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17-05-15 17:24:12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针对鱼类学的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措施,强调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效能;改变实验依附理论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和完善学生考核方式的重要意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鱼类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水产养殖

鱼类学是水产养殖及水族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是学习饲料学、疾病学、鱼类增养殖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1]。鱼类学学习的效果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理论与实践统一协调性不够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提高鱼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水产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针对鱼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手段,希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1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在鱼类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基本都按照经久不变的教学大纲进行“填空式”的教学,缺少近些年新概念和知识的引入,使得鱼类学与其他实践性更强的相关课程缺乏连贯性[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能降低;而且,鱼类学教学课件华而不实,教师教学内容单一、延展性不强。

1.2理论与实践脱轨

鱼类学教学偏重于理论性教学,往往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2]。鱼类学是一门涉及众多“实物”的课程,概念性和专业性极强,各种鱼类结构等差异加大,单凭教师的理论课程讲解,不与实际鱼类连接起来,学生很难消化,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实验教学效能较低

虽然开展了鱼类学实验内容,但在实验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死板,学生不需要思考,只要按部就班操作就能得到实验结果。这种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实验教学的效能也比较低。很多教师在实验课程上给学生讲解了试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之后,就不管学生的实验操作,只重视实验结果。学生在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分析,导致学生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去做实验,从而缺失了对科学的真实性和严谨性的认识。

1.4与当今水产行业现状脱轨

现在很多高校都把鱼类学仅仅当成是一门课程来学习,单单学习了课本上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却没有把行业中相关专业最新发展的概念延伸进来,导致学生在后期的社会实践中出现动手能力不足、实验方法与相关产业研究发展不匹配等问题。

2教学改革措施

2.1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效能

2.1.1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信息量。关于鱼类学课程内容和模式的调整,关键在于怎样调整才能够改善学生学习效能。鱼类学是水产专业学生学习课程专业知识的地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专业的看法和专业意识的形成和提高[4]。鱼类学包括鱼类的形态结构、系统分类和生物学基础3个部分,其中鱼类的形态结构和系统分类内容比较直观,实验性也比较强,而鱼类的生物学基础则比较侧重水产相关生产实践[5]。在课程教学当中,应该把部分内容,例如鱼类的摄食、繁殖、鱼类与生物环境等转移到养殖基地进行,采用边讲边实践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兴趣,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如此,教学效果优于仅在室内讲解。2.1.2多模式共同教学。有研究人员做了相关调查,在鱼类学授课过程的传统授课模式和现代授课模式中,板书教学模式(72.8%)略大于多媒体教学模式(68.6%)[1]。传统的板书形式教学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板书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亲和力是多媒体教学模式所缺失的优点;然而,多媒体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图片视频信息量,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调查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学生最想要的教学模式(91.7%)。另外,荣昌校区水产系水生动物标本室具有多种鱼类浸制标本,应多开放标本室,让学生自主认识鱼类标本,经过思考后,再接受课堂讲解,加深记忆;并可借助标本室的鱼类骨骼标本和剥制标本,详细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特征[6]。2.1.3充实教学课件,避免成为教材“复印件”。鱼类学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经历过很多次修改,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都是教师从农广天地、科技苑等水产相关网站下载的;也有与其他院校教师、社会相关专业人才之间交流而得来的资料。生产实习中的照片视频等与这些糅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面前[7]。另外,在苏锦祥主编的《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相关专业书籍,改变课程材料单一的问题,可以做到取百家之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在课程幻灯片中多增加一些有趣的图片和视频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2.1.4引入新概念,充实教学内容。鱼类学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教材上没有的新观点和成果,要及时补充到教材当中并介绍给学生,如生物技术育种、鱼类生长特殊性、现代农业新概念等。总而言之,要引进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和成果加以修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突出鱼类学内容的前沿性、应用性和启发性。另外,也可以介绍与鱼类学相关的农业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鱼类学的了解。2.1.5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根据近年来鱼类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有高校已经在现有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充分考虑养殖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双语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实施双语教程[7]。在当今社会发展下,国内水产已经和国际紧密接轨,不再是停留在劳动力养殖渔业自产自销的年代了。所以,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改变实验依附理论现状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部分。重视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教学方法、管理和条件是鱼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2.2.1改善实验教学方法。普通鱼类学实验教学依旧是板书形式,教师在黑板上讲授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着手做实验只是为了熟悉实验流程,验证已知的实验原理,而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水产专业鱼类学的教学改革目的就是为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输送复合型、创新性、实践性的“三合一”型人才。改革前的鱼类学实验教学不符合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8]。改革后的鱼类学实验应该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学生依照个人兴趣开展专业实验,减少按模板走的流程,淡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占主导的作用,而更多的是给学生启发作用。尊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创新观点和做法,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加主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2.2.2改善学生实验学习效能。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学习效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由于鱼类标本一般会有腥味,而且放置一段时间会有臭味,所以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会投机取巧,不去做实验,反正最后实验结果都是知道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教导学生克服怕脏、怕臭等障碍,只有亲自操作,才能深刻认识专业知识[5]。2.2.3实验资源管理合理化。鱼类学的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全国各大高校水产专业招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验操作仪器却没有相应增加或更换,这样就会造成实验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师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更有很多实验,因为学校缺少实验仪器,而在上课时进行理论化的实验演示,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在实验仪器存在不足的情况下,也有大量实验仪器闲置不用,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学生跟风组团,一个人用这个仪器,一群人就跟着用这个仪器,没有合理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另外,实验标本室水生生物标本也没有定期得到补充和更新,资源比较匮乏。2.2.4规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只是为了把实验原理、过程、步骤和结果抄一遍,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完成之后理清思路,对自己做过的实验进行总结,养成良好的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所以,在实验报告上,最重要的是要展现自己在实验之后的想法和收获。只有强调规范、严谨,参照规定的格式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3增强师资队伍力量

鱼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外补内提”,积极引进一些懂水产养殖技术理论和实际养殖技术的教师;同时,应该重视对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给他们提供锻炼的平台和机会,有机会也可组织其到有关单位进修,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意识,对教学方法勇于创新;鼓励支持教师走出校门,多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教学发展[9]。教师要通过教学研究先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动态,促进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替换,将最新的概念和成果融入教案当中。鼓励教师多参加生产实践,多进行实地考察,只有教师先了解了实践技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4完善学生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重点在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鱼类学最终成绩的最重要部分[10],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认真,仅在期末考核前对资料和笔记进行突击复习,短暂记忆,这样虽然能在期末考核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已经失去了鱼类学课程教学宗旨,使学生成为考试型人才,而不是复合型、创新性、实践性的人才。因此,提出新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考核成绩占50%。平时成绩又包括实践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实践成绩占30%,其他占10%。还有10%作为学生自主创新成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鱼类学专业性问题,自主完成学习。

5结语

鱼类学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包括鱼类形态、分类及生态学内容[11],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接触水产专业,让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产生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开展教学改革之后,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能,使学生逐渐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改晓,唐国盘,徐文彦,等.《鱼类学》课程建设的调差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3):209-210.

[2]黄月.《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成才之路,2012(13):73.

[3]姜志强,吴立新,王伟,等.鱼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5(7):344,347.

[4]夏玉国,李勇,李玉平,等.高职院校《鱼类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50-52.

[5]水柏年,俞存根,韩志强,等.鱼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9):96-98.

[6]李峥,伦峰,杨东辉.水产养殖类专业《鱼类学》课程实验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水产,2015(6):7-9.

[7]黄永春.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755-12758.

[8]刘东,唐文乔.鱼类学实验教学目标与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01.

[9]韩英,范兆廷,王琨.鱼类学课程改革的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99-101.

[10]于建华.提高《鱼类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82-184.

[11]苏锦祥.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作者:郑宗林 房佳杨 周朝伟 朱成科 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鱼类学教学改革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8062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儿科护理学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齐鲁石油化工》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传动技术》 《光明中医》 《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江苏农机化》 《现代测绘》 《当代通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