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保障视野下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政策建议

时间:2013-09-12 19:24:45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教育财政是保障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目前我国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具有多元化、阶段性、递进性等特征。保障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需要提高县级政府教育财力与事务责任匹配性,构建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进学校拨款制度、完善相关税收激励政策等。 
  关键词:财政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G521;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财政保障视野下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一)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范畴的多元化 
  县域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弱势群体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等都应该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范畴。[1]《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主要包括: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提供免费住宿,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学生、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提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提供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范围至少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弱势群体的学前教育及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县域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点和核心是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此外,弱势群体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等问题都可以纳入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畴。从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路径来看,首先是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等发展,并做好弱势群体学前教育、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免费中职教育的享受;其次,在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等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均等化发展。 
  (二)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阶段的递进性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成熟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民个体之间享有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我国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正处在萌芽发展阶段,从萌芽到成熟,必然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和表现都是不相同的。2010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可分为“初步均等化”和“基本均等化”两个阶段。 
  但是,“初步均等化”和“基本均等化”是较为模糊的概念,不利于现实的操作和实现。国外有关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以美国学者科尔曼的观点最具有影响力,他认为均等有三个含义: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均等化和教育最后结果的平等。和国际的主流观点基本一致,国内关于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更为具体地反映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和教育质量均衡三个方面[2]。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讲,县域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是机会均等,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初步均等化,就是要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均等机会,这是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底线思维”。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理论上每个适龄儿童都有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们在云南西部山区调研发现,由于家庭贫穷、撤点并校导致上学路程遥远、父母对接受教育的预期低等原因,很多适龄儿童并未能完整地接受义务教育。事实上,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每个适龄儿童来说应该具有现实可及性。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基本均等化从内容上看,就是在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基本办学条件方面实现均衡,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接受教育服务的过程和条件均等化。县域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在于义务教育可及性的机会公平和资源配置的均等化。 
  (三)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主体的优先序 
  由于历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我国基本公共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群体间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各地义务教育发展的起点、基础和过程都很不相同[3]。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个体之间的差异。我们对云南部分县的调研发现,县域内县城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平原学校与山区学校之间、经济发达乡镇学校与经济落后乡镇学校之间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距。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一个适龄儿童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都能平等地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数量相当、质量相近、可及性程度大致相同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每个人都接受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是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终极目标,也是很难操作和实现的目标。现实的路径选择往往是有易到难、有简到繁,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首先应推进城乡之间的均等化,其次是学校之间的均等化,再到个体之间的均等化。 
  从均等化的主体来看,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目标为实现县域内城乡之间教育服务均等化,其主要表现就是县域内城乡之间教育服务供给均等;“中级阶段”目标是实现县域内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县域内不分城乡,每个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高级阶段”的目标为实现全民公共服务均等化,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的教育服务均等。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财政保障视野下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政策建议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471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英语论文格式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关论文

职业卫生与病伤

原创资讯2017-01-07 09:07:15
相关学术期刊
《数学大王》 《高教研究与实践》 《发现》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家具》 《右江医学》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铁路采购与物流》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