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绿色文化遗产

时间:2013-09-09 18:03:50 来源:论文投稿

 西双版纳居住着傣、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汉等13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从自己的祖先身上承传发展了品类繁多、发展方向特征鲜明、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西双版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繁多,底蕴深厚,包括有大量的原创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的文化要素。她们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珍贵的文化基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西双版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傣族泼水节、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傣族章哈、基诺大鼓舞、傣族象脚鼓舞、布朗族弹唱、傣族织锦技艺、贝叶经制作技艺、召树屯与南木诺娜、普洱茶(大益)制作技艺、傣族医药(睡药疗法)”11个项目,目前版纳州着力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绿色旅游产业相结合,探索变纯粹输血式的保护为保护与产业开发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强调把绿色旅游产业作为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载体,把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产业的灵魂、内在动力,实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语称为“桑勘比迈”。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和东南亚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源于印度,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约在13世纪末随“南传上座部”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被接受并发展。 
  泼水节节期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节日之前,傣族同胞们要进行许多节前的准备:男人们忙着修复或制作要参加比赛的龙舟、制作高升、火花、孔明灯、杀猪宰牛;妇女们则精心缝制家人节日的盛装和准备美味佳肴。准备过节和节日的过程,是民间艺人全面展示自己才艺的极好机会,平时难以看到的技艺,这时都会有艺人展示。 
  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曰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滴水祈福。晚上则是放孔明灯和水灯。按传统习俗,傣族乡亲们在村寨内用树枝蘸水,将象征着吉祥、祝福的清水洒向对方,祝福对方来年平安、吉祥幸福。由于游客慕名前往参加,泼水节的规模年胜一年,用树枝蘸水轻洒已经变为倾盆而泼,因而又被称作“东方狂欢节”。在此期间如果你登上他们的竹楼,无论是熟客还是生人,你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 
  现在的泼水节,已经成为全面展示傣族各个方面文化的节日。同时,也是傣族乡亲们利用自家竹楼开展傣家乐服务,用传统文化增收致富的好时机。傣族慢轮制陶 
  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和解开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之谜的钥匙。 
  傣族制陶最突出的特点为慢轮手工制作,器物表面均用有纹的木拍拍打出印纹,与南方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印纹陶器相一致。在用料和焙烧方式有自己的特点,有露天焙烧和封闭半焙烧等两种方法。成坯方法有脚趾拨动慢轮、手拨动转轮制坯等方式。 
  当年发明慢轮制陶的地方和随着北越族群南迁而一路传播的制陶术,在其他地方已经灭绝。但在西双版纳,这种古老而又原始的制陶方法,却在一些村寨被完整保留。 
  傣族制陶由妇女世代相承,传承以家庭为主。主要工具有转轮、木拍、竹刮、石球等。技艺流程包括取土、晒干、舂土、筛土、拌沙、渗水和泥、安装转盘、制坯、拍打纹样、晾晒、平地堆烧等环节。所生产的陶器按其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具、赕佛用具和佛寺建筑屋顶装饰用品等种类。因为宗教的关系,佛寺建筑屋顶装饰用品均由男性制作。 
  这种古老的制陶方法,在景洪市城郊的曼斗、曼阁和勐龙镇的曼飞龙村、橄榄坝的曼峦占村,勐海县打洛镇的勐景莱村、勐遮镇的曼朗村,每天都可以看到20多傣族妇女在为传承4000多年的文化血脉忙碌的身影。随着外界对傣族制陶的认识,制陶艺人们的产品已经不愁销路,古老的传统技艺,正在重新焕发出它的活力。 
  傣族章哈 
  傣族章哈,傣语意思为会唱歌的人。是傣族传统的演唱形式,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及思茅市江城、孟连、景谷等地傣族村寨,布朗族中也有传唱。章哈既是歌手称谓,也是曲艺表演形式的曲种名称。 
  章哈的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和对唱两种。演唱也因伴奏乐器不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傣族拉弦乐器“玎”伴奏,内容多为山歌、情歌,多倾诉小伙子对姑娘的爱慕之情,称作“哈赛玎”;另一种以单簧竹子吹管乐器筚伴奏,称作“哈赛筚”。章哈的演唱有即兴演唱,也有程式化的祝福歌、祈祷歌和固定的叙事长歌等。其曲调与唱词语调联系密切,具有柔美抒情的特色。 
  傣族章哈有着悠久的历史,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祭寨神和勐神、赕佛及贺新房、婚嫁礼仪、孩子满月等多种喜庆场合都要请章哈演唱。 
  章哈曲目众多,内容丰富,保存了傣族诸多原始古老的歌谣、神话和传说,也有演唱人生礼仪,教育听者要尊老爱幼,为人处事的哲理和即兴演唱等等。 
  基诺大鼓舞 
  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的基诺族村寨。 
  基诺族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跳大鼓舞以过“特懋克节”时最为隆重,时间是在立春后三天。跳大鼓舞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舞前,寨老们要先杀一头乳猪、一只鸡,供于鼓前,由七位长老磕头拜祭,其中一人念诵祭词,祈祷大鼓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祭毕,由一人双手执鼓槌边击边舞,另有若干人击镲、伴舞伴歌。跳大鼓舞时的唱词称“乌悠壳”,歌词多为基诺人的历史、道德和习惯等内容。舞蹈动作有“拜神灵”、“欢乐跳”、“过年调”等。 
  贝叶经制作技艺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触摸绿色文化遗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465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国际经济与贸易 创新5.1接口pci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画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科学技术与工程》 《涟钢科技与管理》 《云南电力技术》 《护士进修杂志》 《市场经济与价格》 《探索与争鸣》 《时代青年》 《山西交通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