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情况,探讨专业性社会实践对培养护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法选取我校312名本科护生,应用自行设计的“本科护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95.5%的护生参与过社会实践,其中参加医院自主见习的人数最多,占52.9%;68.9%的护生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积累就业经验;绝大部分护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后自身人际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有所提高。[结论]本科护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积极为护生搭建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平台,提高护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护理专业;社会实践;本科护生;现状;原因;综合素质
专业性社会实践是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性活动紧密结合,实现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1]。有研究表明: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它的双重作用,即实践中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2]。本研究旨在调查本科护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况,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目的、取得的效果及个人对所参与的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反馈及期望,以探求培养护生拥有更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护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于职场需求,服务于病人,同时也为护理专业的教育改革方式提供依据。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于2015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的护理学院护理本科大学二年级、三年级3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5%。其中大学二年级158人(50.6%),三年级154人(49.4%)。1.2调查工具及方法1.2.1预调查随机选取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三年级50名学生作为预调查对象,向其发放自行编制的“本科护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情况”,通过分析回收的问卷,对其不足及存在问题进行修改,以提高调查问卷的信效度,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1.2.2正式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在教室集中发放自行设计的“本科护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在参考相关文献[1,3-6]的基础上形成,主要涉及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别、频率、收获、评价及存在的问题等。发放前进行相关解说,问卷填写采取自愿、公平的方式。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和分析,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与Pearson相关性析,检验水准α=0.05。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8。
2结果
2.1护生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类型本组95.5%的护生参与过社会实践,其中护生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类型以医院自主见习最多,占52.9%,其次是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活动,占30.4%,表明护生对与自身专业相关性较大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具体见表1。2.2护生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原因护生参与社会实践原因最多的是为就业积累经验,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分别占68.9%和64.4%。2.3护生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的效果护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后,88.8%的护生反映提升了自身人际沟通能力,这对于护生未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68.9%的护生反映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说明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效果。2.4护生对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反馈及期望(见表4)55.1%的护生认为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单一,得到的锻炼不够;47.1%的护生反映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老师。
3讨论
3.1护生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况及意义
3.1.1参与活动的类型本调查显示:实践类型中以参与医院自主见习最多。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迈向临床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护生自主自愿见习,则更加强调自主性和自觉性。护生在见习过程中能主动地探索知识,自觉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切身感受到职业的意义和价值[7]。早期接触临床,到临床去见习,可以让护生尽早了解病人的需求,体会职业价值,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激发护生复习已学医学理论知识,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此种专业性社会实践类型应继续并加以完善。而护生对于“5•12”国际护士节及护理技能大赛的参与度并不高,一方面可能与活动覆盖范围较小、激励制度不完善、参与人数有限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护生的自主性、认识度不高、个体差异有关,如因自身条件有限不符合竞选标准。3.1.2参与活动的原因护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原因与其选择社会实践类型形成因果关系。本调查显示:护生参与社会实践原因最多的是为就业积累经验、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所以,在参与活动类型上选择医院自主见习的护生最多。护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护理工作,以此了解自己未来职业的内容,减少护生对自己职业的陌生感及提高护生未来进入临床实习、工作的适应性。3.1.3参与活动的效果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志愿者活动,Penner[8]认为志愿者活动是一种长期而有计划的亲社会行为,尤其是对陌生人提供帮助,所以,护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显著意义,也起到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又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目前,沟通能力已被国内外护理界认为是最能体现护理职业价值的三大护理行为之一[9]。在护生参与医院自主见习、夕阳红关爱老人志愿服务等活动时,在直面真实的服务环境中,了解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服务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护生对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存在问题的反馈及解决措施
3.2.1活动内容的局限性本调查结果显示:55.1%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单一、得到的锻炼不够,可能是由于活动内容不够系统,如到福利院做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慰问服务对象、为服务对象测量血压、提供生活护理等。护生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别人都可以做到的,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应该增加对老年人进行慢性病知识宣教和急救技能培训等。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与护理专业特色相结合,做好设计和规划,在活动开展之前宣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使护生充分了解活动的性质及内涵,并通过大众媒体如学校广播、图书馆数字显示屏以及学校期刊、座谈会、主题班会的方式,向护生说明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是接触临床,培养专业认同感的重要方式,能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为就业积累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活动的参与率。3.2.2护生自身问题本调查显示:46.2%的护生因为自觉理论知识不足、业务技能不熟练而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在活动实施前对护生进行集中的专业操作训练,并通过实践报告、座谈会、交流讨论会、主题演讲会、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参与度。3.2.3资源不足本调查显示:部分护生认为实践基地建设不健全、联系实践单位比较困难,因为护生能力及人脉关系有限,学校可以帮助护生联系多形式、多层面的实践基地,如医院、社区活动中心、农民工子女协会、福利院等,使护生能够在这些基地开展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本调查还显示:缺乏相应的指导老师也是一大问题。由于护理专业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计划内的授课,还要忙于医院工作和科研,导致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相应的指导老师,让很多参与者觉得活动收获不大,低于期望值,从而降低了护生在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有研究表明:护生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知识、行为和态度来认识护理专业的,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护生专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6]。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选拔、鼓励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从而更加激励学生参与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护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综上所述,第一,护生积极主动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可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可有目标性地全面发展自己。第二,高校应积极创造为护生搭建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平台,激励专业教师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专业性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提高护生的参与度。最后,目前关于护理专业性社会实践研究较少,农村农业论文建议将专业性社会实践纳入培养计划,为医疗机构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作者:贺明慧 石欢 张雪娇 张桃桃
1679 64 7dakangpharm|CHINA-PHARM彰显医药市场商机
绿色农业论文2017-04-10 16: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