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抓住读者才有生命力

时间:2017-01-06 23:12:02 来源:论文投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在书店里逛期刊,文学期刊总是最为朴素低调的那一类,与全彩印刷的时尚、财经、新闻期刊相比,从形式上看,以文字为主、黑白印刷的文学期刊带着更多上世纪的影子。
  对于文学期刊来说,远离了文学没有出路,远离了时代亦然。因此,在数字阅读颇为流行的今天,我们看到,文学期刊用坚守与拓展回应着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首发在文学期刊上的好文章,出现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与手机应用中。
  在融合发展的当下,一些品牌文学期刊借助新传播渠道重新焕发生命力,他们用行动见证着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性。
  坚持办刊理想与标准
  面对不可避免的冲击与挑战,文学期刊需要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对此,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近期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表示,文学期刊需要有一定的定力:在宏观层面上,要有立于“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的文化自信,基于“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的文学自信;在微观层面上,要有对刊物属性与特点的清醒自知与充分自信。《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充分感受到品牌文学期刊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自信。
  “2014年是《当代》创刊35周年,我们回首看,《当代》从1979年创刊至今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是一致的。”《当代》杂志社社长孔令燕告诉记者,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当代》办刊的核心理念一直没有改变。2014年办刊定位被重新定义为“文学记录中国”,正是《当代》长期以来关注现实主义创作、突出文学在社会发展中责任担当的体现。
  王蒙的《芙蓉镇》、刘心武的《钟鼓楼》、阿来的《尘埃落定》、王跃文的《国画》、贾平凹的《古炉》……30多年来,发表在《当代》上的文学作品记录了时代的热点,呈现了人民生活变化的轨迹。在孔令燕看来,虽然发表文学作品的平台越来越多,但传统文学期刊具备一个相对固定的读者群,而网站、微博、微信等陆续出现的新平台,能够让更多读者开阔眼界、关注传统文学。
  “《人民文学》是一本纯文学期刊,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不变的。”《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向记者表示,《人民文学》致力于把语言、艺术、故事等方面探索出的最高标准文学成果呈现出来,不看通俗市场的需要。
  与此同时,《人民文学》也极力拓展边界,从文学角度,争取与生动、丰富的时代相匹配。发表科幻小说、武侠小说,出版儿童文学专号,挖掘新人作品……施战军向记者介绍了一系列放宽眼界的动作。对待新媒体,《人民文学》也是抱着同样的态度,着手相对较早。
  “文学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亘古未变,但任何时代都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今天,在新科技发展、新生活展开的情况下,我们的文学表达、呈现,包括文学载体,肯定会相应调整,尽力把精挑细选的好作品,抓住更多可能性,让更多人看到,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布局新兴传播渠道
  “要努力探索与新媒体的有效合作,寻求并拓展文学期刊新的发行与传播途径,实现文学期刊的发行、传播、价值与利益的最大化。”《北京文学》主编杨晓升在近期接受《文艺报》采访时的表述,准确概括了如今文学期刊在融合发展方面的态度。
  《花城》在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并在发行、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有了微店、天猫店,大家又站到了一个起点上。”《花城》主编朱燕玲介绍说,期刊发行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仅仅依靠邮局发行是不足的,如今花城出版社在微店、天猫店等逐渐产生效果,《花城》的订数也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号也在帮助《花城》扩大影响。点开《花城》的微信号,用户可以看到《精彩回顾》《我要订购》《我要投稿》等栏目,这样的设置建立起一个面向读者与作者的开放平台。“微信吸引了一批潜在的作者关注,它可以让人们了解期刊的倾向性,让新读者从中看出,这份期刊是否适合自己。”朱燕玲说道。在一些基本项目之外,花城出版社以《花城》资源为中心搭建的“花城多元融合传播运营平台项目”,也很值得文学期刊业关注。该项目的目的在于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目前仍在持续开发中,未来将由此项目延伸出30个子项目。
  “我们在数字化方面,做得比较完整。任何数字化平台,对于期刊的形象、品牌、利益没有伤害,我们都乐于尝试。”孔令燕表示,《当代》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的初衷在于,利用多种平台推送期刊,是希望能够有更多读者可以接触到更多优质文学内容。
  除了建设官方网站这个展示内容的自主平台,《当代》在与龙源期刊网、掌阅、中国知网、亚马逊等付费阅读网站的合作上,表现比较突出。“根据龙源期刊网、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当代》一直在纯文学期刊领域名列前茅。”孔令燕表示,《当代》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两年多时间,如今已有4万多粉丝,它是《当代》反映文学界动态的平台。例如,在杨绛去世时,《当代》第一时间推送了纪念文章,点击量一天就达到了6万多次。“这个平台方便、及时,可以吸引更年轻的读者。充分利用起来,能取得比较可喜的良性发展。”孔令燕说。
  把握“新”时代脉搏
  《人民文学》不仅拥有微博、微信等平台,还创办了“醒客”客户端,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促进了刊物与读者之间的深层互动。近期,“醒客”正尝试和微信阅读对接,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受众面。“新媒体为期刊上的内容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我们会主动适应,但不会故意妥协。”施战军表示,新兴科技的发展是很难预测的,不管未来会出现何种情况,文学期刊都应该有信心,根据媒体特质,把好的内容融入其中,让更多人看到。
  施战军分析,《人民文学》拥有稳定的读者群,他们都是喜欢文学、有文学梦的人,其中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中青年读者相对更多。“培养青年作家、读者,一直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未来《人民文学》和青年读者的互动会更多。”施战军表示,读者能从《人民文学》中看到很多青年作家的新作,这是对于同代人阅读的一种呼应。2017年,《人民文学》将继续回应青年读者需求,设置不定期栏目《90后》,征集青年作家的作品。
  在与读者互动方面,《花城》举办的“花城雅集”文学沙龙已经逐渐形成品牌。朱燕玲告诉记者,这样邀请作家对谈的活动将持续举办。通过文学沙龙、微信等平台上读者的反馈,朱燕玲发现,读者对成熟的文学标准是有共识的,他们和《花城》一样,特别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创新性。针对此,《花城》明年会增加适合年轻人口味和兴趣的新栏目,发现年轻作者,同时进一步吸引年轻读者群。
  在采访中,几家期刊的受访对象都向记者表示,现在的大环境要比10年前好很多,网络和新技术带来更多的是促进——读者逐渐年轻化,更关注优质文学。面对当前的环境,孔令燕希望《当代》的编辑们能够用开放的心态作期刊,不划定太多界限和圈子,每天工作时想到的是为中国文学做事,目标更高、更长远。同时,对于出现的新事物不惧怕,不拒绝。


更多文化播报论文详细信息: 文学期刊:抓住读者才有生命力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109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坚守个人干净这条底线 旅游资源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人才开发》 《琼州学院学报》 《陕西环境》 《西藏艺术研究》 《造纸科学与技术》 《深冷技术》 《中国民间疗法》 《稀土》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