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与对策

时间:2017-04-22 03:06:53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本文基于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影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因素,结合当前开展创业教育的新趋势和新理念,提出改善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2015年毕业生人数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22万,再创历史新高。2016届毕业生预计770万以上,堪称史上“最最难就业季”。智联招聘网站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就业的学生比例为71.2%较2014年的78.6%有所降低,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6.3%比2014年的3.2%有所上升。这一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分析高校在推动大学生网络创业过程中如何发挥有效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对河南在校、毕业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意愿及认知状况进行调查,梳理影响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因素,结合创业教育的新趋势和理念,给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

1.研究假设。假设1:大学生的专业、家庭背景、性别等个人因素影响其对互联网创业的选择。假设2: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发展了解程度、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能力等认知基础影响其互联网创业选择。假设3:创业种子基金、学校创业比赛、创业免费培训等影响其互联网创业选择。2.问卷设计与发放。问卷问题涉及个人因素、认知程度、扶持政策三个模块,三个模块均按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为辅。通过分层抽样法,向河南郑州和洛阳不同高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1105份,回收1004份,回收率高达91%。将未被认真填写、未按要求填写以及空缺率2/3以上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剔除无效问卷64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40份。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1.基本情况。从性别分布看,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4.3%,女性占45.74%;从年级分布看,大一占13.8%,大二占60.6%,大三占25.6%;从专业分布看,文史类专业与农医类专业各占8.5%,经济管理类专业占45.7%,理工类占31.9%,体育艺术类占2.13%,法学类占3.12%。在校期间有过经济性经营经历的学生占35.1%。从生源分布来看,调查对象中来自于一线城市的学生占5.3%,来自于新一线城市的学生占2.1%,来自二线城市的学生占19.2%,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学生占73.4%;从学生父母的职业分布看,35.1%的学生父母从事农林牧渔业,10.6%的学生父母属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4.3%的学生父母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3.2%的学生父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14.9%的父母从事商业服务业工作,其他占7.4%。2.创业意愿。就创业打算而言,41.5%的学生有创业打算,37.2%的学生目前对是否创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21.3%的学生无创业打算。与此同时,就互联网创业的兴趣而言,67%的学生对互联网创业感兴趣,其中38.3%的学生有意选择互联网创业。3.影响因素。运用SPSS对回收的940份问卷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个人因素、认知程度和扶持政策都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意愿密切相关。(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细分为性别、年级、专业以及是否有过经营性经历四个维度。运用交叉表对性别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PearsonChi-square的sig值大于0.05,说明性别与互联网创业意愿之间无显著关系。年级与互联网创业打算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当学生处于大学一、二年级时,有近50%的学生对是否选择互联网创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仅有23.1%和38.6%的学生有互联网创业的意愿。大三的学生,虽然仍有33.3%不确定是否进行互联网创业,但相比大一、大二已明显下降,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学生比例上升至45.8%。由此可见,年级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因素之一。专业与是否有互联网创业打算之间也具有强相关关系。其中,农医类、理工类、经管类学生有互联网创业意愿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0.0%、43.3%、37.2%;文史类处于不确定是否创业状态的学生比例最高,高达75%。经营性经历与是否有互联网创业打算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相比没有经营性经历的学生而言,有过经营性经历的学生愿意选择互联网创业的比例明显下降,不确定程度明显增加,为此,采取深度访谈的形式对此展开调查。发现有过经营性经历的学生大部分选择传统行业创业,如开设假期辅导班、打印社、旅行社等,且多半由于自身管理能力欠缺、对政府给予优惠政策了解不够、后期资金周转不灵等因素以失败告终。因此,对网络创业大多持观望态度。(2)认知程度与扶持政策。从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方向以及对当下互联网行业发展情况了解程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后发现:①六成以上学生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知之甚少。61.7%的大学生对互联网行业发展只了解一点,29.79%的学生较了解,4.2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仅有4.26%学生表示十分了解。②学校创业教育不是学生获取创业知识的主要渠道。2/3左右的学生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的;其次是通过行业书籍及课外相关课程获取;最后是通过社交活动与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获取。③互联网创业优势。创业门槛低,创业难度下降;竞争相对较弱,易于抢占市场份额;对办公硬件条件要求较低,利于资本积累;相比传统创业,团队成员数目较少,管理难度降低。④逾三成学生希望在创业能力、创业资金方面得到帮助。31.91%的学生希望在校期间创业能力能得到提升,29.79%的学生希望在创业资金方面获取支持,23.4%的学生希望得到创业知识的相关培训,19.15%的学生希望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创业实践机会,19.15%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创业场所以及硬件设备支持,17.2%的学生希望得到企业家的指点。⑤创业团队、市场环境、创业资金。67.02%的学生认为创业团队是影响互联网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50%的学生认为创业项目、市场需求是影响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40%的学生认为创业资金是影响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⑥创新、独立思考能力、承受与规避风险与管理领导力。影响创业的主观因素中,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四项能力依次为创新能力(占41.49%),独立思考能力(占37.23%),管理领导能力(占29.79%),承受与规避风险能力(占13%)。⑦互联网创业三大热门方向。38.3%学生选择经营网店,20.21%的学生选择互联网服务类,18.9%的学生选择网络即时通讯类,9%的学生选择在网络游戏、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进行创业。⑧过半学生不了解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47.5%的学生对于国家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完全不了解,50.5%的学生对于国家政策了解一点。

三、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1.紧跟发展趋势,探索教育新模式。美国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最迅速、取得成果最丰硕的国家。二战后,面对经济亟待恢复和就业岗位不足的挑战,哈佛商学院和纽约大学先后开设了“新企业管理”和“创业与革新”课程,创业教育在美国兴起。英国1987年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然后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并着手建立8个科学创业中心,设立专门机构“创业远见”鼓励青年创业。德、法、日等国也纷纷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创业教育”并陆续建立以高校为中心与专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合作兴办的创业科技园区。2002年,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就。目前上海交大成立创业学院,江南大学实施“园区助推型”创业教育模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纷纷成立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浙江、江西、广东等地高校陆续开创了“虚拟创业”、“商务模拟”等创业实践活动。然而,河南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依旧沿用传统模式,主要是通过开设创业法学、创业指导类公选课等,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了解创业知识的机会;通过开设讲坛、成长论坛、就业创业论坛等为学生创造与成功创业人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然而,总体而言,河南高校的创业教育改革缺乏长远规划,创业教育成效低。因此,建议成立河南创业教育研究所,设立创业教育研究课题,长期跟踪国内外创业教育最新发展趋势,吸纳最佳实践,结合河南省优势特色,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2.构建“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质就是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对象区别化对待。首先,教育区别化。针对大一、大二学生的创业教育重点是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互联网创业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互联网创业,如针对工科学生,强调互联网创业在规避创业启动资金高、创业难度大、管理强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针对大三、大四的创业教育则以实训课程和实践机会为主,给予有创业打算和正在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其次,教育个性化。将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培养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有较大潜力的学生,要设法因材施教,在标准化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创业竞赛等形式,与外界力量(企业、创业孵化器等)合作,进行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变能力,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如组建创业评估团队,对具有优质创业能力的创业对象及其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创业教育方案,帮助其组建团队、凝练方向,定位需求。3.以创客空间为依托,开展创客教育。未来高等教育的目标一定是让学生成为创造者而非消费者,2014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已明确指出。世界各地大学校园正悄悄发生教学实践重心的转移,打破学生作为课程内容单纯消费者的现状,依托创造和设计的学习方式,督促学生进行更多的内容创造和设计。比如,通过创客空间等物理形式,为学生搭建起学习和创造的环境,以方便学生的创新和创造。首先,教育全覆盖。采用“面上覆盖,点上突破”的方式进行创业前教育。可将创新、创业、创意的精神与理念在初始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比如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大讲堂,邀请当代著名企业家担当主讲教授;或者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夏令营、创业沙龙等活动进行渗透。其次,课程分层次,针对具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针对创业初级阶段的学生开设创业基础核心课程,以团队、项目、资金三个核心要素作为课程切入点,如开设“团队领导力”、“机会识别”、“需求分析”、“风险资本”、“政府给予大学生创业团队优惠政策”等方面课程;针对创业中级阶段学生,着重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处理社会关系能力、承受与规避风险能力。可开设创业案例分析、如何看待创业风险与成才、创业学程等专题研讨课程,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基地见习、创办企业等实战必修课;针对着手创业的学生,在创业方向选择方面给予全面认识的机会。结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及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方向进行细化开设互联网创业方向特色课程。特别关注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类、网络即时通讯类、网络游戏、网络信息安全、物流等领域,邀请相关人士合作讲授,分享经验。最后,理论实践相衔接,创业技能有的放矢。在经过系统的创业技能理论培训后,高校可与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学生假期时间对学生创业能力进行企业考察。最后,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授课与MOOC等新形式的“互联网+教育”进行有效嫁接,将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迅速转化为可触碰的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对互联网行业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同时可以邀请行业精英、成功的商业人士,有资历的教授学者参与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建立零障代发医学论文碍的沟通机电论文题目,切实给予创业学生有效指导。

作者:马骏 田红旭 黄俊杰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与对策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417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 论文大纲模板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市场经济与价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涟钢科技与管理》 《时代青年》 《探索与争鸣》 《画刊》 《山西交通科技》 《护士进修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 《云南电力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