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时间:2017-02-28 16:12:25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做好这一社会服务,也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三晋大地集聚着近70所高校,它们在服务山西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如何在山西新一轮转型发展中不遗余力,继续发力,打破服务瓶颈,还需要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继续深化认识、加强合作、保持一致、调整目标、深度参与、积极创新,在互助发展中拓展空间、赢得机遇,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主要从山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可行性分析出发,指出服务实践中的不足,并就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山西;地方高校;区域经济

一、山西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担当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山西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纵观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完美收官,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卫生、反腐倡廉全方面开花,基本完成预期目标。“十三五”开局势头良好,全省上下高度统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和廉洁自律、安全发展,积极转型煤炭产业发展,整合山西优质文化、旅游等资源,努力再造一个新山西。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将三大产业尤其是煤炭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单纯依靠各级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杯水车薪,急需要强大的科技、人才和智力保障,尤其是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让传统的煤炭产业“旧貌换新颜”。高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学实践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山西有近70所高校,其中有国家211战略重点建设高校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百年老校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老牌医学类高校山西医科大学、财经类高校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以及地处晋北的大同大学、晋中的大学城、晋南的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等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专业优势,结合山西转型发展趋势,我们要把科技、人才、智力、技术等高级生产力优势运用到山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为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地方高校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目前,山西一些市县(区)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已分别与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签定了校县、校企、干部培训等多个项目,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这种合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地方对高校的需要更加细化,从而加大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政策、资金、社会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这样又极大地增强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积极主动提升人才和智力等服务,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山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地方高校根据社会调研,在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学科设置,以山西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各项事业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专业对口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教育厅等十分关心并大力支持山西省高职院校的发展,省级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山西经贸职业学院进一步贯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ICT行业人才培养及ICT行业应用创新,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第二,地方高校专业人才辈出,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即政府政策对头、环境合适、保障有力,就能极大的引导高校技术人才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地方的重大研究、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加速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三,地方高校汇聚着优秀的精神文化、名人教授等人文资源,他们传承与传播着高大上的精神力量,整合三晋大地的优秀文化成果等优质资源,主动发挥“晋善晋美”的历史文化传统,引领和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构建和谐文化社会、健康文明社区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二、山西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一)认识不到位

目前,山西身处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高校也把注意力集中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但由于认识水平有限,主动服务意识薄弱,对地方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因而,无法从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认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就制约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这一主要职能。最为关键的是,这种认识不到位还影响了高校与地方主动合作意识和自身价值的正确估量,没有进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循环链中,近而也就没有进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自然也不会有高产能、大产量的技术成果。

(二)协调程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一些山西地方高校在发展中对学科与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但仍然存在重传统基础学科,轻新兴应用性学科的不合理问题,尤其在“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可行性研究和调查,最终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没有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三)参与程度不够

过去山西国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及其相关产业,近年来,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煤炭产业跌入冰谷,山西需要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此时,地方高校要积极通过技术支持、科研服务、教育服务、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智力支撑等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但现实情况有点滞后,山西地方高校尤其是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碍于资金、政策等支撑条件不到位,毕业生就业率相对低下,每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毕业等于失业”,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偏低,专业不对口,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不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高效的向前发展。

(四)缺乏合作机制

基于合作意识薄弱,山西地方高校与政府、企业的互助合作发展规模较小,目标短浅、参差不齐,机制不全、领域有限、很多合作项目还在摸索与尝试中前进。从长计议,急需建立长效、集中、联动的合作发展机制,进而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三、山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

(一)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山西地方高校要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办学思路和社会定位。优化这种服务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站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高度,在“一带一路”、中部崛起战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大好机遇中,提高认识、主动担当、加强服务。只有精准的服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才能赢得自身发展的更大空间和更广平台。二是积极主动服务,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技术服务、科研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智力服务等方面做好服务。三是高校在具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要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关,更要多类型、多层次、广领域,积极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历继续教育、干部培训,全方位多方面提升社会劳动力综合素质。山西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应主动把自身蕴含的巨大知识、人才优势、创新能力、知识讲座、名人讲坛、体育设施等优质资源,顺应市场和人民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地方社会、企业的财富和利益。

(二)调整专业结构,增强双方发展的协调度

近年来,山西地方高校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为山西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是还不能满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山西地方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主动整合区域内丰富的煤炭、电力、旅游、文化、农业等资源,优化环境,有针对性的用前瞻性的视野调整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地方高校的需求。

(三)提升科研水平,加速成果转化

高校的科研水平是高校办学的实力体现,同时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照。山西地方高校在通过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省部共建高校山西大学紧紧围绕转型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应用对策研究,其中,重点学科项目《转型发展中的山西煤炭产业链研究》成为山西大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连续几年来,山西大学持续出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完成《山西省煤炭产业投融资风险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山西煤销集团煤炭物流供应链优化方案》、《基于整体均衡发展的山西煤炭企业供应链网络优化研究》和《基于快速响应、定制化的煤炭产品配煤与调度研究》五份研究报告。建立了“山西煤炭产业链优化支持系统”,完成了《山西煤炭产业链优化及路径选择》设计方案,为山西省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但是,从地方高校整体建设、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能力不足、精力分散、专业滞后、轻视市场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必须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要为依据,高度注重科研水平、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实践应用。

(四)重视高校建设,积极构建服务机制

山西地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基本上都签订了一些校县、校企共建或合作协议,共建与合作中结下累累硕果。近年,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与吕梁市岚县签署了院县地合作框架协议,学院在合作中能够发挥科技、人文、人才的优势,并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合作办学等方式,为推动岚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同时,岚县也将运用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丰富、农业产业鲜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等特点为学院搭建科学研究、教育实践、社会服务等平台,实现院县同力、院地合作、产学研共进。这种校县合作模式,充分挖掘了校县优质资源,为推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为了确保这种合作互利共赢局面持久性和稳定性,需要制度和机制保障。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相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建立牢固的服务与支持关系,双方在合作发展中,要主动打破政策瓶颈,完善政策体系,明确责任义务,合理投入经费,科学制定计划;另一方面,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机制化、常态化,双方要主动沟通,加强合作,建立机构,明确目标,高校全面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地方要确保高校参与合作发展渠道的畅通和高效,并加以制度的保障和支撑;最后,搭建互动平台、完善考核制度,高校要主动热情邀请地方政府、企业共建诸如“三晋文化传承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晋商企业家论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定期合作交流平台,主动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和渠道;双方还应该科学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双方合作的效益和效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是高校创新办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是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的重要前提。扎根于三晋大地的70多所高校,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地方办学特色,顺应“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依托山西自身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科研资源优势主动作为,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助共赢。

参考文献

1顾群玉.试论地方高校参与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2田伏虎,冯晓江.人才培养:地方高经济研究期刊号校服务区域福建职称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职能[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百年学府的使命与担当———山西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N].山西日报(太原版)2016年1月28号刊.

作者:张丹荣 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842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 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环境监控与预警》 《中国医师杂志》 《数学物理学报》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电气开关》 《化工新型材料》 《国土资源遥感》 《教学月刊》 《环境导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