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阐述了“互联网+”对邮政业务的影响,分析了邮政提升自身能力应对“互联网+”的必要性,从建设平台型生态商业模式的角度,探讨了邮政业务转型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综合服务平台;生态圈;“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通信网络、智能手机、智能芯片等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广泛运用,我国互联网经济正向深度运用发展,从简单的网络浏览向游戏、购物、学习等多个领域深化发展,相关产业产值呈井喷式发展。同时,对比发达国家互联网发展情况,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互联网化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得我国互联网经济极具发展潜力。“互联网+”将为我国创新商业模式、扭转经济增速放缓提供出路。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驱动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是邮政当前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对邮政业务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是从消费者端开始,自前向后、逆向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的。因此,越是面向消费者的前端越易于快速、深入、彻底地被互联网改造。邮政各板块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恰恰多是直面消费者、站在产业链前端,因此所受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见图1。从各项邮政业务的实际情况看:函件、报刊等业务因为信息互联网化而快速萎缩;又因互联网促进电子商务经济,国内、国际小包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因此,互联网经济正在倒逼邮政进行改革。其次,“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互联网使以前部分实体交易信息数字化,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破除空间、时间的障碍,更快捷便利地为客户服务,得到了社会广泛的接纳。这对以往邮政注重实体网点服务提出了挑战,亟待进行互联网化改革,发挥邮政线上线下优势。再次,金融和物流服务是产业链“互联网+”过程的重要融通资源。而金融、快递(物流)作为邮政两大支柱业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既具有广阔的前景,又对相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金融、快递(物流)业务任务艰巨而富有挑战,肩负着“互联网+邮政”发展的重要使命。
2邮政提升能力,应对“互联网+”的必要性
当下,“互联网+”已对邮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邮政必须进行改革创新。竞争对手的攻城掠地,使邮政正在逐步失去传统优势,若墨守成规,不突破现有能力,必然会局限邮政发展。因此,邮政必须客观看待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劣势,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累资源、提升能力。邮政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互联网+”发展需求。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相比,信息化技术水平偏低;与银行业(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快递业(如顺丰、敦豪快递等)等同类行业领先的企业相比,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邮政虽然拥有丰富的网点资源,但随着社会经济互联网化进程加快,原有业务模式难以有效发挥实体网点资源优势,甚至成为成本负担。尽管通过邮政便民综合服务平台结合网点资源,进行O2O模式探索,但平台尚处于搭建和运营的初级阶段,业务主要以邮政板块为主,对其他板块业务融合搭载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较强的品牌和客户优势。邮政对互联网业务研发、市场开拓、运营管理的能力还较弱。一是数据整合和挖掘能力有待增强,未形成有效的数据运用能力。二是对市场敏感度和响应速度不高,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互联网市场竞争。从互联网行业特点看,少数优秀的竞争者通常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三是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有待改变,互联网非直面式的特点需要口碑营销、网络造势、服务进程跟踪可查等新的经营服务方式。邮政板块间基本各自为政,板块间业务融合性不强,尚未形成有效的板块运营生态圈,缺少根据综合服务平台特点开发的邮政业务;邮政与速递在寄递业务领域存在内部竞争,难以互补合作;供应链金融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同时,邮政与外界融合发展程度还不高,在相关领域生态圈中缺乏强大的话语权:阿里菜鸟网络主要以民营快递网络为主,“四通一达”共同构建末端投递网,而邮政在电子商务快递领域市场份额逐年下降;邮政互联网金融步伐较缓慢,缺乏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品。
3创新邮政平台建设和运营,打造生态型商业模式
邮政网点资源较为丰富,适合通过构建便民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邮政“互联网+”O2O商业模式。中国邮政拥有邮政、金融和快递等多领域业务,具有较为丰富的经营能力和资源,但是需要进行“互联网+”商业模式改造,利用网络与实体集成的渠道推向消费者。因此,要构建以平台为媒介,集邮政、金融、快递等多层次业务的商业渠道,形成生态型商业模式,既符合“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也适合邮政“互联网+”改革创新。通过邮政便民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邮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电子渠道和遍布城乡的实体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涵盖邮政服务、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快递服务等一站式O2O模式。一是利用包裹、便民金融等核心服务引入客流,奠定客户基础。二是利用增值服务促进板块业务共同发展,实现客流转化,增强板块合作能力。三是整合内外部资源,叠加更多服务,形成完整的平台服务体系。邮政通过综合服务平台,不仅能获得业务的直接收益,更可以通过平台收集客户信息,进行相关分析、管理和应用;通过平台积聚的资金沉淀,加快资金运作,实现多种收益(见图2)。以此形成邮政便民综合服务平台生态圈,打造适合邮政“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实现邮政业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推进平台资源和能力建设,有力应对“互联网+”
目前,邮政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处于初级阶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运营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实现“互联网+”的长远发展。
4.1提升平台运营机制
如果平台由邮政各板块主导运营,就会难以掌握集团整体资源,与其他板块沟通协调成本较高,不利于开发和加载适合“互联网+”的其他板块业务。因此,建议由邮政集团公司总部进行建设和运营,打造能够承载各板块业务的集团性平台,从整体角度开发运营适合平台的业务。
4.2完善内部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包括建立协调机制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协调计划以及沟通反馈制度等,使三大板块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有机整体,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职能不明晰等造成的业务阻碍,使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能够有效得到发挥和利用。
4.3构建运管团队和研发能力
首先,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是平台能否成功运营的核心,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包括运营、管理、研发、支撑人员的平台运营管理团队,构建互联网企业文化,使平台建设运营与互联网行业趋势接轨。其次,在设计、营销邮政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中,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一要符合邮政各板块业务新商业模式的特点,不能把原来业务直接嵌入,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等;二要充分从客户角度出发进行设计,重视客户体验,产品应当符合市场需求,并且易于理解、购买和变现。三要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微博、微信等符合现代互联网群体习惯的渠道。
4.4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是邮政立足“互联网+”实现改革创新的基本能力,因此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一是打造运营管理系统。通过平台收集、梳理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渠道、会员、产品以及业务交易等信息,实现会员积分和渠道运营管计算机期刊理功能。二是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建设,对接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系统,实现个人客户的统一管理和业务营销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支撑功能。
作者:陈奕昀 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研究院
相关专题:高分子通报是sci吗 历史研究投稿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