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由于我们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中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对职业精神教育忽视了很多。“工匠精神”是我国现在的职业技术人员所缺乏的一种精神,受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教育体制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中精神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要把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区分开,对不同院校的学生实行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学校在管理学生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实施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当前职业院校在管理学生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值得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塑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以企业如何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成为了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而职业院校是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的地方,所以在管理学生方面就要做到高质量、高标准,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企业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高素质技术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术人才,不但可以解决中国企业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而且可以带动中国的企业走向一个新的领域去发展。根据古代人们对于“工匠”一词的解释,“工匠精神”就是指专门从事一门技术的工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细心、专业、严谨和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他们对所生产产品追求完美的精神。“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技术工人工作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要树立一种执着的工作精神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达到精益求精。
一、“工匠精神”的特点
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打造出本行业内的精致产品,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精益求精,对产品有一种执着精神,在工艺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年复一年,孜孜不倦,直到把产品的质量从99%提高到99.99%;第二是在乎每个细节,在处理产品的细节问题上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追求完美,把每一个产品都加工成精品;第三是要有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不耍小聪明,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第四就是要有耐心,坚持完成产品的加工工作;第五要有敬业的精神。
二、“工匠精神”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保障了职业院校的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工匠精神”,而且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有本事的工匠,他们靠着自己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得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四大发明”等巨大的创造。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有很多的技术是现代人所感叹和仰望的,如越王勾践的“天下第一剑”不论是在加工方面还是铸造方面,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成为我国的国宝。在建国以后,中国人民也依靠着“工匠精神”在非常艰难穷苦的环境中制造出了原子弹、导弹等强军强国的武器,“神舟飞船”上天,“蛟龙号”下水,这些走在世界前列的军事成果,都成为我们的骄傲。但是由于我国的建国时间短,工业发展的规模不大,技术工人的能力有限,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一是学生师资力量配备不全面,使很多学生不能完整地学习各方面的技术;二是很多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的时间不多就纷纷走向社会去就业,很多技术都没有学习到位,这就导致企业在制造时出现产品质量的问题,大家都不再开始相信中国制造,纷纷去国外买东西。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学技术,觉得是低人一等,使得学校无法对学生做到很好的管理。所以,我们就要重新倡导“工匠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去传承这种精神,在将来毕业走出校门后,能够完全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制造出精益求精的产品,让中国制造出质量好、品质高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可以走出国门,而且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使我国的民族企业逐渐强大。
(二)“工匠精神”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呢?因为当前众多企业及生产行业中缺失“工匠精神”。古语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主要是对产品要进行细致的加工,并且要学习更为先进的科学知识,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现在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下,制造业会走向衰亡,而所谓的“工匠精神”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制造2025》中说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策。就现在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制造业还存在产品档次低、创新能力差等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任务和目标,让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最主要的是企业要在生产活动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可以这样说,“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毅力,工匠不一定都会成为企业家,但是每一个企业家身上都彰显着“工匠精神”。
三、阻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的传统文化阻碍“工匠精神”的发展
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工匠精神”被提及甚少,其原因并不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和市场的原因所导致,而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发展历史非常久远,并长期处于封建体制下,加之科举制度的影响,渐渐的在我国古代形成了一种只有读书才能致富的社会思想。在古代,大家都非常注重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工匠在社会中的地位就很低下,甚至在清朝出现了工匠入籍的管理模式,工匠的人身自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影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所以在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也不重视提倡“工匠精神”,甚至被人们所遗忘。
(二)受到我国现代发展制度的约束
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相比较,我国的职业院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体制都存在缺限。在外国很多职业院校在要求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比理论知识少,因此很多专业的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比综合性的大学差。相对而言,职业院校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水平都与那些综合性的大学相比有所欠缺,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因此被别人贴上了专科生的标签。目前,我国很多的职业院校为了不被所谓的体制所约束,想急于转型变成综合型的大学,要不就改成短期的培训班,这一系列的想法都不符合职业教育真正的意义。因为“工匠精神”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这就给社会上企业的制造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如果说我们不去解决职业教育中体制的问题,那么我国的企业将会面临停产、关门、工人下岗的局面。
四、如何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塑造“工匠精神”
(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要区分
无论是在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还是在职业院校学习技术的学生,毕业以后都会面临就业的问题,对于那些在技能上有理想的学生学校就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样也要给他们很多的机会。作为学校来说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对职业技术知识非常的喜欢,才能做到认真地去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对于职业技术技能根本不感兴趣,那么今后在职业技术这条道路上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发展前景,更不会去研究职业技术工作。对于那些有兴趣,喜欢职业技术的学生来说,学校传统的教学体制就会制约学生的发展,逐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被耗尽。作为学校来说就需要改革创新,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假如说学生在完成了学业之后,可以选择继续就读普通高中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选择。这种教育的模式,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工作,对于初中毕业后选择进行技术学习的学生是有好处的,学生就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学习扎实的技能基本功,而不是参加速成班。学生在初中毕业以后能直接去接受职业教育,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种模式对农村地区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会避免很多初中毕业生在社会上胡作非为的现象出现,这将意味着我国的“工匠精神“将会迎来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
(二)职业院校的管理制度要不断健全
作为职业院校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技术领域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这就要求我国的职业院校要同企业联合办学。首先要从国家相关的教育机构入手,应该给更多的企业赋予办学的权利,让企业不但可以生产商品,还可以培养人才,这样也方便对职业院校的管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多接收学生去实习,更好地从实习生中间塑造“工匠精神”。任何一个城市地区都应该依靠本地区的特色发展教育事业,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去更好地体现“工匠精神”,以本地区的地方文化为基础发展职业教育,不但可以留住人才,而且可以实现企业的强大,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塑造“工匠精神”。在我国职业技术上对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做的还不够完善和具体,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学习西方国家尤其是瑞士钟表行业的管理制度,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思考了现阶段我国“工匠精神”不管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我国未来“工匠精神”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作为职业院校来说,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所以在管理学生方面一定要总结创新的管理方法,这样才会让“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为社会企业多培养技术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水泥机电论文[2]王文明.从《道德经》中寻找企业基业长青之路[J].文化管理,2012(10).
[3]姜琪.中国古代家具工匠发展研究初探[J].消费市场,家具专版,2013(12).
作者:巢居鹏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1679 64 7dakangpharm|CHINA-PHARM彰显医药市场商机
绿色农业论文2017-04-10 16: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