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敬;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隐喻一直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而转喻则扮演着灰姑娘的角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研究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如今有些学者认为转喻更具本原性,即语言在本质上是转喻的,转喻比隐喻更基础、更普遍。本文主要分析汉语情感"喜怒悲惧"的转喻表达,以期更清楚地了解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情感转喻。
【论文正文预览】:传统的观点认为,转喻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是“一种运用相近事物的表达方式来作为转义的手法,并通过该表达方式理解不能用恰当的词汇所表达的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转喻是人们通过其他事物或其他相近或相反的事物去理解另一事物。一般教材把转喻定义为用某事物的名称替换
【文章分类号】:H15
【稿件关键词】:喜怒悲惧转喻
【参考文献】:
- 李瑛;转喻喻体优先选择原则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刘立香;刘德美;;体育新闻语篇的隐喻及功能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史厚敏;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 曾庆敏;;英语中的名词化隐喻及其语篇功能[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汤朝菊;英语写作中突显原则对句式选择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 甘智敏;梁晓波;;英汉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王萍;周桂君;;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 邱志芳,林晓萍;名物化的语义特征和语篇功能[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4期
- 戴聪腾;张聪义;;“ON/SUR/上面”的意象图式与隐喻投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 罗渊;毛丽;;从“狭义”到“广义”: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及其学术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 王治敏;俞士汶;;n-n三字隐喻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 陈向东;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知识共享[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 朴珉秀;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 李金兰;现代汉语身体动词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 秦峰;对过去时态非过去用法的认知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 陈宁红;[D];浙江大学;2004年
- 陈颖辉;论体育隐喻在英文商业写作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 洪烘;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 侯建波;英语主位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 胡佩迦;对《释名》的认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 高丹;给予双宾语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 史丽艳;隐喻能力与交际能力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 龚玉苗;培养隐喻意识与扩展英语词汇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 张华;消费者定性研究新方法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 李昱;崔桂珍;;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毕靖;;语言非范畴化现象中的转喻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费红霞;;从“找不着北”中看转喻[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 刘玉婷;;对惯用语的转喻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王萌;;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5期
- 王娟;;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解释[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1期
- 龚从贵;;通感隐喻转喻性动因分析——以loud color为例[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年Z2期
- 邓敏;;网络语言中的转喻现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 王凌云;;言语行为转喻在语篇中的连贯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 郑娟;;转喻视角下的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朱琳;;英汉比喻修辞比较[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 宗守云;;范畴化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 本报记者 龚丹韵;网络语言何以大行其道[N];解放日报;2010年
-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 金美顺;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 廖光蓉;概念形式表征与语义变化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 姜秀明;汉语服饰成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 刘彦娟;转喻理解的认知基础[D];河北大学;2005年
- 王笑菊;转喻的认知语用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 洪振斌;语篇连贯的转喻视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 王群;“手”隐喻的认知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 林正军;从历时及认知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 黄仙姬;汉韩五官惯用语认知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 李理;[D];湖南大学;2002年
- 殷水贵;试论隐喻和转喻在概念整合中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 雷志斌;转喻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喜怒哀惧图片】汉语情感“喜怒悲惧”的转喻分析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室;
【发表期刊期数】:《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期刊简介】:0......更多商业文化(上半月)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7324/)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李敬;
更多
特色农业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喜怒哀惧图片】汉语情感“喜怒悲惧”的转喻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561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喜怒哀惧人物表情图片 喜怒哀惧表情图片 喜怒哀惧西瓜表情图片 喜怒哀惧色彩表现 喜怒哀惧头像 喜怒哀惧怕简笔画人物 喜怒哀乐的图片手绘图 猴子的喜怒哀乐图片 动漫人物喜怒哀乐图片 喜怒哀惧图片 物探与化探计算技术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