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理学

时间:2017-03-31 15:00:15 来源:论文投稿

传统中医药理思想萌芽于先秦,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以后历代医药学家不断发挥、补充。唐和五代时期开始用“法象”释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则开创了运用中医理论详解药物的先例。北宋时期运用“法象”理论阐释中药药理渐成主流,寇宗奭《本草衍义》用药性理论解释药效;宋徽宗赵佶《圣济经》设有“药理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将以往本草家和非本草家的用药理论融于一炉,是最早的中医药理专论。该篇将药理归纳为“性味”和“法象”两大部分,正式提出“法象”药理的名称。该书问世后,由政府规定为医学生的教科书之一,所以影响很大,推动了中医药理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十分流行而且起主导作用的释药理论。此后,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均在中医药理理论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明清时期,许多杰出的医药家如明代李时珍,清代张志聪、徐大椿、陈修园、吴鞠通、唐容川等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医药理理论的内容,并产生了诸如《本草述》、《本草问答》等用中医理论阐释中药功用的理论专著。但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中医药理理论体系尚未完备成熟,前人的中医药理理论还存在许多错误和疏漏之处,存在许多唯心主义的因素,可谓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所以时至今日,尚未有一本中医药理学专著问世。


更多论文百科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药理学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4506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水产论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北京房地产》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城市环境设计》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华医学杂志》 《小樱桃》 《求知导刊》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物资流通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