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敖包祭祀诵经音乐中的藏传佛教蒙古化因素

时间:2013-09-19 19:24:45 来源:论文投稿

 内容提要: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共同祭祀的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仪式为个案,通过对敖包祭祀仪式诵经音乐的结构、内容等进行描述和分析,深入探讨流传于蒙古族地区的藏传佛教诵经音乐中包含的蒙古文化因素,阐释敖包作为蒙古族原始宗教信仰之重要载体,在藏传佛教蒙古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敖包祭祀 诵经音乐 藏传佛教 蒙古化 祭山 
  作者简介:红梅,女,蒙古族,民族音乐学博士。 
  “敖包”一词是蒙古语的音译(意译是“堆子”的意思),是指草原上用石头、沙子或柳条堆砌而成的堆子。在部分文献中也出现过“鄂博”、“脑包”等译法。蒙古族自古信奉萨满教,祭敖包是蒙古族萨满教最隆重的祭祀仪式之一。基于萨满教“万物有灵”的观念,蒙古人认为,“先祖和萨满们的亡灵可以赋予高山、丘陵、江河与湖泊生命力并控制它。”在蒙古族萨满教信仰体系中,敖包被视为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祭敖包是对众神灵的崇拜形式。蒙古人习惯在一些重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位置设立敖包,进行祭祀。敖包也由此成为蒙古族先祖用来祭祀天地神灵、祭祀祖先的场所。除专门的敖包祭祀仪式外,一些民俗节日或祭祀仪式中,也常见象征性的敖包祭祀仪式。在蒙古族民间“查干萨日”(春节)习俗中,也有祭敖包的情形。据《巴尔虎风俗》记载:“除夕夜,家中的男人们忙完一天的工作,就要去西南方向的高地,用雪堆一座敖包,蒙语称‘苏勒德·包斯哈纳’。然后,烧香、供奶食、戴帽垫衣襟叩头三次,之后带三块干净的雪回家,并列放在蒙古包门楣上。这样放的原因是,除夕夜,哈木神(吉祥天女)要绕人间三遭。届时用这些雪为其饮马或为其进屋前净化而备。……正月初一的早上,再到家的西北方向建一座雪敖包,烧香,供奶食,祭拜家乡的山水神。”可见,敖包作为一种标志、一种象征符号,在蒙古族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敖包祭祀文化与蒙古族古老的萨满教信仰密切相关,是蒙古族传统祭祀习俗之一。随着藏传佛教与蒙古族原始宗教信仰之间的文化交融,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中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同时,敖包祭祀仪式也成为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深入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藏传佛教正式传人蒙古地区是在13世纪中叶,始于元太祖窝阔台之子阔端与西藏佛教的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在凉州进行的一次会晤。此次传人蒙古地区的是藏传佛教教派中的萨迦派,虽然与蒙古汗廷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得到了蒙古族王公贵族们的大力推崇,但在民间却没有得到广泛传播。藏传佛教真正对蒙古族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是在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 
  为了使藏传佛教能够真正成为民族信仰核心,更加深入影响蒙古族普通百姓,蒙古族王公贵族们把敖包祭祀作为了藏传佛教改造和兼并蒙古族民间传统萨满教信仰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渐地,藏传佛教接受了敖包祭祀这一蒙古族本土文化,另一方面,蒙古族民众也接受了藏传佛教对敖包祭祀的认同。自此,喇嘛取代博(即萨满)成为敖包祭祀的主持者和重要参与者,他们把敖包祭祀纳入了藏传佛教的法事活动范畴。近代民俗志《绥蒙辑要》中有这样的记载:“每当大祀鄂博之期,喇嘛先期提法器、颂经卷,宰羊以其皮及角、蹄、尾蒙鄂博顶,树以长竿,缀小布帜书藏文经咒于其上,再于其下蒙哈达一方,粮食五种,白银数钱,以示降神之意。事毕,蒙旗长官辄伏兵民跪伏鄂博前,听喇嘛念经,合词祈祷,久后而已。”另外,《萨满教与北方民族》一书也记载了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敖包祭祀的相关细节:“凡各旗鄂博,岁于五月或七月,由各旗致祀。合祭鄂博在海拉尔河北山上,每三年大祭一次,以五月为祭期。祭时喇嘛诵经,鼓钹竞作,先绕鄂博三周,且绕且诵,官民随之,三周既毕,举火烧柴堆,以香火投之。祀事告终后,一般人民赴场竞艺,作驰马角力种种比赛。” 
  下面就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境内的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仪式为个案,探讨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诵经音乐中的蒙古文化因素,以及敖包作为蒙古族原始宗教信仰之重要载体,在藏传佛教蒙古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仪式音乐实录 
  宝格德乌拉,蒙语,圣山之意。该山位于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南53公里处。宝格德乌拉原称“辉腾哈拉”(蒙语“寒冷”之意),新巴尔虎蒙古族1734年由外蒙古迁来之后改称为“都兰哈拉”(蒙语“温暖”之意),后又图吉祥将此山称为“白音孟和”(蒙语“富饶常存”之意)。清乾隆四年(1739年),新巴尔虎蒙古族开始祭奠白音孟和山,为表达崇仰之心将山名改称为“宝格德乌拉”。 
  1736年,新巴尔虎右翼四旗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用牛车将原来安置于宝格德乌拉山上的博的墓冢迁移至名为“达杆德勒”的山上。1740年农历五月初十,新巴尔虎右翼开始祭祀宝格德乌拉山。1741年开始,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时间固定在农历五月十三日,称为“五月祭山盛会”。1850年开始,新巴尔虎右翼、左翼八旗开始共同祭祀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时间固定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三,称为巴尔虎八旗的“友好盛会”或称“七月祭山盛会”。至今,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每年仍举行两次,其中,农历五月十三由新巴尔虎右旗独祭,农历七月初三由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共同祭祀,两旗轮班担任主祭。每到农历五月十三和农历七月初三,牧民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自发地聚集在宝格德乌拉脚下,男人们登上山顶祭祀敖包期刊网http://www.400qikan.com

 
,女人围着大山转三圈进行祭祀活动。随着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为方便女性游客及信徒,在宝格德乌拉山西脉的山峰上,专门搭建了一座“妇女敖包”,形状与主敖包相似,体积比主敖包小很多,是一座单独的敖包,没有敖包群。建立“妇女敖包”以来,仍有许多虔诚的女性信徒,依照传统的习俗,围绕宝格德乌拉山转三圈,以示对山神崇拜的虔诚之心。 
  宝格德乌拉敖包建在宝格德乌拉山山顶,由一个中心敖包和12个小敖包组成。其中,小敖包三个一组,排列在中心敖包的四周。中心敖包用石头堆成,中间插立幡杆,幡杆四周围插柳条,并在幡杆和柳条上系挂各色哈达及写有经文的布条。中心敖包四周的小敖包也是由石头堆成,其体积和高度都比中心敖包小很多,每座小敖包的中间立有幡杆,周围插有几根长柳条。每年祭祀之前,把前一次祭祀时装饰敖包的哈达、绸缎以及插立的柳条、套马杆等换掉,在祭祀之日清晨换上新的敖包装饰。 
  近年来,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活动的规模及其知名度在逐渐扩大。据统计,2008年,前来参加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盛会的信众及游客人数突破6万人次,刷新了过去几年同期历史纪录。目前,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已成为呼伦贝尔巴尔虎草原人民的盛大民俗节日之一,同时,也发展成为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重要的旅游项目之一。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活动承载着诸多巴尔虎蒙古族传统文化因素,完美地表现了蒙古人自古以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一)仪式要素 
  1.祭祀时间、地点及祭祀活动项目 
  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活动每年举行两次:一次为农历五月十三日,由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独祭;另一次为农历七月初三,由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合祭(主祭者为两旗轮流担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蒙古族敖包祭祀诵经音乐中的藏传佛教蒙古化因素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486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灯月缘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科技》 《江苏教育》 《中国制笔》 《幼儿教育》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昌吉学院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食品与发酵科技》 《煤炭工程》 《旅游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