基于多信息源的台风灾害实时评估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 吕军;淮北雨季的确定及其气候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 闵晶晶;京津冀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和预报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 胡国权;淮河试验时期的能量与水份循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 何春;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 陈艳;东南亚夏季风的爆发与演变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 顾雷;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春季热带西太平洋热力状态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
- 闫雪瑾;我国飑线大风个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 徐珺;热带扰动引发的华南特大暴雨个例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 陈双;弱天气尺度背景下的雷暴增强和新生的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 万夫敬;南京地区降水预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 吴蓉;BCC-AGCM2.0.1模式对东亚地区冬季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D];南京大学;2011年
- 张灵;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型特征及其与对流层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 苏万康;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化在一次强飑线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 曲巧娜;中国西南地区覆冰的大气环流背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 王培;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及其垂直运动的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 武丰民;基于BCC_GODAS2.0的20年历史海洋资料再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 雷雨顺,吴宝俊,吴正华;用不稳定能量理论分析和预报夏季强风暴的一种方法[J];大气科学;1978年04期
- 高庆凯,李洪勣,刘金玉;强对流天气的地面中尺度概念模式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1987年07期
- 翟国庆;朱持则;俞樟孝;;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中的应用[J];浙江气象;1989年01期
- 杜惠良;卢家麟;滕卫平;;地面物理量场与天气雷达图相结合在强对流现时预报中的作用[J];浙江气象;1990年01期
- 林建华,徐新法;湖州市雷达0—2小时强对流天气预报系统[J];浙江气象;1994年04期
- 王令;1995年江西省气象台利用雷达回波制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评述[J];江西气象科技;1996年03期
- 史久恒,谢义明,刘巧根;扬州地区强对流天气的专业气象短时预警服务系统[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 余良茂;1995、1996年出梅后至9月底我省强对流天气特点[J];浙江气象;1997年04期
- 高荣;;南方强对流天气频发 北方旱情持续发展[J];气象;2007年07期
- 冯志娴,郑媛媛;1989年5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云图分析[J];气象;1990年08期
- 陈剑平;8月强对流天气单站短时订正预报[J];江西气象科技;1995年03期
- 张德林;马雷鸣;;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及数值模拟[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 薛斌;兰兰;江云;;春季滇东南强对流天气的高空环境场分析[A];2004年滇桂黔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论文集[C];2004年
- 刘跃红;司福意;;地面辐合线与强对流天气落区[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 张素美;;2004年春季华北地区的一次明显的低温强对流天气[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 史诗杨;雷正翠;;常州市2009年初夏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 袁薇;俞小鼎;;2002-2008年京津冰雹灾害气象特征的初步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 刘敏;;副高控制下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钱传海;张金艳;应冬梅;林建;;2003年江西一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 陈淑琴;;舟山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 李云泉;李海军;潘士雄;钟朱惠;;“5.6”凌晨嘉兴及浙北地区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思考[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 于文静;近期我国为何频频出现“暴雨和强对流天气”[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 ;强对流天气灾害分类[N];中国气象报;2010年
- 徐继延?本报记者 万亮发;我市今明两天将出现较大降水降温[N];抚州日报;2007年
- 本报记者 曹宇阳;成都出现10级以上大风几率较小[N];成都日报;2010年
-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蒙嘉川;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新鲜出炉[N];中国气象报;2006年
- 王晓军?实习生 张东隅;今明两天我市有大到暴雨[N];重庆日报;2008年
- 王瑾;上海短时强对流预警平台建成[N];中国气象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王兵 通讯员 沈爱华;长缨在手缚苍龙[N];中国气象报;2011年
- 记者 王龙 通讯员 王楠;陕西首次发布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N];中国气象报;2009年
- 王兵;让强对流天气“无处匿身”[N];中国气象报;2008年
- 闵晶晶;京津冀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和预报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 王晓峰;复杂下垫面环境上海局地强对流天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 张立祥;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 王瑾;基于强对流数值模拟的贵州冰雹识别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 易笑园;渤海西岸两类强对流系统的结构演变及闪电活动特征的诊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 周率;西昌卫星发射场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 王雪芹;淮河流域典型强对流天气卫星遥感监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 石慕真;黑龙江省强对流天气特征初步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 宋歌;自动站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3年
- 许霖;湖南强对流天气特征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 杜坤;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 郭鲁;山东地区夏季强对流天气成因的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 周元;AMDAR资料在机场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 仇娟娟;长三角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与对流参数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 高万泉;华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 常平;鲁西北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稿件标题】:浙南省|2012年7月发生于浙南山地的短飑线过程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表期刊期数】:《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年04期
【期刊简介】:0......更多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117/)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黎慧琦;张莹;朱佩君;苏涛;尹金方;翟国庆;
更多
自然类论文详细信息:
浙南省|2012年7月发生于浙南山地的短飑线过程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51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归真堂熊胆粉 形容知识丰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