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资子公司股权投资后评价探讨

时间:2017-06-22 22:24:09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以某集团公司投资的全资研究院为股权投资的后评价对象,通过对该股权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审批、实施、转型、可持续性等全过程的梳理和审查,从技术、财务经济、社会、投资可持续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存在的经验教训,并针对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后评价项目的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股权后评价;管理;经济效益评价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简述

某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称“研究院”)是隶属于某工程公司(以下称“公司”)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企业核定经营范围为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能源矿产地质勘查;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其他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基础地质勘查;技术推广;勘探资料计算机处理。初始业务发展板块主要为矿山抢险及灾害治理、非常规气体勘探、煤炭勘探等。

(二)项目投资情况

研究院初始注册资本600万元,现实收资本5000万元。

(三)项目实施背景

通过对我国煤层气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市场的研究,公司认为,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而发展新能源的技术和手段仍面临着许多挑战。经过与国内同行业对比和反复的市场调研,集团公司所属某一专业子公司在煤层气钻井、完井、试井、压裂、排采等工艺和施工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但与国外领先技术相比还存在差距,有较大的技术提升空间。为进一步开展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及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工艺研究,解决不同地区煤层开发的技术问题,充分享受国家有关科技优惠政策,加快煤层气及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核心技术培育,进一步提高公司在煤层气及非常规油气的市场份额和创收能力,2010年,公司研究决定成立研究院。

(四)项目运行状况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发展理念,积极开辟煤层气勘查市场,熟练掌握了空气潜空锤钻进、绳索取芯钻进、定向丛式井施工、多分支水平井施工等多项技术,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技术队伍,在国内煤层气勘探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院先后完成了国内外煤层气勘探施工项目100余项,石油(天然气)钻井项目50余项,大型煤田地质综合勘查项目20余项,专门水文地质勘查10余项,共计完成煤炭地质及水文地质钻孔近800余口,井筒检查孔20口;煤层气勘探评价井100余口,开发井600余口,水平对接井、羽状分支井30余对;石油定向钻井500余口,获得煤炭资源储量100多亿吨,天然气、煤层气地质储量600多亿立方米,为我国煤炭、煤层气、石油(天然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研究院拥有国内领先的测井设备、无线随钻测斜仪器和煤层气施工钻机数十台,资质涵盖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质钻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等5项甲级,并获得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

二、项目实施过程总结与评价

(一)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为积极开辟非常规油气勘查市场,占领高端的地质勘查领域,通过认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2010年8月公司上报《关于成立研究院的请示》,随后上级批复该投资项目。该项目从决策程序来看,符合当时的管理要求和立项申请,前期决策审批依据较为充分,但该项目论证仅限于内部人员意见,缺乏必要的专家论证。同时,公司2010年前处于经营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相对粗放,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研究院成立的文件原件存在归档不及时、保留不完整等问题。

(二)项目实施初期

研究院成立之初,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勘查及开发的技术研究工作。

(三)实施转型发展

2012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矿业形势的急转直下,研究院煤炭、煤层气勘查施工项目急剧萎缩,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降低,应收账款居高不下。2013年,研究院按照公司发展思路为指针,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拓展市场,不断提升传统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凭借技术实力先后承担了大量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和社会煤炭勘查项目、煤层气施工项目以及矿山抢险及灾害治理项目,实现年钻探施工进尺超过10万米,产值超过2亿元,并重新确立矿山抢险救援及灾害治理、非常规气体开发、特色勘查3个重点业务板块,实现了转型发展。据统计,2015年3个业务板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0.66%、34.39%、24.95%,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3.72%、25.91%、40.37%。近年来主要业务板块发展状况如下:1.矿山抢险救援及灾害治理。2012年,研究院被国家安监总局确定为“国家级中央企业矿山应急救援队”,并拨付了5490万元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配备了1台提升能力90吨以上车载钻机,补充一批大口径反循环钻具、空压机、电磁波随钻测量仪、运输与吊装等设备,快速提升了公司地勘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优势,为巩固和扩大矿山抢险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研究院利用在煤与非煤抢险救灾领域领先的技术、人员、设备优势,先后完成了冀中能源邢台东庞矿、郑煤集团超化矿、神华集团内蒙古乌海骆驼山矿、福建龙岩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吉林八宝煤业井下灭火钻孔救援,完成了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显德汪矿井下突水事故、冀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庄矿井下突水事故、山东平邑石膏矿塌陷事故等十几个大型矿山及隧道的抢险救灾及灾害治理任务。2.非常规气体开发。研究院拥有的山西省下黄岩煤层气探矿权区块于2013年12月完成《储量报告》,提交探明地质储量为80.15×108m3,技术可采储量45.14×108m3,经济可采储量40.90×108m3;2014年底完成储量备案工作;2015年完成两口参数井施工;2016年主要为后续矿权的维护工作。3.特色勘查。研究院自组建以来,先后自美国和意大利引进了T685WS型、T200XD型、G55.S型车载顶驱钻机6台套和美国产无限随钻配套设备3台套。2014年重点开展特色勘查板块,通过科研专题立项,研究院不断进行专业技术的再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搭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目前特色勘查业务主要包括铀矿开发、水平定向技术服务等。由于该业务板块对资质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市场竞争较为宽松。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一)技术水平评价

在实施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任务的同时,研究院不断加大非常规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技术研究,与中国地质大学、中油能源、中石油、中石化、斯伦贝谢等单位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科技攻关。研究院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抢险救灾、特色勘查等领域。2013年至2015年,研究院在钻探、煤层气领域共获得国家级8个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和2项发明专利。大孔径救援钻孔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及装备选型配套应用技术、救援钻孔的准确定位、定向钻进及快速施工技术等属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财务经济效益及经营管理评价

研究院成立初期主要致力于非常规油气技术研究,对研究院经过审计的2013-2015年财务状况分析比对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发展,研究院整体运营质量较好,经营收入逐年上升,新签合同额下降,利润率降低,负债率维持在70%上下,职工收入相对稳定(表1)。通过对研究院2013-2015年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三年期间研究院资产负债率保持在70%上下,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在资产运营效率分析中,2014-2015年,研究院由于存货(包括在建工程)的大幅度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数额上升,出现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提高,体现了经营管理者的谨慎性。另外,加速折旧和费用比例的计提,有助于平衡企业现金流和纳税筹划。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在不扣除所得税的前提下,研究院的营业利润始终高于10%。即使是矿业持续低迷并且出现负增长的2015年,研究院也实现了营业总额两位数的增长,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平均收益率。2014-2015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地勘行业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股东回报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但仍然高于同行业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6%和公司其他股权投资回报率。总体来讲,研究院整体经营状况良好,总资产不断提高,连续3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持续盈利性代表企业处于良性发展轨道。

四、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实现了由传统行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研究院内部实行院长负责制,下设10部1室,3个工程处,20多支井队,从业人员60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余人,年生产总值超2亿元。近年来,研究院依靠新技术、新工艺在煤和非煤矿山抢险与灾害治理方面成绩显著,先后完成了冀中能源邢台东庞矿、郑煤集团超化矿、神华集团内蒙古乌海骆驼山矿、福建龙岩龙厦铁路象山隧道等十几个大型矿山及隧道的抢险救灾及灾害治理任务,效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12年9月4日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中央企业矿山应急救援队”,成为在煤炭地质领域内的唯一的国家级矿山应急救援队伍。

五、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一)行业地位及作用

研究院在抢险救援及灾害治理、非常规气体开发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凭借自身的装备优势、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在行业内已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知名度。研究院目前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车载顶驱钻机、水平连通设备及无线随钻测量系统等,先进的水平钻井及连通技术、定向技术、大口径钻井技术以及优质的钻井质量等,均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认可,这些都进一步巩固了研究院在行业中所处的领先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研究院成立至今,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2012年6月以来共申请了8项专利技术,其中5项已获得批准,两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1项处于申请阶段;申请10个科研项目,其中已完成7个,3个项目正在进行中。

(三)改革发展和业务规划情况

1.加强矿权经营。一是继续做好页岩气引资开发工作。积极与投资方协调,加快钻井方案的审批和资金拨付力度,保证勘查资金,完成国土资源部要求的工作量的同时,力争早日实现页岩气开发;二是努力推进下黄岩煤层气区块的勘探开发进度,同时做好下黄岩区块探矿权维护工作;2.优化发展布局。一是继续巩固和开拓新疆铀矿市场;二是继续巩固灾害治理市场,推广奥灰水平井钻井及注浆治理工程等高科技手段在煤矿透水防治领域的应用,并跟进此项技术相关专利的申请;三是做好救援队指挥演练,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快速救援水平,丰富实战经验;四是利用成熟的钻探和定向技术,优化汽车钻队伍,实现高效作业、快速搬家、降低运输成本等钻机优势,加快占领高端勘探市场。3.加强资质建设和科技创新。一是加强对各种资质和证件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质的效能,为研究院在地勘市场拓展业务提供坚实的保障,提升研究院在地勘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多申报科研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切实推进研究院科技建设。

六、项目后评价结论和主要经验教训

(一)归纳总结评价结论

研究院的成立对于顺利实施公司改制,加强煤层气及非常规油气勘探理论研究,加大勘探技术提升与开发,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进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研究院总体资产质量较好,固定资产运营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较好。但由于当前煤炭行业去产能形势趋紧,研究院的主营业务受到一定冲击,原有服务市场和领域被迫调整,应收账款持续上升,利润率下降。同时,由于高端技术研发、引进投入不足,长期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一定难度。

(二)存在的问题

1.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持续低迷。(1)受当前煤炭产能影响,煤炭勘查项目减少和放缓直接导致地勘及延伸业市场项目储备不足,市场急需开拓。(2)研究院主要合作伙伴煤炭企业居多,导致货款回收异常艰难,“两金”数额不断攀升,资金链出现断裂的可能性增大,新业务、新市场开拓困难。(3)原有地勘领域技术优势逐渐消退,施工利润空间压缩,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新兴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以及铀矿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具有勘探风险大、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加之矿业和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导致矿业开发项目推进受阻。3.公司自身发展亟待突破。一是国内外矿业市场低迷,矿权价值降低,原有“探采一体化”项目推进缓慢,矿权运作和矿业发展新模式亟待研究;二是传统地勘市场和原有商业模式遭遇发展瓶颈,开拓新兴市场、创新发展思路、企业转型发展等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亟待培养高技术、谙熟资本以及海外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三)主要经验教训

1.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前提。研究院的发展历程整体贯穿了公司矿业权经营发展理念。面对低迷的矿业形势和急转直下的传统地勘市场,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引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升传统地勘产业,逐步推进地质信息化服务领域,抢占高端地勘市场依旧是研究院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市场是稳定发展的保障。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与美国安然公司、BHBP公司、格瑞克能源公司、远东能源公司、壳牌公司、香港富地公司、中联、中石油、神华、中煤能源、冀中能源、山西焦煤、山西潞安、中央和地方基金管理中心、西安煤科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在巩固传统地勘市场的同时,不断巩固和拓展高端地勘市场的占有份额。3.竞争力是快速发展的关键。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研究院一是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产学研”合作,确保科技工作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二是积极申报自主知识产权,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特别是加大对地质找矿、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勘查、煤层气和矿井水防治等方面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及推广和应用;三是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加强资质申办和管理;五是做好高端技术装备的引进、研发和应用。

七、对策建议

研究院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和市场开拓,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业界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资产质量整体较好,已成长为公司的支柱性企业。截止2015年底,实现投资总回报率达402.0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63.4%,实现了良好的投资回报。面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勘市场持续低迷,垫付资金压力增大,应收账款持续攀高,研究院发展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结合行业政策和企业发展实际,研究院需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围绕主业发展板块,通过技术、设备、资质、人员等方面的创新和提高,强化高端技术引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和地质科技信息化管理;二是加大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清理力度,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市场拓展,打造新兴资源和资本运营等相关市场领域,实现自身产业的互补性和接替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志杰,魏法杰,毕翠霞.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若干问题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03)

[2]于云生.企业项目投资后评价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6)

[3]邓铁淳.国有企业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2(06)

作者:吴岑 黄鹏飞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全资子公司股权投资后评价探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219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图书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教学月刊》 《数学物理学报》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国土资源遥感》 《环境监控与预警》 《电气开关》 《中国医师杂志》 《环境导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