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浅析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一门体系完整、应用性强的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反应式多、反应历程抽象、反应条件各异、影响因素复杂、理论性强、难记忆,加之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不理想。因而做好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探索其教学规律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l 借助多媒体建立模型,进行启发式教学许多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通常枯燥无味,特别是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式多且复杂,立体结构的空间表达困难,有机反应历程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方法一般以教师讲授为核心,通过口授、讨论、练习、实验、参观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的方法。传统教学方法缺乏比较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且灌输式教学易使学生感到疲倦,造成其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chemdraw等化学软件、flash动画技术建立模型,可以将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宏观地、动态地、立体地展示出来,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形象分析和理性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办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深刻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的平面型、乙炔的直线型等分子结构制作成3D动画模型,学生能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些分子的构型、构象,使他们对有机分子空间结构有了非常形象地直观认识。又如对于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教师通过口授和在黑板上板书的方法传授知识,很难使学生完全理解,这时可以采取flash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出这些反应的具体历程。SN1反应卤离子先从卤代烃中离去后底物形成碳正离子,接着亲核试剂从碳正离子的两侧进攻得到外消旋体产物;而SN2反应亲核试剂先从卤原子背面进攻卤代烃的中心碳原子,经过亲核试剂与卤代烃形成的中间过渡态,卤离子离去后得到了构型发生瓦尔登反转的产物。在演示多媒体课件前,可以先就SN1、SN2反应提出两个启发问题,问题一:SN1反应历程中卤代烃如何断键形成碳正离子?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碳正离子形成过程,可以知道卤代烃碳卤键的断裂可以生成碳正离子;问题二:亲核试剂从哪个方向攻击卤代烃可以使产物构型翻转?学生从立体化学章节 掌握的构型方面知识可以较快判断应该从卤原子的背面进攻可以使产物构型反转。
2 引入化学典故及科研动态,进行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J,其核心要义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一段真实的科学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学生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作出决策、评价等。
案例式教学法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遵循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完成了学生由被动的认知客体向主动的认知主体的转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更了解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研究规律和方法,参与了探究问题的全过程,这为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介绍一些知名科学家的学术成果,以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如在讲述格氏试剂的制备和应用时,可以列举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的生平。格林尼亚年轻时原是一位有名的花花公子,在一次社交场合被人斥责不学无术后,发奋学习和研究,经过9年的拼搏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
1900年格林尼亚发现了烃基卤化镁这一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的试剂,该试剂也被后人称为格氏试剂,1912年格林尼亚因这一贡献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化学奖。通过讲解这个案例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上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培养经过努力就能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又如在学习有机含硫、含磷和含硅化合物的知识点时,笔者结合自己科研情况,讲解了美国Dow Coming、德国Wacker等着名有机硅生产企业的最新有机硅化合物信息,硅油、硅树脂、硅橡胶等有机硅化合物在纺织、Et用化工上的用途以及我国有机硅工业发展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确定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归纳教学有机化学的比较归纳教学法,即通过比较分析,确定化合物或化学反应的异同点,再按其共性进行归纳,寻找事物变化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过去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侧重于演绎过程,即从最基本的概念、反应、理论开始进行一步步的推导,得出一些相应的结论,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结论的归纳总结环节比较薄弱。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套用模型反应,对于一些实际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归纳式教学方法,不仅在书写教案和板书中使用归纳法,在每个章节结束时都采用归纳法进行总结,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运用这种归纳方法进行总结。通过使用归纳教学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抽象分析、综合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例如在学习Hofmann降解反应时,可以要求学生将该反应与卤仿反应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反应条件相似,都使用了卤素和碱,反应的主原料不同,Hofmann降解反应为酰胺,而卤仿反应为甲基酮。又如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醇和酚、醛和酮等,在课堂教学中,将它们的化学性质采用归纳的方法进行板书。
4 建立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联系,进行形象性教学形象性教学就是运用想象力在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或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将一些化学原理或理论转变成通俗易懂的形象化事物,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也使得内容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这里的联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象,首先要求联想到的事物具体形象;其次要与讲授的概念或知识点有逻辑性很强的联系,此法一般适用于难以记忆的琐碎性知识或容易发生混淆的概念。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形象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手段结合,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显着效果。例如在讲述Markovnikov规则时,可以概括成“加多”规则,即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氢原子优先加成在连接氢原子数多的双键碳上;在讲述Saytzef规则时,可以概括成“减少”规则,即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时,优先消除连接氢原子数少的B一碳上的氢原子。这两个规则分别应用于两个相对的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讲述时建议学生进行比较归纳,理解效果会更好。又如在讲述烯烃的Z/E标记法时,学生往往对什么情况标记为z、E,记不清,易弄混。讲解时可以将异侧的“异”字与字母E的发音相同作为突破口,所以大基团处于异侧的为E型。
5 依据科学理论规律,进行逻辑法教学有机化学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相当有活力,同时,有机化学又是一门极富逻辑性的科学,表现出的每个性质和每个反应的发生都与其内在结构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密切相关,可以说都合乎科学规律,这些规律是从实验事实或结果予以归纳、总结并演绎和推理出来的。在 辑法教学过程中,通常先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已学过的有机化学基本规律进行演绎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比较2一氯丁酸、3一氯丁酸、4一氯丁酸酸性大小时,启发学生先比较3种羧酸结构的不同在于氯原子的位置,而氯原子位置的不同造成这3种羧酸酸性不同,必然与电子效应即诱导效应有关,因而学生运用诱导效应理论,氯原子作为吸电子基团距离羧基越近,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越大,质子越易电离,羧酸的酸性越大,因而得出3种羧酸酸性大小为2一氯丁酸>3一氯丁酸>4一氯丁酸。
6 营造多边教学环境,进行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学双方以主体的身份遵循双方共同接受、共同认可的规则、规范,而进行的教学领域中物质的、精神的交换和传导的活动。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主要有主题探讨式互动、归纳问题式互动、精选案例式互动和多维思辨式互动。有机化学的知识系统性较强,理论性、文字性内容较多,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寻找并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适的互动方式,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优选互动节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鼓励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亲核试剂亲核性的影响因素时,要求学生比较C H 0一、HO一、C H 0一、CH CO0一、H,O亲核性的大小,并给出理由。对于该例题的解决可以运用主题探讨式互动,即教师抛出主题,并提出主题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问题,教师适时进行提示,双方共同寻找答案,最后双方共同进行归纳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和制备的学科,具有规律性强、灵活性大、应用广泛和发展迅速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教与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由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文体用品与科技怎么样 奢侈品营销的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