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大圣”缘何能成为全民热议文化现象

时间:2017-01-06 21:45:25 来源:论文投稿

  当中国致力建设电影产业大国和产业强国时,我们更要有与之匹配的电影文化尊严和电影文化品格。《大圣归来》到底还只是一部电影。但细想想,哪个国家的少年记忆中没有属于自己的“孙大圣”?就是一个个儿时的超级英雄,让一代代人完成了对人生和文化的认同。
  今夏,华语电影市场热闹非凡。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捉妖记》、《煎饼侠》在18日一天票房就达到4.4亿元人民币,创中国电影单日票房新高。《大圣归来》更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
  自吴承恩创造出这个仙石蹦出的猴子“孙悟空”,它的故事就在华人世界常盛不衰,也无数次走上银幕、屏幕。而这次,缘何一个落寞的“大圣”却在观众眼中成了“我们自己的大英雄”?
  《大圣归来》凭口碑热卖,到底是中国动画电影及相关产业的“分水岭”、“里程碑”,还是只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孤峰?
  更广范围讲,中国电影在创造票房的同时,还能不能产生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英雄?
  新华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访主创团队和文化学者,力图解码大圣现象的来龙去脉。
  “是时候让我们的猴子
  惊艳四方了”
  “是时候让我们的猴子惊艳四方了。”网友@ 路人Eita在《大圣归来》影评中这样写道。一句话的评论收获了4480个“赞”。
  影片中,孙大圣有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长脸,是一个末路英雄,失去了法力,内心迷茫无助;唐僧变成了前世的萌孩子“江流儿”;猪八戒变身成一只可爱的粉色小猪……对传统形象的大胆改编和其本身具有的鲜明东方元素,不仅让孩子目不暇接,更让成年观众沉醉其中。
  “电影讲述了用爱和勇气找回梦想,这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理解的内核。”导演田晓鹏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
  这个“巨人”就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这个成功的产品定位令《大圣归来》不仅在海外有影响力,在国内也瞄准“合家欢”市场。对于低幼的小孩子来说不怕看不懂,对于“80后”及更年长的观众来说,这是对自己童年记忆的致敬,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放松娱乐。
  此外,对文化经典进行贴合当下生活的改编,有颠覆但尊重,虽不拘泥,但绝不戏说。这样的故事内核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晓鹏说,要找回中国动画的自信,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有自我文化认同的底气。正是这份“初心”,让整个制作团队“八年磨一剑”,坚持要做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英雄”,做一个“全年龄向”的大电影。
  从筹备到制作的八年中,田晓鹏和团队成员光是“动态分镜”环节就耗时两年多。这令看惯了“五毛钱特效”的观众发现:无论是3D效果、画面构图,还是色彩设计、细节呈现等,《大圣归来》已经具备与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等一流影厂叫板的能力。
  当然,他们也赶上了好时候——“互联网+电影”时代。影片出品人路伟感叹道:“如果是两年前,《大圣归来》不可能取得这个成绩。”
  “互联网+”下的众筹模式为《大圣归来》“补给”了急需的资金。路伟当初在“朋友圈”发起众筹,称只要投入10万元,就可以在片尾署上投资人孩子的名字,取名为“给未来的礼物”。但令他意外的是,原定目标也就是100万元,结果却带来了100多位投资人,筹到金额达700万元。
  “互联网+”同样让口碑相传成为影片推广的新渠道。2014年6月,影片的音乐MV首先在“80后”、“90后”聚集的动漫弹幕网站发布,具有“国产动漫情节”的动画粉丝们构成了第一批未来观众群体。此后,剧组又在19个城市收获了一批影评人、明星、行业领袖的口碑。其中,马云手拿大圣玩偶为电影点赞的图片广为流传。
  电影上映后,在初期排片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同样靠以网络为载体的“口口相传”,完成了从粉丝群、业界领袖到普通受众的扩散。用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的话说,这对中国电影传统“产供销”体系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众筹、口碑等都必须服务于内容,而内容的核心是对观众的尊重。作为一部“合家欢”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也证明了要么闹,要么炫,要么猎奇,并不是国产电影的出路。不是讲大道理,同样可以传递主流价值,同样可以获得巨大的票房成功。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讲市场与正能量并不冲突。“真正好电影是能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必须有向上的力量。”
  影片投资方、横店集团总裁助理刘志江也认为,《大圣归来》的成功证明了“积极向上”和“走市场”没理由要被看做是相互矛盾的。“真正的大片哪个不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他反问道。
  中国动画电影打造
  全产业链路还很长
  动漫电影,其实只是电影产业中的一个分支。但却是全球电影大国都高度重视的、市场前景广阔、文化产业发展必然争夺的制高点之一。
  中国文化管理层和电影人,也从没忽视这个分支。从7月11日起一直到8月底,全国2000余家影院,将在早上9点至11点特别增设“动画,你早!”国产动画电影专属时段。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为国产动画电影拓展更多市场空间。
  早在2006年,财政部、广电总局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若干意见》。此后,大量动漫产业园在各地开花,动漫公司不仅享受房租、税收等方面的减免政策,还有政府补贴。
  然而,高居世界首位的动画产量背后,是国产动画电影原创性、创造力不足,更没有创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漫形象。
  在《大圣归来》之前,中国虽然不乏制作精良、口碑也不错的全年龄向动画电影,如《魁拔》、《秦时明月》、《龙之谷》等,但票房和市场表现都比较平淡。就连刘志江也坦承,投资动画电影有很大风险,按之前的市场规律,业界普遍认为《大圣归来》的票房不会超过8000万元。
  普遍观点认为,虽然中国动漫电影已经成为电影产业新的增长点,但是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动漫产业占GDP比重还很低,动漫观影市场、人群还没完全形成,高水平的动画人才匮乏。
  但田晓鹏认为,中国原创动画行业最缺的不是人才、技术和资金,而是“偏见导致的市场空间不足”,这往往会让原创作者“耐不住寂寞、看不到前景”。
  制作周期长、投资金额巨大是动漫电影制作必须尊重的规律。“投资人一定要容忍创作团队的‘慢’,创作团队也应该有坚持高品质原创的态度。”刘志江说。
  《大圣归来》能不能被看做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临界点”?业界的反应是乐观的。饶曙光认为,《大圣归来》从技术、想像力、亲和力等多个层面,都已达到大片的水准,“这可以说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
  也许是巧合,同档期同样火爆的《捉妖记》在真人电影中植入“胡巴”的可爱动画形象,成为另一类动画电影。
  国家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中国电影作品的多样化形态正在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这,也许才是大圣和胡巴火爆背后值得探讨的具有规律性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大圣归来》也让电影从业者看到动画产品链的市场潜力。马云拿的“大圣玩偶”已经断货多次,粉丝不断留言要求增加贴纸、磁铁、信纸、明信片、杯子、枕套等新产品开发,并调侃其为“史上第一个被催着赚钱的剧组”。
  这其实是动画电影成熟市场普遍采用的做法:在电影产品上座同时,同步完成全产业链的开发——动漫玩具、动漫服装、动漫游戏、舞台剧、主题公园……一系列衍生品都被统筹考虑。而全产业链打造对中国电影人来说,还有很长路要走。
  随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什么时候能有我们自己的“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能有和影片同步热卖的一系列衍生品?虽然,这是关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另一个话题,但希望这样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
  “超级英雄”的
  中国价值内核
  “孙大圣”再度横空出世,在令人看到了中国动画产业希望和路径的同时,更看到了发掘文化经典的无限可能性。
  仅从票房这个纯经济指标讲,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也颇有横空出世的味道。
  2003年,中国电影只有10亿元票房,只有美国的1%;去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296亿元,接近北美电影市场的45%-47%。十多年间,票房一直保持着35%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在创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文化英雄”方面还乏善可陈。
  中国的动漫观众,谁不对日籍的奥特曼、机器猫,美籍的钢铁侠、绿巨人耳熟能详?掰着手指数数本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漫画人物,多数人还是会想起50多年前创作的《大闹天宫》里的“美猴王”。
  反观第一电影大国美国,无论是本土作战,还是拓展海外,特别是他们非常重视的中国市场,打出的牌之一就是用好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形象,比如功夫纯正的熊猫、讲一口流利英文的花木兰。
  但这些影片中,虽然中国元素触目可见,核却还是美国文化。
  在田晓鹏看来,熊猫阿宝就是一个纯正的美国人,他的肢体语言是含蓄的东方人物不会具有的。《花木兰》里对中国山水、人物的刻画颇有东方神韵,但情节上花木兰与任何一个迪士尼创造的公主没有区别。
  “中国动漫电影需要有电影产品本身的娱乐属性,更要有东方文化自己的态度。”田晓鹏把《大圣归来》视作对这种态度的阐释,“尤其我们的故事内核是《西游记》,可以欢乐,但不能戏说。”
  饶曙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光西游记就有无限空间。这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为当下提供了很多可以转化为形象椽笔的宝贵资源。
  在这种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嫁接的过程中,《大圣归来》不仅国内看好,海外同样看好。据悉,电影《大圣归来》已经与亚洲周边多个国家签署了出口协议。此前,它还在戛纳以210万美元创下了中国动画海外销售的最高纪录。
  在电影界,所谓IP(知识产权),是指一个形象或一个“故事核”,比如擎天柱、钢铁侠、机器猫等。饶曙光说,文化IP是经过若干年积累,生根于所在国文化、价值观的一种符号,往往承载在某个固定形象中。
  中国传统IP相当丰富,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等,都是历经千年、浸润中华文化基因和价值观的“超级IP”。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中国致力于建设电影产业大国和产业强国时,我们更要有与之匹配的电影文化尊严和电影文化品格。“说到底,各国强势IP的传播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说。
  《大圣归来》到底还只是一部电影。但细想想,哪个国家的少年记忆中没有属于自己的“孙大圣”?就是一个个儿时的超级英雄,让一代代人完成了对人生和文化的认同。
  归来的大圣随着档期的结束,只会成为记忆。再往大了说,其实也只是流行文化中一个新的符号,虽然大家期望这个符号的生命力更持久、更难忘。
  而对于中国电影,或者更广义的中国文化来说,更多的“超级英雄”的到来才是大家的期盼。
  对此,华沙电影节主席斯塔凡·劳丁说过一句话:“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讲,其实你们有十三亿个故事可以讲。”(据新华社电)


更多原创资讯论文详细信息: 《大圣归来》:“大圣”缘何能成为全民热议文化现象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084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电商对商业地产的冲击 长沙铁道学院是几本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前沿》 《临床肿瘤学杂志》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投资与合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国家智库》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税收征纳》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