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明;谭平;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对外经贸》2012年1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依靠传统单一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模式难以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总结我国以往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三化互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提出树立"三化"统筹理念、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和发展"无烟产业"的建议,以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充分就业。
【论文正文预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了多种模式探索,如单一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等,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只是改变了农民的职业,无法改
【文章分类号】:F323.6
【稿件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
【参考文献】:
- 王文甫;罗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及路径选择——城镇化与非农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 刘茂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农业工业化[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1期
- 冯道杰;;四化联动: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创新——基于日本经验的思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 孟令国;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创新及政府角色[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2期
- 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张俊杰;蒋国政;;国(境)外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借鉴及启示[J];金融经济;2010年22期
- 王立华,罗怀玉;“三化联动”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J];开发研究;2000年04期
- 余元春,肖亚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和途径[J];农村经济;2005年04期
- 段均;高定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调整:成因和涵义[J];人口与发展;2011年01期
- 刘宇;杨海文;;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策—关于湖北省某村23家农户的实地调查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 贺文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原因及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肖敏;康博;张平;;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 曲强;张旺锋;;农村闲置劳动力级差地域转移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 查小春;赖作莲;;退耕还林对铜川市农村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 张向群;王朝晖;;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期
- 刘卫星;城市农民工与农民市民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 张玉鹏;;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障碍——基于农村非农产业扩容的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王浩;;我国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特点[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6期
- 刘宇;杨海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策——基于湖北省麻城市23家农户的实地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 严雄飞;张晓琴;;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型和谐转移模型研究[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张安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 冉文江;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 黎石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 邓群钊;中部丘陵地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矛盾问题的系统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 田富强;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 张凤龙;税费改革后吉林省农地流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 刘云喜;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 付虎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 桑小峰;江苏乡城迁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 刘江南;生存与发展:湘中S村水污染中利益相关主体的理性选择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 张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郭晓英;重庆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 杨煜璇;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 陈娜;建筑劳务人员培训与鉴定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 李云涛;大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张进华;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 张建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 唐宗焜;中国合作社政策与立法导向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社促进建议书》对中国的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3期
- 许经勇;;转型中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两种转移模式——从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要素配置模型引起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7年04期
- 蔡晳,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 张磊;;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7年03期
- 温铁军;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相关制度问题[J];开放导报;2000年05期
- 姚洪亮,小八重祥一郎;日本农业劳动力结构及流向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1998年06期
- 黄敏;;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年23期
- 冯道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力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分析[J];山东经济;2007年02期
- 李上田;;降低外出成本 增进就业收益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12期
- 张雅丽;范秀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力模型”的构建[J];西北人口;2009年05期
- 黄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11年01期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张红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6期
- 向安强,贾兵强,姜峥;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科教兴村”的启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胡祖杰;吴春尚;;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借鉴[J];科技广场;2009年06期
- 郭冰阳;论现阶段中国农业现代化内涵[J];经济师;2005年07期
- 朱占峰;;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期
- 夏春萍;路万忠;;我国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分析[J];经济纵横;2010年08期
- 陈锡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J];中国报道;2011年04期
- 蒋永穆;纪志耿;;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 陶永红;苗红萍;王红梅;;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判断与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 那木斯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 促进现代化大农业[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 曾庆芳;史兰英;杨艳增;;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 冀献民;;发展小城镇,促进农业现代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 王人潮;史舟;黄敬峰;;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 杜翰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 朱明;;中国农业工程发展展望[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李文纯;李新平;张剑中;;试论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刘恕;;把握西部大开发时机 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司长 周子学;工业化+信息化两轮推动农业现代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组 执笔 徐晨光 肖万春;坚持以“三化”推动城乡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2010年
-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 黄灿;刘易斯模型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N];光明日报;2009年
- 湖北省农业厅 邓干生万福祥 金国胜;农村经济社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研究[N];农民日报;2008年
-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王青云;县城应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N];中国财经报;2010年
- 张磊 来源:《经济纵横》;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 刘斌;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N];芜湖日报;2010年
- 浙江省统计局统计研发中心课题组;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就业模式遭遇新挑战[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 ;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N];河南日报;2004年
- 记者 张珺;用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业现代化[N];重庆日报;2011年
- 李厚喜;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 马华泉;城市化中教育投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 申鹏;基于中国人口转变视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 兰景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 莫堃;职业教育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毛隽;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 张焕英;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张安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 陈伙林;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吴芳;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 杨贺;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 黄淑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吴万群;安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管理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付虎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王婷;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 夏宏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及其均衡的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 孙立群;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稿件标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三化互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对外经贸》2012年11期
【期刊简介】:《对外经贸》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对外经贸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国际刊号:ISSN2095-3283。对外经贸杂志社由黑龙江省商务厅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更多
对外经贸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10615/)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张明;谭平;
更多
建筑设备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三化互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3158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利弊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证明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经验 劳动力转移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