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俗翻译中生态美学的体现

时间:2017-06-26 12:00:24 来源:论文投稿

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一、翻译生态理性与生态美学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它产生于2O世纪80年代以后,生态学已取得长足发展并渗透到其他学科。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材、歌颂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共生共存(廖东红)。“所谓生态美,并非自然美.因为自然美只是自然界自身具有的审美价值,而生态美却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和谐的产物,它是以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作为审美关照的对象。生态美首先体现了主体的参与性和主体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刘翠玲2011)”生态美学不仅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层面,生态美学与翻译生态理性也是密不可分的。

胡庚申(2011)认为翻译生态理性体现着强烈的“美学”观念,表现为翻译过程中注重对“美的思考、美的喜悦、美的追求”。翻译环境与自然环境同处生态系统.对于美的诉求有其共通之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色彩、形状、位置和声音,以她特有的有序与和谐,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美的形象”,而这种对美的认知和感悟在跨文化、跨语言的翻译活动中具有认知层面和表达层面的双重意义。

从认知层面看。涉及到诸多关于认知美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美?什么是语言美?如何认知语言的美?从表达层面看,翻译最终要诉诸于语言和文化的表达,因此在认识和感受美的基础上,如何将其美传译出来,如何充分表达语言形式所蕴含的意象、文化内涵,这是翻译审美表达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和重点。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这类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从“意美”、“形美”、“音美”到“真”、“善”、“美”;从“词美”、“句美”、“逻辑美”到“精确美”、“模糊美”、“朦胧美”;甚至“差异美”、“简洁美”乃至“哕嗦美”等都有论述。此类论述大都停留于感性认识.而生态翻译学以生态理性为指导,提出“多样统一”,强调“对称、均衡、对比、节奏、韵律的多种生态审美原则”。

二、广州民俗翻译中的生态审美

民俗文化“是民族或地区民众个性和独特精神的表征,是民族文化中最深厚的部分”,它客观反映了人们对美的感知、对美的膜拜、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向往。笔者以生态审美原则关照广州民俗文化及其表达,并从微观探讨生态美学关照、“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等审美原则在广州民俗文化翻译中的体现。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选取陈家祠为研究对象。它那种通过建筑和图案表达出的美,在翻译中要经过原语的描述,目标语的转换,最终传播到异国他乡。无疑语言是审美对象和美的存在形式,因此对语言的审美是贯穿翻译始终的活动。

刘宓庆(2011)认为语言美的最基本特征包括: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精致独到的结构形态,深刻巧妙的意义蕴涵,精心铸造的审美意象以及鲜明的文化着色。而语言美的信息分布在语言结构的五个层级中:语言文字层级,语音结构层级,词及语句层级,语段和篇章层级,超语言层级。下面笔者从三部分结合语言结构五个层级探讨陈家祠美的感知、美的和谐、传播及如何在翻译中体现这些特点.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一)意义蕴涵美和文化美“语言美的超时空魅力,源于深刻巧妙的意义蕴涵(刘宓庆2011)”,美的语言必然是具有意义内涵和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蕴涵,它把先辈们对自然崇拜、相信万物都有灵的朴素哲学观点发挥到极致。

陈家祠宛如一座广州民间文化博物馆.从其建筑风格到室内外装饰;从雕刻工艺到千姿百态的雕刻图案;从亮丽的装饰色彩到内涵深刻的图案寓意;它的每一处都流淌着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智慧。陈家祠各种色彩大胆的拼接,各色图腾妙趣的组合,体现出民间虔诚的膜拜,趋吉避凶的追求。装饰图案题材均以吉祥为主题,由民间艺人灵活随意安排组合题材,充分地表达出广州民间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表达和渴望。通过大量采用动物形象作为装饰图案,取其名称的谐音来表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例如“喜鹊”同“喜庆”、“金鱼”同“金玉满堂”、“狮子”代表“子嗣”、“蝙蝠”寓意“福气”、大小狮子还可以指代“太师、少师”。这样的意义蕴涵,丰富的文化特点在陈氏祠堂举目皆是。

文化的翻译和传播离不开出版和发行。为了推广并展现陈家祠的魅力。2010年由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推出了介绍陈氏书院的中、英文丛书《陈氏书院建筑装饰中的故事和传说》,该系列图书配以陈氏书院精美的图画和照片,文字叙述非常细致,生动地介绍和解释了各种装饰图案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大量使用诗句描绘,“表达人们祈求平安富贵,渴望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洋溢着强烈的民间文化气息(李卓祺2010)”。例如:“和合二仙”,取其和平、融合之义;福禄寿;八仙过海等故事;对“仙壶集庆、百事如意”的描绘,就引用了李白和沈亚之的诗句。例l中.壶、梅、灵芝、牡丹、蝙蝠、方孔钱,这一系列事物在民俗文化中都被赋予了美的意义,代表吉祥如意,然而在译文中,这些意义荡然无存了。留下的只有苍白简单的解释,文化蕴涵从美学意义上讲略显不足。这应该引起译者的思考。

(本文所引例句,如无特殊说明,均出自《陈氏书院建筑装饰中的故事和传说》)例1原文:仙壶集庆、百事如意仙壶,也叫蓬壶。蓬壶,古代传说中仙人所居之所。李白《秋夕书怀》诗:“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经。”沈亚之《题海榴树》诗:“曾在蓬壶伴众仙。”用水仙、花瓶、壶炉表示仙壶:梅、灵芝、牡丹、蝙蝠、方孔钱等为吉祥喜庆之物.喻集庆。“仙壶集庆”寓意众人聚会共庆吉祥如仙家译文:Images with Meaning of CelebrationThe two patterns above consist of pot,vases,flowers,coins,bats,etc..These images are used to expressthe meaning of celebration.从例l,我们发现原文中关于诗句的部分,在译文中并无体现。原文中体现语言美的诗句,在译文中完全被省略了.原文语言的文化美、意蕴美在译文中可以说逊色了很多。译文只是罗列出划线处的各种形式.仅用“These images are us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celebration”,这句平淡的英文一言以蔽之。生态审美讲究翻译的多样性和整体关联性。但从如此简单的翻译中,我们既无法感受原文的语言魅力,也不能体会众多文化图案和符号的内涵,看到的只是它们简单的堆砌。也许翻译的目的不同,但笔者认为从语言美和生态美学的审美角度来看,此句的译文值得商榷。

(二)声象美和结构形态关声象美指语言的视听感性,即“看起来悦目,听起来悦耳”,“高度的视听感性大抵为了加强意象性特征。”而结构形式的美在于“词语的优化搭配”和“语法规范和逻辑意念的联立关系”.“可以扩展至句、篇、段”。“是主体审美意图外化的重要手段”(刘宓庆2011)。

前面提到谐音的表达是陈家祠乃至民俗文化中常见的文化内涵表现手法。具体分析如下:例2原文:太师少师古代官制中,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是在朝中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司。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为辅导太子的官员。太师、少师分别居三公、三孤之首。官位最为显赫。狮子出自西域,因其在百兽中的王者地位,被视为是权势、富贵的象征。因此,民间常以“狮”谐音“师”,以大小狮子寓意“太师少师”,以此祝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例3原文:百子千孙狮子除了象征身份、地位和被赋予具有辟邪的功能外。还因为“狮”与子嗣的“嗣”谐音,因此民间喜欢用雌雄狮子同伴幼狮的图案表示对子嗣昌盛的祈求。

译文:Hundreds of Sons and Thousands ofGrandsonsIn Chinese culture。lion iS the symbol of status。and is believed to have the function of exorcisingevil spirits.What’S more.since the character of“li.on’’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that of“descen.dant”.this pattern of a pride of lions indicates thehope of prosperous descendants.例4原文:金玉满堂“鱼”谐音“余”,象征着富足,因此在民间吉祥图案中常有鱼出现。“金鱼”谐音“金玉”,“金玉满堂”由数尾金鱼构图,指财富很多,亦用以誉称富有才学。

译文:The Chinese character of “fish”is ahomonym of the character of “abundance”,thus theimage of fish is one of the common auspicious pat—terns in the folk arts.What’S more. “goldfish”pronouncesthe same as “gold and iade”in Chinese.thus this pattern of several goldfish implies to havelots of gold and jade in the house,that is to possessabundant wealth.由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无论是“师”还是“狮”,“玉”还是“鱼”,都通过英文解释加汉语注音的方式翻译出来,译文读起来与原文同样悦耳动听,谐音的文化内涵也能较好地保留和传递出来。

笔者认为,民俗文化翻译的难点在于翻译不同文化形象时的取舍,是采用增译还是减译。是音译还是释义。无论生态美学还是传统美学,都讲究审美意义及其传达,首先是感知它、欣赏它、认同它。

(三)审美意象美刘宓庆(2011)认为:“意”指艺术构思时的意旨、情志、意趣、感受乃至联想、情思、思绪等等;“象” 指出现在主体想象中的外物形象。意象是高级层级的语言美的基本特征,语言中“意”与“象”的审美结合的品位,是翻译表现成功与否的关键。语言中的意象美被称为“意义的灵魂”。

例5原文:喜上眉梢旧俗以鹊噪为喜兆,故称“鹊喜”。梅在冬春之交开花。为百花之先报春。民间以喜鹊登梅为图,取喜鹊的“喜”字,“眉”与“梅”谐音,用谐音联想手法寓意喜上眉梢,喜在眉梢,或喜报春先,表达洋溢在面孔上的喜悦心情,或将有喜事来临之意。

译文:Happiness Appears on the Eyebrows“Happiness Appears on the Eyebrows”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idiom which means someone is SOhappy that you can easily tell it from his eyebrows.In Chinese.the expression of“magpie”includes thecharacter of“happiness”:the character of“plum’’isthe homonym of“eyebrow”.Therefore,this pattern ofmagpies standing on the branches of plum blossoms,means that happiness appears on the eyebrows.例5中.“喜上眉梢”的意象源于“梅花”的“报春?‘冬春之交”的时令,人们在一年之“春”来到时,可以感受到“梅花”的坚韧和美丽,从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由此看一切事物都“美滋滋”,自然“喜”从中来。审美主体的情志、感受联想、情思在这“眉梢”得到了印证,这种非常突出的意象在民俗文化的表述中非常多。原语中的“旧俗以鹊噪为喜兆.故称‘鹊喜’。

梅在冬春之交开花,为百花之先报春”这样具有审美意象的内容在翻译中被省去了,诚然,翻译是很难做到完全对等,但此处“梅”的意象应该是表达的关键,如若不加解释而传递。外国人很难领会“梅”和“眉毛”有什么关联。对此处的省略并不能准确、全面地传译出人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意象,不得不说小有遗憾。

综合以上意义蕴涵美和文化美、声象美和结构形态美和审美意象美三个方面的论述,笔者认为从美学角度看,译者应当具备语言审美的意识;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的思维;译者懂得灵活动态地分析原语;能够平衡各种翻译因素。针对民俗文化的翻译.笔者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开发中国民俗文化翻译这块宝藏。

四、结语

广州民俗元素众多.以陈家祠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体现出岭南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对美的朴素的认知和追求;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原则在指导译者认识民俗语言的美,掌握民俗文化的蕴涵。传译民俗文化的意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翻译民俗文化时.强调翻译生态理性的美学诉求是符合翻译活动主体和客体之间共同利益的。

本文由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论文转让论文详细信息: 广州民俗翻译中生态美学的体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598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医学护理论文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档案学研究》 《冶金财会》 《化肥设计》 《科技与企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煤炭科技》 《建筑创作》 《世界海运》 《山西林业科技》 《食品与机械》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