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教育类课程发展及价值取向的转变

时间:2017-04-22 02:08:17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户外教育类课程发展是指通常发生在户外的预先组织的学习活动从形成到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忠实性取向下的户外教育类课程不足以把握课程发展方向,不足以丰富课程物质和精神文化,致使该类课程的深层价值未被发掘,户外教育类课程的创生性取向强调了该类课程的有效度、新颖度。该类课程从忠实性取向到创生性取向的课程价值取向转变,对人才的培养、教师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学校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户外教育类课程;价值取向;忠实性;创生性

1忠实性取向下户外教育类课程存在的偏差

户外教育类课程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开放性的特点,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户外教育类课程发展受到社会关注,学校对户外教育类课程的开发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我国开设有户外教育类课程的学校基本上遵循的课程价值取向为忠实性取向。然而,忠实性取向下的户外教育类课程凸显出以下几方面局限性:(1)课程内容单一。户外教育类课程被简单化地开设为体育课、简单的户外游戏和自由活动亦或是一两本教材,将户外教育类课程仅作为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锻炼,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发展的机会,也没有意识到户外教育类型的多样性、思想性、教育性、综合性,不能真正体现户外教育类课程探究、体验、激发、学习、理解、自然、想象的户外教育类课程理念。(2)课程实施呆板。课程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设计标准化,忽视教师教学创造性的特点、忽视学生能力差异以及学习过程中生成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产生。(3)课程评价僵化。课程评价的标准是看课程是否忠实地实现课程计划,是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内容单一,注重教学评价的评价功能,忽视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忠实性取向下的户外教育类课程未开发出课程的潜在价值,那么,如何发挥该类课程的优势作用呢?此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需要对户外教育类课程的价值取向做出新思考。

2户外教育类课程“创生性”价值取向的发展

为了改善户外教育类课程忠实性取向下的不足之处,应探索新的课程价值取向,构建从忠实性取向到创生性取向的户外教育类课程价值转变。创生性取向是相对于课程“忠实性取向”而言的,创生性取向下的户外教育类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课程内容体现创新性、综合性、适时性特点

户外教育类课程内容不应只局限于体育活动方面的学习,教学内容应注重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学习及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户外教育类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体育活动,如游戏、远足、登山、拓展训练、野外露营、定向等;非体育活动,如生物领域,认识花、鸟、虫、鱼,标本制作、绘画、食物链等。地址领域,认识风、云、岩石、湖水、溪谷等。气候领域,测量温度、气压、降雨量等。环境领域,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及处理等。旅游领域,赏秀丽风景,了解民族风俗。观光领域,古迹、动物园、植物园。由于在实际教学情景中会有不确定因素产生,要考虑课程难以按照原定课程计划实施,因此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坚持尊重自然、以学生为本,注重生成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创生新的教育经验。我们可以从户外教育类课程发展较好的国家吸取经验。如加拿大学校开展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户外教育。设有分类课程和综合课程,将探险教育、环境教育、体育教育、领导力教育融为一体,并设置不同类型户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的学生需求。[1]创生性取向下的户外教育课程就是不把课程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知识的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课程实施体现灵活性

户外教育类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其内容体系及构建原则要遵循基本教育原则,同时,由于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应对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组织者要善于调整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改变传统集体授课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活动体验法、问题教学法、分享法、谈话法、换位体验法、情景创设法等或者各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如为了研究生物多样性,教师带领学生沿河而下,分组通过观察、搜集、抽样调查等方式了解河流水域生物特征,并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样本、数据等总结调查结果回校后进行交流学习和课堂展示。[1]正如自然主义教育倡导者卢梭曾响亮地提出这样一个口号:“用实际的实物!用实际的事物!”[2]该教师善于利用当地资源,结合教学要求,通过开展实地教学研究生物多样性,并将课外活动和课堂学习结合,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该种价值取向下的课程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符合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需要。

2.3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性

创生性取向下的户外教育类课程评价突破传统课程评价的要求,不再依据是否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为评价依据,而是通过评价教师是否善于合理优化利用资源优势,是否能够适时适地开展教学,是否根据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素质得到了提升等。在学生评价方面,转变具有筛选性的标准化的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注重促进性的、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模式。

3创生性价值取向下户外教育类课程实现的超越

3.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创生性取向下的户外教育类课程,让学生不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经验,而是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自然和社会。同时该种取向下的课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创设不同类型的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积极参加并因材施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又让学生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既提升了内在素质,外在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2有利于教师追寻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户外教育类课程大部分在户外进行,为了使课程不仅具有娱乐性并赋予课程知识性、科学性、文化性、创新性、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方面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具备基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外,在此基础上还需达到三点更高标准: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特别对学校当地的文化有一定了解,力求使户外教育类课程鲜明地体现历史、地理、人文的教育目标,着力将户外教育类课程打造为文化的特定“符号”和“载体”。第二,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国家正在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户外教育类课程可作为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创新和特色,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人物,要积极参与课程设计,领悟户外教育类课程的价值所在,创新课程组织形式及教学方式活动方式。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师观,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提供自然的学习环境,设计组织好活动、保护好学生的安全。第三,教师要有综合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时,要善于利用学校和当地的优势资源,使户外教育类课程成为校本课程。另一方面在该类课程设计和实施时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的学生。正是由于创生性取向下的户外教育类课程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才会对自身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断追求专业素质的提升,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以适应户外教育类课程发展的新取向,应对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3有利于丰富课程体系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户外教育类课程的政策。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使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成为我国青少年户外教育类课程的重要形式。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研学旅行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安排,学生参加可计入学分。这些政策为实施户外教育类课程提供了保障,推动了户外教育类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我国课程管理体制长期发展以来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随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我国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建构国家、地方和学校分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可以发挥地方优势资源和学校特色以及发挥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做好对户外教育类课程的开发,完善教育内容、改进课程实施过程、转变课程评价模式,使该类课程发挥潜在优势作用,推动课程发展。

3.4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形成

户外教育类课程在我国刚进入发展阶段,课程建设方面不够成熟,我们可以从国外吸取经验,以加拿大为例,政府出资建设户外中心,还与社会机构合作,吸引多元投资,并加强管理,定期评估。多元投资不仅有利于减轻学校经济负担,也能够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通过结合学校、地方文化,选取文化特色之处融入学校课程建设,从观念上实现学校文化的更新,改变学校传统教学,转变教师观念,形成了关注自然,发展个性,尊重差异,合作探究,注重创新的新文化,促进“课程向境域文化的母体回归,”[3]体现“文化再生理念”,使当地文化资源成为其课程发展的优势资源,使户外教育类课程成为其学校特色课程,从而使学校发展成为特色学校。综上所述,户外教育类课程的创生性取向与忠实性取向的课程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当然,新的课程发展取向对课程开发、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在现实的课程发展中不断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1]何树彬.加拿大户外教育管窥[J].上海教育,2012(S1):89.

国际管理论文 [2]山西职称卢梭.爱弥儿[M].李泽平,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52.

[3]叶波,范蔚.论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发展的文化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2(11).

作者:法富珍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户外教育类课程发展及价值取向的转变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402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气象科技人物 中国中产阶级调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护士进修杂志》 《云南电力技术》 《市场经济与价格》 《科学技术与工程》 《探索与争鸣》 《画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时代青年》 《涟钢科技与管理》 《山西交通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