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闻职称申报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7-05-03 14:41:42 来源:论文投稿

  一、如何看待新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申问题?

  新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工作,我们平时俗称评职称。对这项工作,对这个事情,我认为要明确三点:1、从党委和政府层面上说,每年一次评定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这是对企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保护和激励。这在工资改革中已充分体现出来,专业技术职务自成一个与公务员工资序列并行的工资序列,其级差还比公务员序列的级差大。例如,基本工资的起点正高比副厅高115元,副高比副处高80元,中级比副科高40元,助理与科员的起点一样。这样一种设计,体现了一个导向,鼓励更多的同志安心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从政当然也好,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上升通道比较窄一些。所以,我们要理解这个政策、感谢这个政策,更要充分地发挥好这个政策。主管部门每年对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在衢州,还把各县(区、市)新闻中心的同志纳入评审范围,这是从实际出发的做法。在评申程序上比以前更加规范。

  对新闻职称评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宽严适度,注重实绩和实际能力、水平。专家组的评阅过程是:一看述职报告,是否认真撰写,思路是否清楚,是否反映出申报者自身的进步轨迹(收获、感悟、荣誉等),是否具有与申报职位相应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二看代表作品是否真有质量;三看代表论文是否有真知灼见,真有水平;四是作出综合评价,根据所申报的职称,分四档:优秀、够格、基本够格、不够格。评委再根据专家组意见无记名投票,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评委认可的才通过。

  2、从事业单位的层面上说,搞好新闻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如何加强队伍建设?江泽民强调打好“五个根底”,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其中他说的第五个根底是新闻业务根底。搞好新闻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工作显然有助于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新闻业务根底。胡锦涛强调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既然是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了,在职称申评上就应当给予适当倾斜,就应当优先考虑。省里对获飘萍奖的同志每次评定时都是优先考虑的。所以,新闻单位无论从留住人才、还是从提升新闻宣传质量等方面考虑,都应当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并在材料的整理、复印等方面提供方面,人事干部要搞好服务工作。

  3、从个人层面上说,申报新闻专业技术职务是提升自身素质、体现自身价值的一条途径。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却是重要的。因为按照各档新闻专业技术职务的标准和评申要求,你必须去创造条件,特别是破格(年限)申报的更需在作品和论文方面有出色表现。另外,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上都会因职称而有所体现。虽然职称高低与实际专业水平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但成正比关系是肯定的。一位初级职称的同志在外自称专业水平很高,人家会相信吗?综上所述,搞好新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申工作是多赢的事情,需要上下互动,共同努力,绝对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上面要我做或单位要我做因此不得不做”,如果说这种话,那真叫没良心了。

  二、如何撰写好述职报告(专业工作总结)?概括起来说是一句话──把它当作业务论文来写。

  述职报告是全面反映申报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材料,综合起来看,高级职称申报者比较重视申报材料的撰写,部分初级、中级职称申报者不够重视。现将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作一梳理,供大家参考。

  1、述职报告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过于简短,有的述职报告好像很谦虚很客气,写作时好像漫不经心,只有一张纸,长不过千字,像年度小结,没有充分反映出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业绩。

  二是空洞无物,有的述职报告尽讲一些虚的东西,五六张纸里讲自己业务的只占一张纸,其它都是一些网上随时都可以下载的文字。

  三是言过其实,有的述职报告很善于自我表扬,唯恐评委看不懂,用了大量自我肯定的溢美之词。例如,对工作已“游刃有余”,“已完全合格”、“已成为优秀记者”等等。四是文理不通,错字别字不少,读起来很不顺畅,给人的感觉是文字功底欠缺。有一年,省里评正高时,有位申报者的述职报告里被专家发现了错别字,结果这位申报者没有通过。五是不太真实,有的述职报告与别人的报告多处表述惊人地相似,连引用的警句也一样,给人以不真实和应付的感觉。连撰写述职报告也抄袭,甚至弄虚作假,你说这样的同志合格吗?去年有二位同志的述职报告惊人地相似,后来退回去重写,如果不重写肯定通不过。还有一位同志缺一篇论文,将人家的据为己有,弄虚作假手段可谓高明,但性质恶劣,后来这位申报者自己主动撤回了申报材料。讲这些主要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认真写好述职报告。这不是卡,卡不是目的,目的是确保公平公正,让更多符合标准和条件的同志顺利过关。

  2、撰写述职报告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实事求是,掌握分寸。述职报告主要讲自己所做的事,不能掠人之美,把别人做的事揽到自己名下。在集体活动中自己发挥了什么作用要实事求是地说,没有参与就不要叙述。例如某次成功的新闻策划活动,别人是主要策划者,在申报时肯定当作主要业绩之一进行叙述,你没有参与或所起的作用不大,也把这事当作重点来叙述,就会“串场”,于自无益于人也不利。去年一位编辑就发生过这方面情况,后来提醒她对述职报告作了修改。如果在真实性上,你的申报材料让专家、评委产生了疑问,那么通过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另外,尽可能少用带有自我夸奖色彩的溢美之词,例如“已有很强的科研能力”,等等。当然对自己的业绩、能力、水平,要讲足讲充分,不必客气,不必谦虚,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相信专家评委的眼光和水平,要善于用摆事实的方法,掌握叙述的分寸,以获得专家、评委的认可。特别是申报副高以上职称的同志,更要重视述职报告的撰写。因为大多数评委与你不熟,他们只能通过这个述职报告认识你了解你。

  二是把握重点,显示进步。不少述职报告篇幅尽管也不短,但重点不突出。问题出在没有扣住“任职以后”这个时间段。有的报告从头说起,把参加新闻工作以后的经历都写上去了。这对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的申报者来说是不必要的。申报中级职称者就从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之后说起,之前的事可以一笔带过;申报副高的当然从任中级时说起。转评者或因机构改革首次申报者也要把握业绩这个重点。职称只是一个习惯说法,规范说法是专业技术职务。既然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述职报告就要突出专业技术方面的内容,有什么收获取得过那些成效?例,采编过哪些作品?哪些作品取得过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哪些作品得过什么奖?理论上有过什么思考?发表过什么论文?高级职称申报者还得说说在传帮带方面或在制度建设方面做过那些事?取得过那些成效?与此相关的事重点说,无关的可以略说、不说。总之,通过摆事实,显示自己的进步,让评委感到你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确实提高了,够到标准和要求了。

  三是合理结构,叙论兼顾。述职报告不能平铺直叙,不能像年终工作总结,也不能像那种学院式的论文。述职报告字数一般在三千左右,有的达到四五千,但很少过五千的,有过多的分析和议论会导致报告过长。报告应以叙为主,通过适量的议论来阐述自己思想上的收获和最新、最深的思考。结构上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是这样的:第一部分综合地说说自己任职以来的岗位变动情况和主要业绩(得奖作品和论文),便于评委有个整体印象;第二、第

  三、第四部分是展开说说自己在重点作品的采编或重大主题的新闻策划或新闻改革(制度建设、版面栏目的调整等)方面的建树,取得的实绩、实效。最后部分可说说在新闻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成果,市、县级新闻工作者平时忙于应付版面、节目,大家都感到人手紧,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整块的时间去研究某个课题,很难像学院的教授们那样从容地撰写论文,但可结合自身的实践来撰写论文,这也是一线新闻工作者的长处。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论文要提升,不能只停留在心得体会的层面上,不能满足于孤证分析,而是要善于旁征博引地论证自己的新观点,把自己从实践中感悟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阐述,自成一家之言。从今年递交的论文看,不少论文质量不错,也有一部分严格地说不是论文,而是报道新闻工作的通讯,还有一部分论文只能说是心得体会。

  三、如何选准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实际专业技能和水平,述职报告写得很好,如果代表作品选得不准,也会影响你在评委眼中的印象。例如,有的申报者把形式和内容都很平的会议消息也当作代表作品,有的申报者所选代表作品都是一种体裁的,有的把有明显差错的作品也选为代表作品了。这样就会让你的技能和水平在评委心中打折扣。如何选代表作品呢?一是选得过奖的作品,奖级越高越好。省里评时,是很看重浙江新闻奖的。衢州评当然看重衢州新闻奖。二是选有份量的、能真正体现你最好水平的作品;三是最好选你自己独立完成的或是主创的作品,多人署名的,最好附上证明是你主创的材料;四是选无硬伤的、不同体裁的作品。总之,通过代表作品展现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以作品说话,最能打动评委的心。

  其它方面应该注意的是:认真填好相关表格──留给评委清爽简洁的感觉。申报初、中、高职称都要填相应的一套表格。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二个:一是字迹潦草,钢笔字不工整,给人不清爽简洁的感觉;二是语言不简练,有些地方拖泥带水。解决的办法是先打草稿,改定后,需填写的文字通过电脑录入,不要手写;当然只要写得好,手写也可以。同时,人事干部要注意把关,这样可以少走弯路避免返工。

  新闻工作一直干下去,如果顺利的话,你一生至少要申报四次职称;如果不顺利,可能要五六次甚至七八次。兄弟报有位老同志,正高职称已申报了三次,仍然没有过关。报社一位同志也是经过三次申报才成功评上正高的。申报高级职称经过二三次才成功是很正常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理申报材料时,要注意政策的变化、评申部门的要求变化,同时充实自己的新情况。这方面除了申报者劳心外,各单位的人事干部要加强指导,指导申报者少走弯路避免返工。特别是对初次申报者,往往不知如何撰写述职报告,更要加强指导。当然,申报者也要主动求教,不必腼腆。成功了皆大欢喜。

  四、如何提前准备业务论文?

  所谓提前准备,一是构思撰写,二是发表。吸收报社葛志军和钱进等一些同志的经验,结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端正态度。我们为什么要写业务论文?有的同志认为,功利一点的说法,就是为了评上职称。发表的论文达不到规定的篇数和刊物级别,是评不上职称的,职称上不去,工资也加不了。从这个角度说,业务论文关系到我们的饭碗的含金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业务论文也是衡量个人能力水平的标志之一。为什么说是某种程度上?有的同志研究能力强些,论文多些,有的人实践能力强些,论文少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有的同志业务水平很好,但不想写、不愿写,干而不述;有些同志乐意在经验的基础上作些理论探讨,业务论文也就写得多,而且不少读来确有启发,对我们的新闻实践很有帮助。仅仅这样认识是不够的,为什么写论文?可以说是为自己的进步而写论文。手头有发表的论文,申报职称时就心中不慌,比较从容。特别是在申报中级职称时,只要在省级以上业务刊物发表一篇就行。看起来要求不高,但对在县里工作的同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要提前准备,不能临时抱佛脚。要避免业务刊物出具的证明到时不能兑现的问题,曾出现过这方面的情况。什么叫新闻业务论文?就是内容上扣住新闻工作、体裁上叙论论结合以论为主的学术性文章。它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验总结,也不是那种曲高和寡的理论文章。现在申报职称时的业务论文有三类:一是纯理论的论文,二是虚实结合的论文,三是总结体会式文章,这类最多。还有一类是报道新闻工作的通讯,虽然也刊登在业务报刊上,但不能算论文。

  2、找准选题。进行必要的索检,以免撞车;特别是对某一业务刊物作点索检。根据工作实际和自己的实际确定选题。有的同志认为要关注业内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进行思考,增强理性思考的针对性。

  3、注重积累。实践中注重点滴的积累和书本知识的积累,做新闻实践的有心人。有的同志工作中养成了好习惯:每次成功实施新闻策划活动,或者成功采写和编辑一篇稿件后,都要动笔写下一点体会,记在小卡片上。久而久之,这些小卡片就成了一个个理性思考的闪光点,在写论文时随手拈来,都是很好的素材。

  4、精心构思。小切口、大容量、可操作。作为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不是学院派,理性思考时不可能引经据典,从理论到理论进行纯逻辑的推理,也就是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进行方法论范畴的思考,而不是新闻观的思考。我们的优势就在于立足自己的岗位实践,拥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所以写作新闻论文时切口不宜过大,用大量的具体材料来说话。这是我们增强投稿命中率的比较优势,也能成为一线新闻工作者撰写新闻业务论文的特色。总之,立论要新,论点要正确合时,论证要严密,论据要扎实,避免孤证。

  5、反复修改,争取发表。据一些同志的经验,要摸准不同业务杂志的选稿标准。不同的业务杂志有自己的特色,正如我们的报纸有自己的特色一样,编辑部对稿件的选择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例如《新闻实践》相对比较关注本省的一些新闻创新的经验交流;《新闻战线》对观点的独特性要求比较高,理论性要求也强一些;《新闻记者》对时尚、新潮的新闻操作模式比较关注;《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相对比较粗放,专栏约稿较多。大部分杂志都会定期推出一些专题讨论式的组稿,而且大多是提前预告的,这也值得关注。另外,一般的杂志都是提前两个月开始编稿,若遇到评职称等急用的投稿,应该有一定时间的提前量。同时,主动与杂志编辑部联系沟通,如有熟人推荐更好。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更多业内科技论文详细信息: 谈谈新闻职称申报中的几个问题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7292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包头医学院学报投稿 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局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防灾博览》 《隧道建设》 《食用菌》 《少年人生》 《治黄科技信息》 《表面工程资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中华文化画报》 《语文月刊》 《机床与液压》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