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娟;冉瑞平;魏晋;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以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为出发点,建立起多层次的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雅安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友好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雅安市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隶属度为0.406,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处于弱度友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其规划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论文正文预览】:四川盆周山区地形高低起伏,地块破碎,耕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泥石流[1]。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友善化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本文以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为出发点,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阐示区域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文章分类号】:F301.24
【稿件关键词】:生态友好土地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盆周山区雅安市
【参考文献】:
- 许素芳;周寅康;;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及实践研究——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 马其芳,邓良基,黄贤金;盆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99年01期
- 杨子生;刘彦随;贺一梅;;建立我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的探讨[J];资源科学;2007年06期
- 方惠敏;;生物入侵及入侵进化生物学[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罗亚平;朱义年;蔡湘文;刘杰;钟学梅;林炳营;;叶面肥施用生态效益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 李军红;;安徽天堂寨针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 高晖;吴学明;刘玉萍;张彦芬;;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救荒野豌豆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前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 李妮;李艳红;尹林克;胡秀琴;;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健康现状评价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 庞新安;姜喜;李金凤;白宝伟;;塔里木盆地荒漠区柽柳属植物生境土壤盐碱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 廖泽志;陈经同;;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陈志阳;田小梅;;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涂兵;;曲麻莱县的自然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王心;李苇洁;陈训;;马缨杜鹃种群生命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李琴;周文建;;从生态学角度看绿色设计[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石铭;;生态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评价——以扬州市为例[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 高野;赵岭;王立刚;;生物多样性对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马文学;;阿木尔林业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分析[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 贾云;王卫;陶玉柱;张景根;姚荣升;张玉鹏;;辽东山地退耕还林植被恢复途径及生态效果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 魏天兴;郑江坤;朱金兆;吴宗凯;刘广亮;;陕西吴起退耕还林工程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生态效益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 杨印海;熊治文;薛春晓;;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坡面植被修复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朱新玉;朱波;;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A];四川省第十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 杨佰义;;基于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 李学伟;;引导环境严重退化场址生物群落演替的思考——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大沙坑环境整治为例[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黄明元;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 赵龙飞;西北地区苦豆子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 姜涛;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 谷会岩;中国甘草资源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 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 李红;松嫩平原根茎型禾草种群的繁殖特性及趋同适应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 张喜武;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 杨慧君;循环水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 宛琼;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敏感性及寄生适合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 姜洋;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 陈晓娟;胶州湾中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梁爽;华北平原特定地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状况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 祝建霞;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 胥清利;不同套种模式马尾松群落学特征对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 徐金金;大乳头水螅再生进程及相关生化与细胞学指标的动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 韦小艳;牡丹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 姜琦刚,高村弘毅,后藤真太郎;中国新疆且末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1期
- 周青,黄贤金,濮励杰,李宪文,周峰;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原锡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 杨桄,刘湘南,王平,卢珊;松嫩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分析——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 龙花楼,蔡运龙,万军;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 张明,朱会义,何书金;典型相关分析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 杨国清,祝国瑞;土地生态伦理观与土地伦理利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 刘彦随;;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若干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年05期
- 项松林;;树立和谐的生态观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J];理论导刊;2006年03期
-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界定方法[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 ;河南商邱县王楼人民公社是怎样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J];土壤;1959年07期
- 李克烔;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一些意见[J];山地学报;1983年04期
- 欧阳赞,韦学敏;区域经济社会系统优势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4年03期
- 王炳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论坛;1994年11期
- 徐日辉,曾德恩,周宏伟,陈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思路新方法──以江西省进贤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1995年02期
- 陈国先,翟有龙,李明东,徐邓耀,邹振蓉,莫怀银;系统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刘盛和,鲁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范围和主要内容[J];地理科学进展;1996年03期
- 姚清林;规划蓝图——你用什么思路去修编?[J];中国土地;1997年10期
- 郑伟元;沿海开放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和对策——以海口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3期
- 黄晓阳;陈宝技;刘娜;桂维振;刘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矿区生态环境分析[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 韩传模;汪士果;;基于APH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舒海文;马九贤;巨永平;;室内空气品质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 王进洲;;地质环境对我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浅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 陈方先;张晓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年
- 李鹏山;谢跟踪;苏珊;孟相彩;于蕾;;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 李蓓蓓;叶瑜;;东北过去300年耕地重建数据与国际数据库对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杨颖涛;李连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VTS运行效益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 喻逢春;;当前土地利用中违法行为发生的思考[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 杨波;;基于Arc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本报记者 于祥明;我国将建用地逐级考核制[N];上海证券报;2007年
- 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张潇琳;南京严把用地项目预审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 记者 李铁兵 通讯员 冯战平 王雅云;鹿泉“腾笼换鸟”实现腾挪土地利用最大化[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朱震晓;土地利用强调“计划经济”管理[N];安阳日报;2007年
- 记者 田春华;农村土地利用存在三大问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 记者 顾海洋;贵阳土地利用修编总规通过审定[N];贵阳日报;2006年
- 王立彬;《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N];中国信息报;2008年
- 市国土资源局苏仙分局 李见秋;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问题探讨[N];郴州日报;2009年
- 郑芃芃;落实“双保” 规划未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李兆汝;土地利用协调引领中国健康城镇化[N];中国建设报;2005年
- 成军锋;乌兰布和沙漠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 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 郭碧云;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 MOIWO, JUANA PAUL;土地利用对地下水补排影响的时空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 马蒂丽;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武汉大学;2010年
- 朱丽;华北土石山区流域防护林空间优化配置[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 鲁成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 于兵;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 唐远彬;土地利用更新的联动机制与增量提取[D];浙江大学;2011年
- 王春晓;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D];西南大学;2010年
- 章伟伟;崇明东滩土地利用动态模拟与预测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陶健;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南屯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 檀迎娟;基于GIS的峰峰矿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 刘青柳;基于遥感的邯郸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 王丽娟;长春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 郑富强;四川省眉山市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 马婉丽;1991-2006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变化[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 吕建树;济宁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 李雪强;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稿件标题】:【学位论文文献代码】盆周山区土地利用的生态友好性评价——以雅安市为例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1期
【期刊简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23-1216/N,国际刊号:ISSN1003-785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由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更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642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李娟;冉瑞平;魏晋;
更多
桥梁建筑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学位论文文献代码】盆周山区土地利用的生态友好性评价——以雅安市为例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8258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引用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标注 参考文献为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学位论文页码 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的学位论文 经济增长因素 中国的房价未来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