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对东北地区的启示

时间:2017-04-22 01:26:04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上海产业结构均衡,第三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与上海采取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如在不同阶段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重视发挥产业政策的调节作用、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经验,对优化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上海;东北地区;经验借鉴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常态化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之一。上海作为国家经济和金融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同时上海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较为均衡的地区之一,早在2012年时,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就已超过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步履蹒跚。2015年,吉林、黑龙江和辽宁GDP增速持续走低,分别为6.5%、5.7%及3%,其中辽宁省位居全国最后一位。同时,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佳,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较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经验将对优化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历程回顾

上海历次产业结构调整都是在国家发展战略框架下,紧跟国内外经济发展潮流,结合上海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要求,在努力抓住外部发展机遇的同时,打造自身竞争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建国后,为满足国内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加上上海产业配套体系的竞争优势,决定了上海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明确了“二三并举”的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了第二产业中重点扶植的六大新兴支柱行业,并在投资、技术改造、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对第三产业投入。同时引进国外产业资本和创新技术,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1999年,上海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进入新世纪后,上海经济增长面临着依靠资本驱动还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此上海先后提出“创新驱动”、“四新经济”建设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抓住了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主流,加快了制造业的升级步伐,并伴随长三角制造业的崛起,成为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世界工厂”,另一方面紧跟国际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大力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培育。这一时期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60%,这意味着上海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

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

(一)重视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机制的调节作用,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权

上海一向善于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研究产业发展战略及制订产业发展政策,以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权。为使政策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特别注重采纳本地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建议,同时还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产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等配套政策。除了政府主导制订产业政策外,上海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市场化机制:一是完善土地要素调节机制。上海出台了工业土地利用的具体政策,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加低效用地企业成本、调整后腾出土地再利用激励等,提高区县调整淘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健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机制。上海一直坚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度和结构的把握上,将投资重点放在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上;同时积极探索良性的融资机制,形成了外商投资、证券市场、经营权转让等多种融资渠道。

(二)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制造”转向

“中国智造”近几年,由于数字、机器人、新能源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初见端倪,成为发达国家新型经济结构构建、竞争优势重塑的战略选择。上海一直密切跟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态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取得了较快地进步。2014年上半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同比增长7.7%,比全市工业增速高3.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增速分别达到15.6%、13.5%、12.8%和11.1%,为上海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2014年,上海还根据新产业革命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应从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服务等产业入手,选择性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力争在全球制造业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引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三)聚焦节能减排,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近几年,上海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节能方面,2007至2013年,聚焦“三高一低”企业及落后工艺产品,累计实施调整项目超过5400项,减少能源消费量超过78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上海全部家庭1.5年的用电总量,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从2007年1.1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2年0.849吨标准煤。2014年上海为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能效,首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不仅对以往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突破,而且还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管理模式的创新。负面清单由限制类与淘汰类目录、产品能耗限额、设备能效限定值构成,涉及化工、钢铁、有色等12个重点行业,以及386项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重点指向“压和减”,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对上海推进产业转型调整、拓展产业升级新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全年,上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5%以上,降幅比预定目标高出八成,“负面清单”模式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三、上海经验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一)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产业政策涉及到产业内部各层面的政策体系,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2011年吉林省发布《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2011-2015年)》,将生物医药、生物化工、新材料等十大产业列为重点扶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税收、融资、股份制改革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这对吉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是一些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我们应该借鉴上海的经验,制定对应的产业政策,包括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发挥产业的规模优势;通过信息化集成应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创新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等。因此,东北地区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与变化,出台新的产业发展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优化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高端转型

东北地区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体系,但全球产业转移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使得东北地区需坚决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的同时,也要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与发展。东北地区应借鉴上海经验,根据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区域优势因素,按照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选择性地培育和发展最具发展潜力和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正是东北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东北地区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于进口产品依赖,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更大产出的必由之路。东北地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除了要在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做足功课外,还应提升传统产业素质。同时把握当前“互联网+”发展机遇,全面提升装备产品的智能化应用水平,特别是加快发展3D打印设备、智能医疗仪器设备和机器人整机及陪同零部件,培育东北地区高端装备业新的增长点。

(三)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化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化本质上就是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产出更多的财富。尽管东北地区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但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可以根据东北三省实际情况,借鉴上海“负面清单”模式,进一步细化淘汰类与限制类行业、企业、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设定严格的能效指标,并明确淘汰和限制期限,由“限制发展”升级到“限制生存”,倒逼企业加强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实施重点工程,强化技术支撑,深化区域间联动协作,合力推进绿色产业的布局调整,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耀新.上海推进“四新”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EB/OL].

[2]杨硕,郭羽.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六大成绩[N].上海商报,2014-03-25.

省级医学期刊 [3]刘永焕.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经验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4,(01).

[4]黄亮雄,王鹤,宋凌云.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绿色的吗?[J].南开经济研究,2012,(03).

作者:张瑀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对东北地区的启示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390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债务 偷偷拿掉套套番号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云南电力技术》 《探索与争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时代青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市场经济与价格》 《画刊》 《涟钢科技与管理》 《山西交通科技》 《护士进修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