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邹樵;陈建洪;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共性技术扩散实现的路径是由共性技术本身的性质和特征类型所决定的,文中对共性技术的类型进行了论述,并对共性技术扩散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根据共性技术载体的不同,其扩散途径主要有:知识型共性技术扩散、经验型共性技术扩散和产品型共性技术扩散三种途径。在技术扩散动力机制研究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共性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影响共性技术扩散的技术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动力。
【论文正文预览】:从各国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支持共性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最重要的是抓住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影响面广的特点,从本国国情出发,在不违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支持本国产业进行共性技术研究,为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奠定技术基础。一、共性技术的类型从共性技术的国内外定义可知,
【文章分类号】:F273.1
【稿件关键词】:共性技术技术扩散扩散途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 段茂盛;;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2期
- 吴刚,郭斌,许庆瑞,蔡宁;技术系统内在特性对技术创新扩散行为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1996年03期
- 魏江;魏勇;;产业集群学习机制多层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01期
- 周晓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朱佳磊;曾繁荣;彭娜;;论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梅其君;;技术环境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陈海秋;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 邓晓丹;;试论技术创新战略取向的根本性转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 远德玉;科技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 葛勇义,邓波;SSK视野中的技术创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欧阳新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利益激励机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张建宇;蔡双立;;互补性资产、客户资产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本质逻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 李晓晶;;编辑创新能力论——哲学视野中的编辑工作与文化再度创新[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 陈莹;康世瀛;;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整合[A];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王京;;浅论技术创新中的市场结构动因[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 付丽;;区域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对策研究[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 张喆;;论自主创新能力在构建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机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 柯涛;贾冰;李向红;;广西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 曾德明;吴传荣;;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在技术创新合作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张目;刘玉芬;;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研究[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 彭程甸;;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 史宝康;企业网络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 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 张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牛卫平;承包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外包陷阱跨越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 王珊;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 吴杰;中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 韩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 王淑静;山东省畜牧业技术创新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 戴宁;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的构成要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5期
- 徐力;崔素玲;赵建强;;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效应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 康艺之;黄修杰;熊瑞权;陈栋;;广东农业园区技术扩散与作用机理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 周应龙;蒙少东;;基于高新技术扩散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年08期
- 张倩;;我国新能源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Z1期
- 史彩玲;龙如银;李惠娟;;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预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 梁中;;欠发达地区低碳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与路径寻求[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李平;;技术扩散外在性理论[J];国际经贸研究;1998年02期
- 张庆伟;;大飞机的技术扩散率高达60%[J];现代制造;2010年44期
- 本刊评论员;;沿着科技进步的路径前行[J];中国有色金属;2011年17期
- 栾春娟;;共现分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祝侣;刘小玲;;国外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组织模式探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杨冬梅;李昭君;;技术扩散与山东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技术扩散模型的一个实证分析[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 秦文利;王慧军;陶佩君;;农民素质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的研究——以临漳县獭兔养殖技术扩散为例[A];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年
- 周密;;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路径选择——层次结构框架下的共性技术分析[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 王武科;李同升;刘笑明;张建忠;;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刘心峰;;镁合金电镀新工艺的应用[A];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肖广岭;;政府、企业与共性技术创新[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 生延超;;技术联盟技术扩散与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 李传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三种路径[N];通信产业报;2007年
- 叶涵 陈莉;襄樊成立印刷包装等四行业共性技术中心[N];中国包装报;2010年
- 中水科;围绕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广泛深入交流[N];东方城乡报;2010年
- 本报记者 程晖;引导关键共性技术研发[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 本报记者 黄启艳;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N];中山日报;2010年
- 郭合作;韩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策略及启示[N];学习时报;2011年
- 记者 索阿娣 通讯员 左秋红;高度关注前沿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N];中国航天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任丽梅;推进共性技术创新和应用[N];中国改革报;2010年
- 江西中医学院教授 宋民宪;“十二五”再探中成药共性技术[N];医药经济报;2011年
-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创新[N];科技日报;2011年
-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 王江;产业技术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 张海洋;外资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 左萌;进口贸易结构、国际技术扩散与我国经济波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 李鹏;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微观经济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 郑云;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 张本飞;农户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 王新立;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网络系统共性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 段翔钰;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王庆;论产业共性技术的合作研发机制[D];东北大学;2008年
- 方荣贵;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 田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扩散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 盛伟超;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 邓成围;基于市场结构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中政府行为选择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 区日成;环保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 张熹;我国高技术产业间的技术扩散及其决定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肖阿妮;产业共性技术R&D合作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 陈睿;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扩散的微观机制】共性技术扩散的途径与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长庆实业集团小河采油作业区;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2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理论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1291/)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邹樵;陈建洪;
更多
农业论文下载论文详细信息:
【扩散的微观机制】共性技术扩散的途径与动力机制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5093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扩散微观机制快 哪种扩散微观机制最快 利益联结机制的作用 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晶体的共性是 小角晶界的模型 马德隆常数的定义式 分子扩散微观模型 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 扩散的微观机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西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