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的相关旅游策略论述

时间:2017-06-26 05:25:19 来源:论文投稿

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旅游论文,主要是关于池州的相关旅游策略论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当前池州打好“生态牌、九华牌、长江牌”

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打好“生态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是池州对外最靓丽的名片之一。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主打“生态牌”,坚持生态立市之路,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目前已初步形成颇具规模的生态经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生态理念上,还没有很好地深入人心。虽然池州是首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但是生态理念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城市的垃圾分类很难进行;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及农用薄膜的施用量逐年增加,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等。二是在生态旅游上,还没有很好地彰显池州的生态特色。虽然景点很多,但没有整合好山、水、湿地和森林,形成池州特色的生态模式。

三是在生态文化上,还没有很好与池州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应从生态文化的角度切入,深度挖掘池州特色的文化遗产,广泛汲取自然、生态、景观的灵秀并从中寻找灵感,打造系列旅游品牌,让游客能在旅游中感悟到池州特色的文化魅力,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四是在生态产业上,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池州的资源特色。如池州的非金属矿产非常丰富,但没有很好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池州的水资源充足,总量达63.7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1 _3l3 。,也没有被很好地开发等。

(二)打好“九华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九华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池州旅游最闪亮的金字招牌。多年来,池州主打“九华牌”,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以九华山为龙头,培育出牯牛降、升金湖、杏花村、秋浦仙境等一批旅游“热点景区”,旅游已成为支柱产业。但在打好“九华牌”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九华山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今年,池州以九华大愿文化园开园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山上景区和柯村景区互动发展,但对周边景点的带动作用仍然不强。往往是九华山上“人满为患”,九华山下的周边景点“门可罗雀”,特别是对池州城区的旅游消费起不了拉动作用。如何形成“上下联动,山城互动”的局面,让佛山九华这个“龙头”昂起来,让杏花村为主体的城区旅游这个“龙身”活起来,让牯牛降、升金湖等县区旅游资源这个“龙尾”摆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九华山旅游开发的层次不高。旅游业是个带动性非常强的行业。

目前九华山旅游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游客朝圣礼佛和游览观光的需要。如何发挥佛教文化、旅游文化的优势,把游客留下来,在池州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甚至是养生养老,进一步拉动池州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池州成为人居环境最佳、人与自然和谐的休闲观光旅游城市,需要我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开发。三是旅游人才十分匮乏。目前池州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多还是初中生。虽然池州两大院校都有旅游系,但留在市内工作的并不多。池州旅游业发展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

(三)打好“长江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濒临“黄金水道”长江,沿江达海,承东接西,是池州天然的地理优势。近年来,池州确立了“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的发展战略l4],依靠深水岸线,开辟水上物流通道,已建各类货运码头泊位5O个,全部通过能力达1 300万吨;利用沿江地域开阔、荒地滩涂多、岸线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园区,引进项目,落户企业,使沿江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缺少严格的规划和有效的开发。尽管出台了《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但沿江的县区和乡镇仍各自为政,企业纷纷自建码头,岸线资源开发呈泛滥之势。二是沿江工业园区的污染严重。虽然池州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对引进的项目设立更为严厉的绿色门槛,一些污染性企业还是通过“瞒天过海”的手段进入园区,大量工业废水、废液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人长江。三是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落后。目前池州港口用地及铁路、公路、电力、给排水等与港口密切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港口长远发展还不相适应,特别是港口物流园建设、公共保税仓库和进港铁路专用连接线建设滞后,港口的辐射带动功能有待增强。四是沿江的旅游资源开发滞后。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沿江的港口码头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忽视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何开发沿江的旅游资源,打通水上旅游通道,进一步推动池州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池州打好“生态牌、九华牌、长江牌”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打好“生态牌”,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着力把池州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如何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池州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生态理念的推广。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通过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刊上开辟专栏等,及时宣传报道池州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把生态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形成整个社会的共识,走出一条政府、企业、公民共同参与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要把发展生态经济内容列为池州干部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培训,促进各级干部转变思想,不断提高生态意识与理念。

二是突出生态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大力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产业和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对工业项目设立更为严厉的绿色门槛,着力培育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发展绿色、生态和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促进农民不断增收。再次,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以生态为主题,挖掘池州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推进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最后,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绿色商贸、绿色物流、现代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生态服务业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化、连锁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狠抓生态资源的培育和保护。通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社会造林的积极性,实施重点工程造林、加强生态林建设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等措施,积极培育生态资源。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和兴修水利,把一个山川秀美、富饶美丽的新池州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是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调整发展为龙头,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基础,加快绿化、美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和太阳能,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把池州农村建成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新农村。

(二)围绕打好“九华牌”,充分发挥九华山的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把池州建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九华山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入口和主景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铁交通便捷。如何充分发挥九华山的龙头带动作用,把池州建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九华山的龙头带动作用。首先,要做强做大九华山这个“龙头”。要充分发挥佛教文化、旅游文化的优势,以九华大愿文化园开园为契机,加大山上核心景区管理建设力度,积极拓展核心景区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九华山的旅游容量和服务水平。其次,要强化对市、区、县旅游的带动作用。政府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好几条贯穿全境的精品旅游、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精心安排景点的重点开发、特色开发和互补性开发,形成以景点带动整个池州消费市场、休闲娱乐市场、餐饮市场、养生市场的良好局面。再次,要强化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

建议政府把发展旅游与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等结合起来,打造品牌,挖掘特色,既让旅游做到淡季不淡,也能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是推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深入挖掘、收集、开发九华山的佛教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开发佛文化与养生文化、佛文化与生态文化、佛文化与地域文化、佛文化与休闲文化、佛文化与农耕文化等系列品牌,全面推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单一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进一步塑造“休闲池州、礼佛九华”的旅游主体形象,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将九华山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国际性佛教道场,将池州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三是深化全市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池州旅游市场的全面合作和竞争,以九华山旅游股份集团为龙头,实现全市各景点资源参股、合作的企业化经营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协调和服务。

四是引进高层次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建议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高薪聘请旅游方面的高级人才来池州工作,鼓励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池州就业,并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围绕打好“长江牌”,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着力把池州建设成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如何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挖掘长江黄金水道的经济价值,把池州建设成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岸线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严格按照《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价格杠杆来配置岸线资源,形成岸线资源使用的有序竞争局面,促进全市岸线资源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二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成为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利用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集中连片发展工业,促进产业集聚,形成沿江工业走廊,使池州的产业体系成为皖江经济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是大力发展港口经济。要确立“港口城市”

地位,着力发展大港口、大物流,做大做强公用港口,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推动集约化经营,有效和显着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要发展一批与港口密切相关的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港口经济,建设临港产业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强港口基础实施建设,清理长江河道,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物流园区建设等相关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着力发展沿江旅游。首先,要加强池州主城区沿江地带建设。专业设计沿江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建造特色沿江景点,将主城区沿江地带打造成市民休闲、娱乐的观光带和展示池州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次,要合理开发旅游线路,并将沿江旅游纳入到全市的大旅游发展规划中去,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壮大旅游经济。再次,要加强全市沿江一带的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面提升池州对外形象。

本文由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论文转让论文详细信息: 池州的相关旅游策略论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578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微生物学 加拿大电信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心脑血管病防治》 《美术观察》 《东南亚南亚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重庆行政》 《医学检验与临床》 《稀土》 《药学学报》 《中国酿造》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