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时间:2017-03-31 22:11:16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不同,它走的是一条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道路,其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而基础性的作用。本文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与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力度与规模,因此,以科技创新带动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并且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涵养和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

城镇化发展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在经济社会急剧变革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意义可谓重大,而科技创新则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应该是协同发展的[1]。所谓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原创性科学研究是一种提出新观点、新思想的科学研究活动,其原创性的本质要求它应当能够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而技术创新则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

1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可能性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能够推动一系列产业的出现,从而围绕这些产业形成人口的聚集地,例如,波士顿和旧金山等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科技发展背景。与之前几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不同,20世纪中期以来所发生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给整个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变革,它不仅极大地转变了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而且带来了人们思想理念的变迁,并且影响到了政府的决策与管理。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结果[2],例如,作为美国20世纪后期最为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的硅谷,它所依托的是计算机科学和前沿的物理电子技术,这些以科学研究的突破为基础所造就的技术革命为美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贡献了卓越的力量,从而为美国保持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互联网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它们的创新所造就的技术条件不仅内在地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且也潜在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整体面貌,这充分展现出了科技的力量与人类生产、生活所依托地域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国际情况来看,世界上的其他城市在当代也不断发生着潜在而又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的跨越升级方面。这种跨越和升级,实际上正是体现了科技创新服务与促进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而城市社会的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以实现人类宜居的最终目标,因此,科技创新理应成为城镇化发展与建设的关键。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只要坚定不移地把握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并且努力将其融入城镇化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就一定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从长远战略来看,支撑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条件已经不再简单地归属于自然和矿产资源,更重要的条件在于各级城镇是否具有不可复制的知识优势、技术能力和创新资源,这在一些资源富集、依托型的省份体现得更加明显。例如,中国的许多城镇是依托煤炭资源而形成与发展的,高消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工矿企业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严重损害了本就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此外,中国处于不同发展层次、水平和阶段的城镇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性,并且与之相伴产生了一系列有关经济民生方面的困难与问题。可见,现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理念的,是有违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的宗旨本义的。这就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并且通过加强资源合理、科学运用等措施以实现中国广大城镇的新型发展、转型发展,从而将其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的新型城镇。

2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科技创新能够带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从而化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且为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推动力。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众所周知,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过程,它不仅意味着人口的集聚、聚居,同时也不是简单的城镇硬件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体现在几个方面的不同:即城镇化的新阶段、新模式、新动力、新战略、新目标[3]。一个城镇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即城镇人口能够拥有足以谋生的职业。就业水平的高低决定和体现着一个城镇发展的层次、水平和质量。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产业发展和建设就成为了城镇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只有产业的规模扩大与发展,才能够容纳更多的城镇人口,从而促进城镇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当今时代,旧有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到尽头,它因为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并且效能低下而遭到了人们的抛弃,而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例如太阳能技术、天然气和互联网技术等朝阳产业正在成为城镇产业壮大的重要基础。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够成为重要的引导性力量,要完成新型城镇化目标,需要科技的有效支撑和引领[4]。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国土幅员辽阔,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使得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能源、粮食等多方面的危机和挑战。对于中国占相当大比例的国土而言,由于水土流失和气候条件较差,可耕种土地面积相对较少。多年以来,一些以煤炭、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为经济依托和主导的省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欠账较多,并且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忽视了生态保护。单纯以矿产资源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后续链薄弱、单位效能较为低下;矿产资源的开发并没有直接地为城镇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由于科技附加值低,规划力度不够,许多省份所面临的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为此,由科技创新所支撑的低碳节能技术、资源深加工技术和环保能源利用技术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开拓路径。这就要求转变有关经济发展的传统理念,积极引导各级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攻坚克难、建设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和绿色中国做出贡献。

3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从实践层面来看,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组织和管理问题的改进,从而为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就是创造各种条件加快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立足于我国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而提出的重要任务。科技创新对城镇化的推动是一个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的过程[5],这就要求牢牢把握服务民生、加快速度、瞄准方向、确保质量的城镇化发展要求,坚持推动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以科技为本,以科技指导发展,以科技促进发展,以科技支撑发展,在各级城镇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方面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的引领性作用。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科学、系统地实施科技政策。政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经济各级组织和机构运行效率的高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有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支撑,而要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科技政策导向,科技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保障[6]。多年以来,我国科技管理在资金的统筹方面没有实现有序化实施,项目的审核把关口径不一,在与地方社会经济对接方面还存在着欠缺。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创新观念,转变思路,调整政策,紧抓落实,从而真正地采取各种措施疏通科技创新落地的管道,并且引导和鼓励城镇各类型经济组织加强以科技谋出路和谋发展的能力。对于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而言,应当积极利用和借助国家的政策东风,制定规划,科学推进,着力研究延伸各级城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破解创业链与产业链互相隔绝的难题,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升级,加快构建科技资源整合、使用的统一平台。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各级政府、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型人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并且要花大力气培养、引进精通各行业、领域技术工作的专能性人才。发展科技的根本在创新,创新的根本在人才[7],政府和企业要以优越的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以公正的奖励和服务挽留人才,构建良性运行的创新发展平台,引导科技人才与地方社会经济的无缝对接,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创新,营造完善的科技创新应用机制,积极宣传并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总体来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当前加速城镇化的时代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建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距离新型城镇化的总体建设目标还任重道远,但随着科技创新在人们理念和实践双重层面上的深度贯彻与融合,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会获得更加稳固的基础和更加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甘丹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45.

[2]宋亚平,项继权.湖北新型城镇化转型与治理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胡玉鸿.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报告[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4]林园春.以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探索[J].城乡论坛,2015(7):34.

[5]丁明磊,陈宝明,吴家喜,等.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8):19.

[6]王玲.科技创新与管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7]栾玉广.科技创新的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刘伟伟 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4618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黑龙江中医药编辑部 黑龙江中医药 投稿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乡镇论坛》 《银行家》 《光电子.激光》 《实用药物与临床》 《石油机械》 《化学进展》 《中国房地产金融》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建筑与预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