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煌;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品牌(下半月)》2015年04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以"自我和世界"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和西方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影响到教育领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可以在看、听、说三方面打造全程无障碍的视域融合和师生对话,促成一种全程互动式的教学。只有在师生都认识到世界的主体是"我们"的时候,全程互动式教学的哲学意味才能够体现,其境界就在于"我"必须把"他人"经验地视为是跟我一样的世界主体。
【论文正文预览】:在多元主体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的教学工作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以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逐渐难以胜任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对于互动式、互动式课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虽然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和适时的岗位培训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
【文章分类号】:G642.4
【稿件关键词】:全程互动主体间性教学
【参考文献】:
-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 马晓艳;李和佳;;和谐社会中爱的承认之维——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 童欣;;桑巴特笔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 金娜;;舍勒的价值排序与精神价值取向[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 伍茂国;;论传统伦理在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境遇[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述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 高春花;;城市文明素质的内在要素与培养路径[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佀化强;;公平、正义的证成及实现路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 童园园;;《你在哪》:独特视角下的人生悲歌[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来激扬;;艾丽丝·门罗和她的《逃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9期
- 鲍俊晓;;萨特论现象学意向性理论[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 莫斌;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D];复旦大学;2011年
- 唐杰;胡塞尔哥廷根时期“同感”概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 梅振铎;《李尔王》的生态叙事消极体验[D];西南大学;2011年
- 吴燕;王元化文学思想中的契诃夫[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熊碧云;论欧茨小说中人物的怨恨情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冯勇林;现象学视域下的良知理论[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 陈静;刘小枫叙事伦理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 李鹏飞;网民集群行为中的怨恨心态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 常可歌;舍勒知识观中的人学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 余晓婷;网络民意的法理学透视[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 陈丹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间性转向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12期
- 胡央波;陈龙根;;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 李孔文;张涓;;主体间性: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之本质[J];黄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 徐甜;;也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J];学理论;2013年11期
- 王紫璇;宋佳音;苏莉楠;杨玉苗;;大学生视域下伞状“学→教间性”模式探析——以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J];唐山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 张雷;;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年09期
- 刘秀峰;王晓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询:基于主体间性视域的多维对话[J];文教资料;2012年25期
- 赵华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 李新民;;主体间性:艺术教育达致有效性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 刘佳琦;;主体间性哲学理论框架下教学实践观的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3年18期
- 刘科;论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 朱园园;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师生沟通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 张婷;论主体间性视阈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D];广州大学;2009年
- 赵兴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定位分析及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 杨博;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 张红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 向海;立体间性视角下的高校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 孔静;论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课堂交往[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 朱淑芳;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稿件标题】:【主体责任全程纪实手册】全程互动教学中的主体间性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品牌(下半月)》2015年04期
【期刊简介】:0......更多品牌(下半月)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313/)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黄煌;
更多
隧道机电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主体责任全程纪实手册】全程互动教学中的主体间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4746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主体责任全程纪实手册 浙江地方志 中国移动积分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