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17-05-03 14:51:01 来源:论文投稿

:信息化时代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学模式需要突破瓶颈。依托建构主义思想,借助信息与通讯技术,从优化民族健身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反馈路径、课堂延伸和考核方法重构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整合民族健身操教学资源,构建民族健身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民族健身操;信息技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近年来民族健身操依托其多元的文化特征和广泛的价值功能,在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广泛开展起来。针对高校大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结合民族健身操项目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将信息化成果带入到民族健身操课堂中,构建新型民族健身操教学模式,以期推动高校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同时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民族健身操的健身,健心和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和价值。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民族健身操、教学模式。(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实验分析法。

2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民族健身操教学模式

2.1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

笔者通过走访和电话访谈发现大部分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的高校,教学内容以全国民族健身操套路或任课教师自行选取的某一民族健身操套路为主,课程的教学、考核全部围绕该套选定套路进行,比较单一和枯燥。教学停留在动作形式上,对于民族健身操中涉及民族的习俗、舞蹈动作由来、音乐特点等都没有涉及,导致很多学生对民族健身操失去兴趣,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民族健身操融入了各民族舞蹈元素,在庞大素材库的支撑下,可以创编出丰富多彩的套路。为了突出其民族特色,教学内容可以多元化,以各民族舞蹈典型动作结合健美操步伐节奏作为基础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自行创编套路。教学过程中有重点的力争在两个学期的学时中,把各民族舞蹈的特有动作融入到多个小套路中介绍给学生,例如藏族健身操中的弦子,傣族舞中的“三道弯”,彝族阿细跳月中的三步弦等。同时把民族舞蹈的由来,民族习俗,服饰,音乐特点等一同介绍给学生。这样的内容设计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动作接受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了解民族健身操的全貌,有益于后续学习,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创造条件。

2.2依托建构主义思想和信息化技术优化民族健身操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1]。研究发现民族健身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沿用健美操课程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领做,分组练习等手段进行教学。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果欠佳。信息化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他们更习惯于通过手机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和知识[2]。基于建构主义和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微信,微博,QQ等平台把课程涉及到的知识模块上传。民族健身操知识构建的主要模块包括民俗,民族服饰,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特点及演化,民族健身操创编思路,操化动作分解演示。可以通过视频短片,动画,文字等富媒体形式。课中采用教师领做导入课程→教师回顾创编思路→分解示范动作→领做分解动作→组合动作练习→分组练习纠错→集中练习的流程进行。在分组练习纠错环节,可以让学生借助于手机的摄像功能进行动作反馈,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动作和正确动作,可以较快的找到问题进行更正。运动技能的形成主要包括泛化,分化,巩固和动作自动化四个阶段,要实现动作的自动化,需要在泛化和巩固阶段适时的纠正错误动作,这就离不开有效及时的动作反馈渠道。作为一线教师,教学中发现纠正错误动作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本体感觉需要训练,比如某个动作她自己做出来的和她感觉到的不一样,她知道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区别,但是她感觉自己正完成的动作就是正确的,这就存在一个感觉和意识不同步的现象。这时直观的视频反馈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错位,通过回看自己的动作不停的修正错误,这个过程不仅完成了纠错,而且提高,训练了学生的本体感觉。

2.3高校民族健身操课堂的有效延伸

学时少,场地器材受限,师资缺乏,是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学和大部分体育课面临的客观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找到有效延伸体育课堂的有效路径。体育课因为是实践为主导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技能的学习,体育精神的磨练都没法导入到慕课,微课中去。笔者查阅了中国大学,网易云课堂,精品课程网教视网其中涉及到体育课程的较少,涉及到民族健身操的就基本为零了。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体育精品课程,可以看到不同大学申报的精品课程,但是大部分都是把教案电子化上传,再配合上部分教学视频,而且大部分都不支持在外校网址打开。信息时代资源的共享显得尤其可贵,体育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稀缺不利于学生和教师在课外的继续学习和知识的更新。在此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体育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中来,以期构建系统的应用平台(涵盖各项目技术动作教学视频模块,纠错模块,项目介绍模块,比赛规则及组织模块),以富媒体电子教材的形式为学生课下的预习、复习和自学提供有益的路径。整合体育教育资源,构建能够为师生服务的智能化应用平台,使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现实。在有限的网络资源和学生对民族健身操相关知识欠缺的情况下,高校民族健身操课堂的延伸需要专业教师利用备课时间采取搜索,收集,撰写,录制视频,制作动画课件等手段完善学生构建民族健身操知识体系的相关内容,可以对重点难点动作的讲解和演示进行录像,采取微信群,QQ群里发布共享的形式,拓展学生课下摄取知识的途径。同时教师在课上布置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学习,完成相应的动作练习并以视频的形式上传。用录制视频的方式交作业有益于学生课下的认真练习,以近距离,面对面的展现形式找到学生的最佳状态和对动作的正确理解。人对于运动都有一定的惰性,需要给予一定的外界压力才能产生动力,通过一定数量的身体参与,技术水平就能提升,水平提高了,才更能体验到民族健身操的魅力,从而产生兴趣,也才有可能养成参与到该项运动中来的习惯。

2.4民族健身操考核方法的重构

高校民族健身操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侧重于课堂上教授的民族健身操套路完成情况的考核。考核内容和方法直接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局限于单个套路的练习,对民族健身操民族属性特点,创编形式等的认识和了解缺乏,不利于学生对民族健身操主体结构的把握。出现考完一段时间后就会把动作忘得一干二净,很少有坚持锻炼的情况。考核内容可以充分的拓宽,以考核办法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民族健身操项目的知识体系。具体可以包括各民族健身操动作特点,民族舞蹈元素,民族舞蹈音乐节律,民族健身操创编的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完成自己创编的套路动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评。这样的考核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在课下预习,复习,课上认真听讲,查缺补漏,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才可以完成。这种有难度的考核会促使学生更多的投入到该项目的学习和练习中来,加上有前面所述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课外学习资源库,学生就能顺利完成考核,最终也能更加深入的掌握这门课程,为在今后参与到该项目的锻炼打下了基础,有益于推动民族健身操的发展,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背负着民族体育文化传播载体的重任,在高校体育中优先发展起来。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直接关乎着该项目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迫切需要将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应用到民族健身操教学模式中来,急切需要海量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教育部门投资,融资等渠道构建民族健身操教学应用平台,为师生搭建畅通的教学通道。希望诞生一款与高校民族健身操教育契合度较高的应用软件,促使高校民族健身操的教育资源最大化的共享,成为教师辅助教学,督促学生学练的有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李树坚.大学体育数字教材的特征及发展策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4):72-75

[3]黄河.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高校教学资源整合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4]李瑞杰.微信促进高校体育课堂良性互动的可行性分析与路径探索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泌尿外科期刊16(3美国农业论文).

[5]金红珍.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学有效性及提高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2).

作者:彭艳梅 朱海营 赵咏梅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7294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蜘蛛侠破碎维度下载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中国医师杂志》 《电气开关》 《国土资源遥感》 《环境导报》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数学物理学报》 《环境监控与预警》 《教学月刊》 《化工新型材料》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