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考察对策研究

时间:2017-04-22 02:18:29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认同是基于人的心理、思想与信仰形成的,其逻辑起点源于人的自我认知。所谓政治认同,即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强有力的政治认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前提。作为党内政治生活认同重要内容的理想信念动摇、滑坡的问题目前尤为突出,必须得到重视。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认同;考察;研究

政治认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后简称《新准则》)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建章立制新阶段。本文试图从党内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党内政治认同,故党内政治认同是党员干部基于自觉和理性判断基础上对党的价值追求、政治立场及政治路线的认同,并且将这种价值、立场及路线外化为政治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一、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离不开强有力的政治认同

(一)党内政治认同的涵义。所谓的政治认同,威尔特•A.罗森堡姆认为是“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政治认同的基础是人的主观情感,对象是政治体系中的价值、思想、机构、制度、政策等,目的是将情感上的认同外化为自觉的政治行为规范。党内政治认同主体是党员干部,其关系起点是“同志”,即“志同道合”,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与政治立场;还体现为党的组织纪律性;另外,“同志”称谓体现了党员干部与人民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间接体现了党的人民政治立场。所以党内政治认同是建立在高度理性自觉基础之上的认同。“价值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核心”[2],所以党的价值追求是党内政治认同的核心,人民立场是重点;另一方面党的基本路线是现实基础。党内政治认同是思想认同与行动认同的统一,因为“在政治认同中,离开相应的政治行为,政治心理和态度则无从把握和体现,对认同主体和政治系统也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3]。

(二)增强党内政治认同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和价值多元,使得党员干部对党的价值追求、政治立场和政治路线认识模糊,故增强党内政治认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党内政治认同是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基础。党内政治认同是党员干部在对党政治价值理性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归属感,反映党员干部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并在政治实践中将这种态度和看法外化为相应的政治行为,所以高度内聚的党内政治认同是“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心理基础。其次,党内政治认同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无神论是杜绝党员干部暗地里烧香拜佛、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保证。在组织上,由于社会利益多元冲突部分党员干部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这反映了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意识淡薄。在作风上,毛泽东提出“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一致,保持党的纯洁性。这样的党,是自有政党以来从未有过的模范党派”[]。再次,党内政治认同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动力。强化党内政治认同有利于党员干部自觉形成政治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并且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现实基础上将这些意识外化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从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二、增强党内政治认同面临的挑战

(一)价值追求上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动摇。新形势下,中国面临着阶层分化、利益和价值多元,直接影响是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造成价值冲突。一是个人价值取向的冲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消灭了三大差别;消灭阶级和国家;个人的全面发展”[6]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理想的价值追求与西方国家“实用主义”政治价值相互冲突,致使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二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不断输出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人的思维模式,试图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及全球化不断拓展,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人的思维模式也随之在党内出现,部分党员干部无视党的组织纪律、挥霍无度、腐化堕落等。为此《新准则》强调“作风建设一定要咬住‘常’、‘长’二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7]这既是方向也是目标。

(二)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意识淡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指经中国革命及建设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其中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中却出现有悖于人民立场要求的现象。首先,部分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淡薄。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但部分党员干部习惯于依赖于权力而不是群众去解决问题,官僚主义、特权意识盛行而群众意识淡薄。所以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是强化党内政治认同的关键。其次,党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被玷污。在新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放弃人民的政治立场代之以经济人思维,致使党内出现严重的区域性、系统性腐败和家族式、塌方式腐败,这不仅失去了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更污化了我国的政治生态。再次,选人用人上党组织监督不到位。作为执政党,一方面得强化先进分子对党的认同进而将这些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的组织中来,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些先进分子输送到国家机关中去。“共产党组织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结构精细的科层组织[8]”,它不仅承担了组织功能还承担了选人用人的功能。然“任人唯亲”、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现象普遍,严重破坏党内健康的政治生活。

(三)政治路线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偏离。党的政治路线是党价值追求、政治立场的重要实践形式。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然党内也面临着认识偏离的问题。首先,部分党员干部经济效益绝对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体现了党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但部分党员干部急功近利,造成公共权力的异化-权力寻租,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效益极端化,最终影响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次,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领导认识不足。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的动摇,必然结果是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理解不甚完善。此外,党科层制管理下的“行动系列化”造成信息传输的部分失真,下级干部无法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正确指示。故在《新准则》中明确提出全党各组织和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9],从而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中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最后,坚持改革开放不仅是个实践问题,还是个理论问题。“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0],所以坚持改革开放一方面得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解决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及改旗易帜的邪路。

三、创新增强党内政治认同的措施

(一)明确党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增强党内政治认同首先得明确认同的对象,即党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这是党员干部形成认同、指导行为的基础。价值追求作为政治认同的核心,是人们正确分析政治现象、进行政治判断、指导政治实践的前提条件。“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立场”,实质上是要求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只有党员干部拥有正确的价值追求才能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人民的立场,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带来的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人思维模式对党员干部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格林斯泰因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正式负责教育的机构有目的的对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习惯的灌输”[]。故教育机构是系统化传输党政治思想的主阵地,同时还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党内学习机制。首先,坚持集中学习与个别引导相结合。“学校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正规的政治社会化的培养过程”[2]。所以党校定期地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是增强党内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针对个别党员干部政治价值的偏离、政治立场的动摇,坚持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是帮助个别党员干部增强党内政治认同的重要方式;同时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3]。其次,将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导致利益多元冲突,所以党性教育首先要正视个人利益和人性弱点,避免造成主观定位和客观事实的冲突。故“党性教育不能囿于理想化的道德期待,而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党内存在的各种利益倾向问题”[]。在保证党性教育认同感的基础上将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内容是增强党内政治认同的制度性保障。再次,创新党的中央领导同志专题报告制度。一方面,“科层制中的下达命令会沿着科层制的等级依次下传,即使命令执行有误甚至命令不合理,也会“将错就错”,也就会“不再纠错”,执行过程不会发生中断造成“行动序列化”[]。在科层化的党的组织体制中,党中央领导同志作专题报告可以有效的弥补“行动系列化”造成跨层级信息流通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党中央领导同志作专题报告制度可以有效的强化党员干部对党领导的政治认同,又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

(三)明确各级党组织角色定位。一方面,明确各级党组织的横向角色定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横向党组织关系中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内学习制度落实的督促检查,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严重腐败问题上强调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这是规范同级各党组织政治行为的标准,同时也是增强党内政治认同的底线保障。另一方面,明确各级党组织的纵向关系。《新准则》明确强调党员干部要有“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一方面可以强化思想上的认同转化为行动上的认同,减少因“行动系列化”造成的信息失真。另一方面这将实现科层制下跨层级进行政治沟通,既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又保证了对党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的正确把握,进而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知。

(四)明确党员干部的角色定位。库利认为“你在生活中发现社会性的时候,也就是你发现个性的时候,反之亦然”[6],人是在交流互动中发展了个人的人格,增强党内政治认同本质上也是对党员干部政治人格的塑造。明确党员干部在家风建设中的关键角色。家庭不仅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政治认同向社会辐射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党员干部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要发挥正确的政治、道德引领作用,在互动中帮助家庭成员塑造正确的政治人格;另一方面通过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实现对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所以良好家风是强化社会对党政治认同的重要着力点。规范党员干部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的角色定位是重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言行关系到社会成员对党的直接感官。所以,党员干部要在自己的“三圈”中树立正确的价公司战略管理论文值追求、政治立场及政治路线,通过示范作用帮助“三圈”成员树立正确的政治人格,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

作者:龙雪岗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党内政治考察对策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404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内蒙古医学杂志 证券投资风险包括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化学传感器》 《热科学学报》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眼科》 《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 《中国粉体工业》 《辽宁师专学报》 《交通企业管理》 《房地产导刊》 《全国新书目》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