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跨学科双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

时间:2017-06-25 17:24:40 来源:论文投稿

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一、跨学科双导师制的发展现状目前,双导师制被广泛应用在高校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它突破了以往校内单一导师制的局限,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学习深度、精度”,并进一步符合全13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组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已卓有成效。然而,对于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跨学科双导师制还处于理论验证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高校研究生阶段虽有安排社会科学的学习,但是并没有深入的学习与探讨。社会科学的研究生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生还是存在着一些学科局限性,使得他们在研究各自专业的问题时,不能打开思路,没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该问题不仅仅存在研究生之间,甚至,对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而言,都存在着知识瓶颈,两者没有很好的结合。

二、跨学科双导师制实施的重要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认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一般认为,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发展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是教人求真的学问。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是教人求善的学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两者相结合将在未来的科学进步和发展中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重要。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对推动高校学术研究的作用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当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一步交叉融合,和谐互补,共同繁荣已成为一个显着的趋势。在科学研究领域,需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软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重大的自然科学技术工程项目都需要经过社会科学多领域的周密论证和策划安排;信息社会、法制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使信息知识、法律知识和外国语言知识成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工具性知识。高等学校利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学科优势提高科研教学水平,联合举办综合性大学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在科学领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紧密程度。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点依托基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将对推动高校学术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要求,是生态平衡、社会公正、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

2、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所起的作用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地方,社会的发展需要既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又有自然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生感性思维活跃,辩证统一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其思维模式之中。而理工科的学生理性思维更胜一筹,他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强,但是创新能力与发现问题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二者相互依存,取长补短方为培养方案之重。

综上可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既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又利于营造一个多学科交融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促进教育的改革,加强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不同思维方式的训练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fl1。

在中国,由于高中过早的分文科与理科,理工科学生对社会科学科目不重视;同样,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生也缺乏对理工科目的兴趣。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寒窗苦读十余载,研究生毕业也近三十岁了。

二十加冠,三十而立,苦学的学子十年不飞不鸣以丰羽翼,可是真到展翅高飞时,有几人可以做到鸣必惊人的?学习知识为了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谓“顶天”,即专业精通,知识的纵向发展,而“立地”则是要知识广博,横向的宽度。试问,当下高校培养出来的理工科学生有几人懂得中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运行机制,又有几人能弄懂各层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然而,相比于自然科学学生,哲学社会科学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所以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势在必行,中国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三、“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跨学科双导师制”的具体实施1、导师的选择导师的选择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导师选择的模式是召开导师见面会,由导师和学生双方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现行的选择方式显然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时间上,学生对很多老师都不甚了解,更加不清楚其研究方向,很多的选择都是出自第一印象,或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如关于某某老师的学术情况和对某某专业的兴趣。至于自己真正适合学什么,适合跟哪位导师,显然是不甚清楚的。而对于双方相适应的问题,没有一定时间上的认识,是无从知道的。所以,第一,在选择的时间上就要一改以往的模式,实行进校一段时间后再选择。在选择之前,应该给学生配备指导如何选择导师的老师。要做到一对一地配备这样的老师,目前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没那个必要。所以,在学生选导师之前,应该开展一次双选会,彼此充分了解以便于之后的培养与合作。再者,对于刚人学的研究生来说并不是很了解自然科学类 会科学类跨学科双导师制,更不要说选什么样的第二专业老师了。所以说,在学生选择导师之前,导师之问应该选好搭档。两个导师同时教一名学生,这样对这两名导师的配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导师之间配合好,有着共同的奋斗方向,彼此间可以合作与借鉴才能更好地培养好研究生,才能使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跨学科双导师制发挥出应有效果。因此,当学生入学时,选择导师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本专业方向,而与此同时选好了本专业导师也就选择了相应的第二名导师。

2、学生的安排实行“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跨学科双导师制”,意味着学生在规定的学年时间里要同时进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习。如果课程安排占了学生所有的或是大部分的时间,那么学生就无暇顾及自主学习和研究,更别说是赚取生活费了。一方面,学校可以试着减短一些课程的学习时间。这不是说学生可以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指教师要把理论性的东西浓缩讲解。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研究生第一学年平均每天只上两大节课,空闲了太多时间。学校可以安排每天多增加一节与本专业不同的自然科学类课程(或社会科学类课程)。再者,学校往往没有充分利用假期,假期的时间浪费了,这部分时间可以利用起来,开展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实验以及社会科学的调查与实习。最后,对于研究生学习的安排,可以让选取相同导师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学们组成小组,利用研究生第一学年的两个假期一同完成两个课题即哲学社会科学一个,自然科学一个。

3、学业的评估现在的研究生一般是实行上交期末课程论文。

采用“双导师制”之后,就要对学生进行第二学科的评估。对于这第二学科的评估,可以采用学分制,对于每名学生要求修够一定数量的第二学科的学分,当学生学分修够才可以允许参加第一专业的答辩。

与此同时,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第二学科的同学应该发表相应的论文,从而深入学习。相比之下,对于学习自然科学作为第二学科的同学则应在修够学分的前提下帮助导师完成一次实验研究。抑或是在假期中将选择相同导师的学生组成小组,一同完成导师安排的任务嘲。

四、结语“双导师制”的实行是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的创新,是充分体现其主体性的机制。学生可以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实现自我良好的发展,最后培养出的研究生,都是复合型人才。学生不再用单一的思维模式,文理兼备,优势互补。笔者对双导师制的实施提出一个初步的构想,尚不成熟,还需要多方面的、更加细致的研究。而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实行“双导师制”,这是不可置疑的,这是教学大纲和现实都极力要求的,只要把握住这个基本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双导师制”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也就能越来越完善。

本文节选自《教育研究》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更多论文转让论文详细信息: 《教育研究》跨学科双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540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毕节学院录取分数线 家乐福存货管理案例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新重庆》 《文史知识》 《云南大学学报》 《河北林果研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气象》 《山东交通科技》 《比较法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