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常夏丽;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作为一种口头语,口语附加语在交际中的弱意义或无意义概念经常被参与交际活动的人们所忽略,然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口语附加语的存在和合理使用在语用功能上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概括口语附加语的特点,对跨文化英语交际过程中口语附加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指出合理地使用口语附加语可使跨文化交际活动更准确、更灵活、更礼貌、更有效。
【论文正文预览】:引言: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下,都会因为交流本身的即时性、随意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在表达上存在一些劣势,很难像书面语的表达那样做到完全精准和完全客观。鉴于此种情况的存在,附加语便产生了。作为一种口头语言,附加语以其独特的交际方式
【文章分类号】:H313
【稿件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口语附加语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 刘巍;;会话附加语的语用价值及对口语教学的指导[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杨世登;;英语学习者附加疑问句口语产出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张陵馨;会话附加语的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 刘巍;;会话附加语的语用价值及对口语教学的指导[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钟红;会话附加语的作用及运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 杨渊;;英美文学作品中恒定附加疑问句范畴化研究[J];长城;2010年10期
- 刘维真;;英语口语附加语种种[J];大学时代;2006年11期
- 高宏;王洪刚;;汉英中介语研究内容外延与展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9期
- 林海萍;;中职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培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11期
- 刘艳萍;;2006年我国二语口语研究评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1期
- 许明武;;口译附加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11期
- 彭艳虹;;英语口语附加语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黄小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境意识及其培养[J];浙江师大学报;1999年05期
-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 韩玉华;应对形式与两性会话风格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 张咏群;电视谈话节目会话结构分析[D];新疆大学;2003年
- 冯燕;言语交际中的话语基调[D];四川大学;2003年
- 罗志成;俄语插入语的功能及使用特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 李冬妹;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会话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 左洪芬;口译附加语的语用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 郑南生;汉语冗余信息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 王颖婷;基于礼貌原则的附加疑问句产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 王宏;英语冗余现象及其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J];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 张陵馨;会话附加语的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 王立非;大学生英语口语课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 陈楠;;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李春荣;杨安良;;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 荣亮;;跨文化交际中“沉默”的语用功能[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 姚敏;;浅析模糊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功能[J];青年文学家;2011年02期
- 高凤霞;;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语用功能[J];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
- 曹文皓;高帆;;跨文化交际中“静默”的语用功能研究简述[J];语文学刊;2007年13期
- 张建英;;关注旅游英语语用功能 促进旅游城市国际化[J];教师;2010年32期
- 王海燕;;浅析英汉委婉语的构成方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 周娟;;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谈英语模糊限制语在经济文体中的体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 刘惠华;吕成瑶;赵秋荣;;英汉经济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及其比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 孙玉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俄语篇章教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马丽伟 于晓华 秦静;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维度探究[N];吉林日报;2010年
- 靳琰 曹进;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4年
-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推动学科建设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9年
- 戴晓东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欧洲主导到亚非突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 薛小梅;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3年
- 记者李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心理塑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贾文键;中德跨文化交际之我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李旭 山西财经大学;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 朱捷;试论语言模糊的语用功能[D];复旦大学;2010年
-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 张瑞鸿;跨文化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分析[D];湘潭大学;2005年
- 孙晓凌;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 罗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四川大学;2004年
- 温福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 刘伟;深层文化迁移现象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 李臣;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与翻译”[D];中山大学;2010年
- 柴玉炜;跨文化交际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 俞莲年;口译中文化差异的协调—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透视口译[D];厦门大学;2002年
- 伊曼;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无线充电宝附加功能】跨文化交际中口语附加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发表期刊期数】:《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期刊简介】:0......更多商业文化(上半月)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734/)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常夏丽;
更多
摄影艺术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无线充电宝附加功能】跨文化交际中口语附加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469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万能无线充电宝 无线充电宝 无线充电宝图片 充电宝有什么功能 罗马仕无线充电宝 多功能充电宝 无线充电宝怎么用 无线充电宝的原理 充电宝功能 无线充电宝附加功能 医学论文发表网 管理会计师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