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分析

时间:2017-06-23 03:33:06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和经济问题,文中从农产品供应链角度出发,分析供应链各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河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四个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

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由于各种食用农产品安全违法事件频发,如地沟油、毒大米、假鸡蛋、瘦肉精、毒生姜、牛肉膏、染色馒头等等,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民生与经济问题。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从各个层面分析和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农产品供应链视角进行研究,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因素贯穿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农产品供应链是对从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包括农资供应、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消费的所有环节,如图1所示。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企业和个人都可能因为故意或无意的行为带来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从而给供应链最末端的消费者带来伤害。文中从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出发,分析河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2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毗邻珠三角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优质的水源,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甘蔗、亚热带水果等。河源市政府2016年工作报告提出[1]: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有机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在市政府的重视下,河源已发展形成了鹰嘴蜜桃基地、春甜桔基地、板栗基地和中国最南端猕猴桃基地等特色水果产业,培育了广东东瑞、广东中兴绿丰等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融和生态农业、广东霸王花等35家省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河源农产品发展已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条。截止2016年底,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总数250个,绿色食品总数62个,有机食品65个,名牌农产品31个,使“万绿河源,绿色食品”逐渐深入人心,为打造“广东绿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河源农业发展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农村基础设备薄弱,信息技术和创新意识不足;②农产品供应链专门人才缺乏;③保鲜及冷链物流才刚起步;④农产品溯源监管体系还未能发挥作用;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未发挥主导作用。在河源市普遍应用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下,也有一些企业和农户在探索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陈玲对河源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进行调研发现[2],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的三种新模式,如以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型供应链;以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以河源市双丰收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供应链。

3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问题

3.1农资供应环节的问题

河源市农业部门对农资供应企业有一定的监管,但农户可以从黑市、违规网络平台等非法渠道获得违禁的农药、金属含量超标饲料、毒素或细菌污染的饲料和化肥。在农业部门监管下的农资供应公司也存在农药的销售台账记录不完整,弄虚作假的行为,甚至有些偏远山区的农资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也存在销售不合格农资产品的行为,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3.2农业生产环节的问题

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山区,农户多、分散而且比较复杂,而农业合作社和规模生产基地还相对比较少,这些农户普遍文化水平低,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常常出现违规使用农药,使用金属含量超标或含有毒素、细菌超标的化肥和饲料,甚至使用“瘦肉精”等违规的动植物生长激素。另外,河源的气候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采取“不得已”的手段,河源地处华南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相对温暖低湿,对“两迁”害虫和螟虫越冬有利,农户为此要多喷农药,而春夏季气候多变,很可能刚喷完农药1-2天就有台风或暴雨警报,农户为了避免损失,提前进行采收和售卖。

3.3农产品加工环节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易储藏和运输,所以,河源市很大部分的农产品都会经过一定的加工再流通到本地、珠三角或全国市场。但是,加工环节首先面临的是生鲜农产品原料的质量问题,由于农户或供应商的原因,不可避免会将质量好的生鲜农产品直接用于销售,而将可能存在质量隐患的农产品作为加工的材料。除了少数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作业是由农户、个体户、小型加工厂来实现的,这些农产品加工单位多数属于政府部门监管的盲区,其主要特点是加工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生产不规范、自身缺乏生产的质量监控和管理措施,由于机器老化生锈、环境不卫生等原因可能让加工出来的农产品金属含量或细菌超标,甚至采用违规的添加剂和已经腐烂变质的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材料。

3.4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农产品具有不易储藏,不易保鲜、易腐烂等特点,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多,每个环节都需要搬运装卸、储存、转换运输单位或运输工具、改变包装等。导致农产品不可避免要出现物理损伤。由于河源市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冷藏技术和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全程GPS和温度监控的冷藏物流车还比较少,有些偏远地区没有冷藏仓库,导致过多使用保鲜剂,使农产品出现腐败变质、细菌超标等安全质量问题。

3.5农产品销售环节的问题

河源直接销售农产品的超市、农贸市场、便民店等多数没有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设备和技术,面对供应链上游的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无法进行甄别。有些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故意销售假冒伪劣、腐化变质的农产品或采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包装袋。河源的个别农产品销售商还常常因为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农产品过了保质期,或因为储藏不善提前变质,他们可能会恶意采用所谓“翻新包装”或使用“石蜡油”、“漂白剂”等让腐化变质的农产品恢复好“卖相”,使农产品毒上加毒。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总会有一些农户自营或小贩等销售个体,这些销售个体沿街(村)叫卖,他们没有营业执照,不受监管,也存在较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4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建议

4.1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关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但就具体监管的效果来说,总体上是不理想的,在具体执行层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问题是:监管权力分散,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归属不同部门监管;检测的设备和手段,监控的机制等有待提高;政府的GDP绩效目标与监管目标有存在冲突等。要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首先需要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高标准的监控目标。2016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确保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显然是不够的,考虑到抽检覆盖的更多是受监控的规模企业,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最低的“监管盲区”没有覆盖,同时受检测设备和手段的影响,很多质量安全问题存在漏检的可能性,那么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中依然可能存在超过10%以上的不合格产品。所以,政府应该提出更高的监控目标,包括抽检合格率、抽检覆盖率和漏检率等;其次,要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在农业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只负责农产品供应链的1-2个环节的监管,当出现权力交叉的时候,难于协调起来一起解决问题。例如,当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发现某超市售卖的农产品有质量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问题,也可能是农户的问题或者是农资供应商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环节都属于其他部门监管的范围,于是该部门为了省事,就仅对超市进行处罚,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应该成立由食品药品监督局主导,农业、质检、工商部门参与的监管委员会,并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倒查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往供应链前段倒查,直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最后,监管部门要在实践中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更新检测设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参与方学习质量安全标准,自觉参与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名牌农产品的认定,给予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农户和企业更多的补贴。发现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农户应取消农业补贴,并加大惩罚力度,及时在报纸、电视、公共宣传栏等宣传媒介曝光农产品质量的问题,给消费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对违法严重或存在主观故意性的企业和个人应该列入黑名单、吊销营业执照等。

4.2优化和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越多,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在最终发生安全事故后很难追查到最终的责任方,为此,应该创新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并确定流通过程中的主要责任方。①“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烂易损伤的主要特点,最好能应用“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如图2所示。“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缩短了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搬运装卸、仓储中变质腐化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工作。农贸市场、超市、便民店成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主要责任单位,主动对供应链上游农户、合作社或基地的生鲜农产品进行质量记录、抽测和监控,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由这些单位负责协助政府部门进行追溯和召回的工作。②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供应链模式。生鲜农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往往需要销售到珠三角或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流通环节增多,建议政府引导和支持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发起成立以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如图3所示。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的供应链模式里,流通中心成为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的主要责任单位,这些单位除了承担流通、仓储和运输的职能,还可以承担农产品质量记录、检测、协助监控等工作。为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些企业需要购置的冷链物流设备和质量安全检测设备,这些设备除了为本企业服务外,还可以提供租赁服务,例如,冷藏仓库和冷冻运输车还可以租赁给供应链上下游的组织使用,其质量检测设备也可以为政府或上下游组织提供有偿服务,这样提高了设施设备的有效利用,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关键是还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集中管控。

4.3建立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在优化和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具体方法是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建立对商品的追踪信息,并形成体系。政府部门与主导企业要求农产品供应链的农户、加工企业、流通商、批发零售商等运用条形码、RF设备、台账和信息系统等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全部问题进行记录和标识,包括农产品生产时种苗、农药、饲料和化肥的来源;播种、施肥、病虫、疫病、喷洒农药、喂吃兽药等信息;包括农产品加工的材料来源、加工时间、批次、质量检测结果等信息;包括农产品流通的仓储、运输的时间和温度等信息都要进行记录。这些信息既方便供应链各环节对上游农产品的监控,也便于在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能追溯到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进一步恶化和扩散。在建立农产品追溯信息的同时,应该完善农产品共享信息平台,让政府部门、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组织和消费者能很方便的上传和查阅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政府部门负责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定期上传和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包括对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法规法纪的信息、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和组织信息、优质产品的推荐信息等;农产品生产者可以上传信息,也可以查询上下游组织的产品追溯信息,供求关系信息等;消费者可以查询农产品和供应单位的质量安全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举报和监督农产品的生产者。通过平台的功能完善,在政府部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督。

4.4增强全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首先要增强农民、农产品加工单位和流通单位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他们是农产品供应链的直接参与者,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起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认知水平有限,没有意识到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存在;也有一些人法制意识薄弱,心存侥幸心理,为了蝇头小利故意生产、加工或售卖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所以,应该对这些人群进行质量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质量安全法规教育,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如果向消费者提供不安全的农产品,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将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自己也成了受害者,只有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消费者才会买单,才能增加长期的收益。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开展面向全民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引导消费者认识不合格农产品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因为贪图价格便宜和方便购买没有质量保障的农产品,而应该共同抵制有毒有害或假冒伪劣的农产品。通过质量安全月活动、优质农产品企业推广活动等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鉴别能力,鼓励消费者向监管部门举报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并对举报查实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最终实现消费者理性消费、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者自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建文.2016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Z].河源市第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2016.

[2]陈玲.河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4).

[3]邱祝强,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自建可追溯系统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04).

[4]李红.中国食品供应链风险及关键控制点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05)

作者:邓文博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293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西安翻译学院官网 论文如何投稿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环境导报》 《中国医师杂志》 《环境监控与预警》 《化工新型材料》 《教学月刊》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电气开关》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数学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遥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