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及情感因素分析

时间:2017-06-22 12:34:34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作为一种现代新闻和舆论宣传的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热爱,电视新闻宣传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者的综合素质,灵活的提问方法是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电视新闻采访人员应掌握的采访技巧。电视新闻采访人员只有掌握了技巧,采访可以得心应手。在采访时,探析情感因素还可以收集更具价值的新闻素材。本文以电视新闻采访为主题,探析了采访技巧与情感因素。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情感因素

前言

新闻采访人员对新闻材料进行收集以及对采访对象进行访问的总称是新闻采访。电视新闻报道的前提也是新闻采访。采访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电视新闻工作的质量。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人员,除了采访一些基本技巧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情感因素对电视新闻采访的影响。电视新闻采访人员要把握真实性、客观性、思想性、时间性等原则,并通过其高超的技能,写出大家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

1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1.1采访前的准备技巧

1.1.1事先设计,巧妙提问如何事先做好在电视采访中的提问,并在采访中节约时间。(1)要给自己定一个标准,拒绝电视上经常听到的“你有什么感受、心情、感想”之类的提问,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提问,早已令观众厌烦,记者也达不到要采访的目的。所以,一个有追求,有个性的记者应当抛弃这种万金油式的提问。(2)记者的问题应是既简单又巧妙的。一名优秀的记者可以用简单问题,引导受访者表达出自身的观点,无疑这样的采访过程是成功的。采访时最忌讳,记者不顾受访者的感受,自我感觉良好地发出一连串的提问,导致受访者不知所措。再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一种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的理念,见上级领导不奴颜婢膝、阿谀谄媚,见普通百姓不盛气凌人、妄自尊大。(3)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好,精心设计提问是最关键的。让精心准备的提问成为电视采访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观众不仅想知道采访者的回答,也想了解记者怎样提问。美国新闻学家杰克海敦曾言:“大约有90%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采访的形式,即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精彩的提问不仅能展现采访者的语言魅力,而且更能体现采访者对采访过程的整体把握。央视记者柴静在采访“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时,并没有直接问他对大众的看法,而是委婉地提出一个问题“服务大众,‘众’如何写?”而周立波也不愧是江湖里混过来的老手,他直言道:“‘众’字是叠起来的人,你可以为左边服务,也可以为右边服务,同时也可以为上边服务。”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应将提问融为节目的一部分,不能拖泥带水。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在提问方式上也要灵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放式或封闭式的提问。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1.1.2明确对象和背景采访工作一般都是双方直接进行沟通的。记者获得的信息越多,对采访就越有利。所以新闻的背景和人物材料要在采访前搜集好。然后对材料进行筛选,从其中提炼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最终理清整个采访脉络,明确新闻报告主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双方才可以进行面对面交流。通常,采访者应事先准备好要访问的问题,受访者事先也需要自行做一些准备工作。由于面对面的采访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采访将更加深入。

1.2采访中的“听”技巧

身为记者,就应保持一颗好奇心,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感兴趣。新闻不是你蜗居一室,夸夸其谈就能采访到的。而是需要你走出去,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以更自由、广泛的视角去发掘新闻线索,倾听大众心声。所以,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听的技巧呢?1.2.1听详细介绍详细是相对而言的,可以一个发展和变化的问题,可以是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工作的一部分等等。作为采访对象时,每个受访者都希望采访者先听详细情况,这不仅可以避免漏掉新闻要点,而且遵循了采访的原则。1.2.2听取不同意见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时也需要理解不同的见解和思考,反对意见和不同意见对采访来说是一件好事。当然在听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区别对待,对于内向不爱说话的人,要营造闲适的氛围。对于外向能言善辩的人,要积极引导。对于颠三倒四,混淆视听的人,要辨别真假。对于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人,要反复核实。在实际工作当中,发掘新事件、发现新线索往往少不了各方观点的综合,所以,采访者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1.2.3听群众心声在采访中如何听出水平,听出质量,这里面很有考究。通常来讲,新闻是给群众看的,所以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无论事情重要与否,采访者都要将眼睛放在群众身上,对群众关注的事情感兴趣。听取那些可以触摸灵魂的,但也要听那些有结果、有说服力的。没有结果,难以说服群众。1.2.4听细节在采访中倾听受访者回答时,应注重听细节。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其实是事实发生的迟到者。因此,需要借助通过提问、回忆等,最大程度还原受访者的真实感受。1.2.5听突出问题在采访中不能泛泛地去听,要能够听到突出的问题,新鲜的想法,有效的措施,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生动的事迹。这方面我们必须自身依靠对新闻的嗅觉和敏感度。例如:在炎热的六月。某晚报记者,偶尔听到一个年轻的母亲在中午下班后,还要送水到幼儿园给女儿喝。大脑立即惊觉,发觉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学生们是否可以喝一杯水?他跑了几家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校,结果发现很多学校都没有茶水,虽然有的有茶水瓶但是无水。记者立即写道“我们已经没有水喝”刊登在第一版头条,震撼了全市各级领导、全市中小学教师。该市的学校迅速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应该说,记者只听了一句话,但他在听一个突出的问题。

2电视新闻采访情感因素的探析

2.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采访往往不是直接进行的,因此一些准备工作是必须的。①搜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资料与背景。加深对受访者的了解,将双方的谈话放到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增加受访者的认同感。②平等待人。一方面,每个人都希望被重视,冷落甚至忽视都会影响受访者的积极性,导致双方的沟通不畅;另一方面,不区别对待受访者。上至政府领导,下至平头百姓,不要因地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将公平的理念展示给大众,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与支持。③做好自身的工作。首先要调整自身的状态,确保在采访的过程中保持客观的态度。不因新闻事件涉及的人或物的好坏优劣,而将一些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从而诱导事件向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因此,采访者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为采访创造良好的氛围。

2.2通过印象管理缩小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

印象管理是为了缩小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而采用各种方法给人留下最佳印象,以达到消除隔阂的目的。基于双方是陌生人的情况下,因此第一印象很重要。虽然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会从某些审美上的角度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爱好。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差,从某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是不客观的,而将这种认知错误扩散到其他方面,就会影响到对人物的全面评价。所以第一印象是重要的,一个着装得体,谈吐文雅的人总会引发他人的好感,为采访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再者,采访者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语气。不要在采访过程中迫使受访者回答自己的问题,更不要因受访者的不配合,而变得焦虑,不耐烦,甚至在提问时,将这种现象带到个人的神态和语气之中。所以我们要注重自身的行为,给受访者留下一个最佳印象。

2.3情感共鸣

采访是沟通,是交流。交流与沟通都需要情感上的共鸣。只有有了归属感,才能得到认可与赞许,这样的采访才是成功的,为大众所接受与欢迎的。或许是一件事,或许是一句话,或许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将一段陌生的关系转变为朋友般的熟悉。例如《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贺延光,他曾言道:“将人们关注的事情真实的告诉读者,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我愿与人们一起共享欢乐,也愿意与不幸的人一起面对苦难。”976年拍摄过“四•五”天安门事件,采访过老山自卫反击战、七届人大、11届亚运会、91华东水灾、香港回归、98长江水灾、九届人大、广西边境大排雷、悉尼奥运会、内蒙古大雁煤矿爆炸、新疆巴楚地震、北京SARS事件。这位奋战在新闻第一线的老兵用实际行动告诉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精神与素质。关注民生与社会发展,才能引发群众情感上的共鸣,为新闻采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电视新闻采访人员不仅要掌握采访的基础,还要继续学习采访技巧。在采访时,要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关注细节,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采访气氛,从而确保采访成功。在采访中,可以收集更丰富的材料为下一步的新闻写作做好准备,从而顺利完成新闻报道任务,为观众提供更准确、更生动、更及时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宋锐.论情感因素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J].品牌(下半月),2015(5).

[2]王福寿.电视新闻采访技巧与情感因素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8):135.

[3]孙信息安全管理江宇.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情感互动[J]采访者摇篮,2015(10).

[4]兰杰.电视新闻采访技巧与情感因素的相关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148.

作者:杨聪 单位:文山州广播电视台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及情感因素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085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天津市滨海新区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国际新闻界》 《当代经济》 《现代园艺》 《中国农村教育》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中国造纸学报》 《芙蓉》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