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先访谈录:诗歌的红色年代

时间:2017-01-06 21:36:46 来源:论文投稿

访问者:姜红伟(诗歌史研究者,诗歌资料收藏家,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
  受访人:仲先(原四川大学中文系85级学生,诗人,现在四川省教育厅工作)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
  答:我是1985年入四川大学中文系,进校就加入了学校的新野诗社,当时社长是外语系的赵野,副社长是中文系的钟山、温恕,经常在四舍后面浴室楼上的咖啡厅和九三路上的留晓酒吧搞些活动,研究诗歌,修改会员作品等。
  问: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参与创办过诗刊和诗报吗?编印或出版过诗集吗?
  答:1987年起,新野诗社编印了《新野诗潮》,主编是温恕和我,大概出了三期。当时学校还有个启明文学社,社长是施卫东,我做过一段秘书长。后来的社长是我同学杨政。前面的师兄们毕业后,我回新野诗社做社长,同时兼任中文系征鸿文学社社长,主要参与的还有84级张宝泉,86级王强、罗继州,87级的苏岭、周庆等。
  从1985年起,我们诗社、文学社和成都地区其他高校的诗歌社团和诗歌爱好者一起,组织了每年一届,轰轰烈烈的“望江诗会”,到1988年连续举办了四届。主要是因为四川大学在九眼桥的望江公园旁边,所以叫“望江诗会”。
  1988年11月23日,《四川大学》报专版刊登了第四届望江诗会作品,介绍了新野诗社和中文系征鸿文学社,还配了一幅老师和朋友们欣赏我发表在《星星》诗刊上作品的照片,《四川大学》报后来又发了篇《仲先和征鸿文学社》。当时《星星》诗刊在在同一期上刊登了我一篇评论《新诗中的感觉和走火入魔》和一章散文诗《流浪的云》;《青年作家》在封二上登了我的一首诗《孤独的望江者》。后来安徽的《诗歌报》发表了我的一组关于土地的诗歌,并以我的诗句“土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编辑了一个栏目。我当时写的《早晨,是写诗的季节》获得川大诗歌大赛一等奖。
  问: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人们最热衷的一件事是诗歌大串联,您去过哪些高校吗?和哪些高校的大学生诗人来往比较密切最后成为好兄弟啊?
  答:当年,我和杨政常常去四川师大、四川音乐学院、西南民大,后来成为朋友,常常联系的有龚青春、阿苏越尔、沙马、何春等。也常常有外校、外地的大学生诗歌爱好者来找我们。
  记得有一个秋天,星期六下晚自习后,王强、罗开良、刘敬挺、夏玲、廖青、匡莉等,我们从后门出去,绕过河心村,通过到中和的路,从九眼桥回到学校时,起床的喇叭响了。那一晚的月亮很大很圆,我们沿途摸青,实际就是偷菜,收获一大包。第二天是周日,我们诗社理事会的朋友们在学校后面刘敬挺租的一个小房间里,谈诗歌,论人生,煮火锅,也煮我们的梦想和收获,以致又一个通宵达旦。中途,我睡了一会,醒来见大家笑语欢哥,红光满面,说我在梦里唱歌还打呼噜。
  问:回顾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答:我们的青春和友谊,诗歌和梦想,在九眼桥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至今,那红色、辉煌的大学生诗歌年代的记忆依然挥之不去,历久弥新。(姜红伟)


更多人物聚焦论文详细信息: 仲先访谈录:诗歌的红色年代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081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代写博士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国家智库》 《投资与合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前沿》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税收征纳》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