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历史在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17-06-23 21:36:53 来源:论文投稿

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人文、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养。中国历史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载体,而且是人文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目的,但首先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受多年来我国的人文教育缺失影响,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重专业轻人文;用人单位过于重视技能专长也造成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轻视,结果就是人文知识和精神缺失,影响了正常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使学生在面对工作、人生中的具体困惑时感到迷惘,较难融入社会。

近年来,有感于学生人文历史知识的缺乏,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讲授中国历史文化课的同时,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我们认为要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略陈浅见,以求正于大家。

一、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的思考

(一)重专业轻人文,教育观念陈旧“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定位决定了高等职业学校只能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于是,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知识的增加和操作技能的提高来执行;从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来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时间占有很大比重,因为人们认为高职高专学生只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就会赢得市场机会,因而忽略基础文化教学,不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课时数一般不超过总课时10% ,除了语文和政治课程,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几乎等于零。

(二)教学教改滞后,师资人文素质欠缺由于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因而许多高职院校习惯于普通教育的思维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一切课程都只是知识课——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一切课程都只是方法课、问题课——从该门课的角度提出问题与处理问题??,此种模式下,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且课堂上不再有师生互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不再有老师生情并茂、挥洒自如的讲授风格??;死气沉沉中,学生成了工具,老师也成了工具,他们只是在狭窄的知识与技能通道中交流。久而久之,这种“工具化”的教育模式,必然导致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导致高职教师照本宣科而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堪忧在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中,人文素质是最根本、最基础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小城镇,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贫困的占大部分,而且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这说明高职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并不好,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在多年的教学与思考中,深感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堪忧。

1.人文知识欠缺,人文素质偏低:大学三年,同学们除了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之外,很少主动接触哲学、历史、经济、文艺、文学等有关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甚至有学生读了三年书都从未进过图书馆,就更谈不上通过阅读拓展知识面了。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有关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艺术知识了解特差,再加上由于高中分科较早,高职高专学生又是以学习技能为主,所招学生主要以理工科为主,所以在非专业知识方面表现为尤其浅薄。

2.人文精神缺失,人格塑造艰难: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核心和最高境界,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缺少人文精神,就像没有航标的帆船,决不可能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人格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就是你争我夺和相互利用的关系;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上,多数同学都强调独立与自我,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成长过程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形成了比较自我的个性,其中有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极奋进的人生理想,除了专业技术知识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加之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狂热追星,盲目追求时尚乃至低级、颓废。我们深感现在这些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和人格上的矛盾性,学生的良好人格的培养不容乐观。

二、对历史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思考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以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而言,高职高专人文社科类和专业技术类课目都应该是具备或渗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文化发展的脉络与框架决定中国历史文化是~ 门涵盖人文社科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历史文化课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强大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对高职大学生完美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

(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从对历史文化的观察思考、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时,不能只是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而是要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他们如何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目的今天我们需要借鉴历史。我们坚决反对否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否定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1.改革发展意识:中国历史上通过改革而使经济得到大发展的史实举不胜举,并且许多史实也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中国历史文化,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其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充分说明每一次的改革与创新对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2.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文脉不断,是因为以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为依托,尤其是四大发明无一不彰显着文明的灿烂辉煌。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文化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养成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资料。

3.开放意识:华夏民族在明清以前的文化都是开放的,并且一直致力于优秀文化的传播,从而创造了古代的辉煌。而现在当我国重新打开了国门,并且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也明显提高,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一次充分证明了培养学生具有开放意识的重要性。

(三)加强素质情感教育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所以引导他们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历史文化教育,能深化学生的情感,尤其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找到自己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能激发起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

1.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

比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令学生心灵震憾,体会一种悲壮与崇高,使情感升华。

2.弘扬中华美德: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身处困境成《春秋》;屈原遭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着《史记》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这些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的博大胸怀,不仅使学生为他们的行为感到自豪,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立志勤学是人材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

3.弘扬正气,反对邪恶:中国历史文化中,出现了许多危害一时,遗臭万年的反面人物,比如大太监赵高,暴君隋炀帝,大贪官和绅等人,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尽量将他们的罪行一一揭露出来,使学生不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憎恨,也使学生在批判中学会了明辨是非,同时弘扬了正气。

4.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认识上的问题,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观点和做人的准则,并让他们通过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明白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对高职高专强化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的思考没有人文教育的技能教育是不完备的。”。L5 J高职高专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院的办学理念、治校与管理、教育与教学观念到具体的方方面面。

(一)精心设置人文学科课程人文社科知识是人文精神与修养的前提和基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支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是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重点。高职高专院校要摒弃仅仅围绕专业设置课程的模式以及将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以大学科逐步代替现有专业,广泛开设一批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文科生可以选修一些理科的课程,而理科生也可以选修一些文科的课程。而且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挖掘、整合人文社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并强化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高职高专的培养定位决定了其课程构成必然是以专业技术课为主,不太可能开设太多人文社科类课目。所以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最重要最现实可行的途径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因为,专业技术课本身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以人文精神传递专业技术中的人文价值是专业课教师应尽的责任。

(三)有计划地开展人文社科系列讲座、报告目前,我们的高职高专的科学与人文学术氛围很弱,其中表现之一就是校园学术论坛清静。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开办人文社科系列讲座、报告会,是高职院校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学校人文学术论坛上,聘请国内外着名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艺术家等讲授,为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与自然科学讲座;请院内外学者和本校不同院系、专业的学者,以及青年教师和学生就各种人文学术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公开辩论,以达到多学科交融;还可聘请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企业家开设“创业教育”课,讲成功历程、自主创业等。

(四)营造良好合理的人文氛围毋须讳言,目前高职高专的校园氛围是缺少人文气息的,大学生企盼良好的人文培育环境。一切科学创新的本质度都是人文的,努力创造良好合理的人文环境,树立“科学是立世之基”的观念,不断强化人文学术氛围。让学生体验人文之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升华学生的人文素质。

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绝不只是些自然景观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软环境的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教职员工要以良好的人文意识、人文关怀和精神风貌鼓舞学生、感染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创造良好合理的人文氛围,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与影响十分必要。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并且在专业课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有责任心的人。总之,教师就是要成为学生在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和充满人格魅力的精神导师,因此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是绝大多数学生受教育的最后一站,是教育的成品阶段,它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的思考探讨认为,在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前提下,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确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文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更多论文转让论文详细信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历史在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397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加拿大移动运营商 中国直销网

相关论文

北京中医妇科

论文百科2017-03-29 09:00:54
相关学术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山西医药杂志》 《土壤》 《电机技术》 《中国经济周刊》 《家禽科学》 《电子世界》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产业》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