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杯第四届西部文学奖授奖词

时间:2017-01-07 05:00:42 来源:论文投稿

小说奖
  邱华栋《李渔与花豹》(2015年第4期)
  邱华栋主张以一种工匠精神来写小说,那就是厚积薄发、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从都市小说到历史小说,既是一次华丽转身,也是文学精神的一脉相传,更是小说艺术探索中的自我革命。他的历史小说,注重声音感和现场感的寻找,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筑出万花筒般斑斓的文学世界。获奖作品《李渔与花豹》中,李渔与花豹互为镜像,李渔即花豹,花豹即李渔。二者通过对李渔一生中典型片段的回忆,追问了生命的意义,呈现了明末清初这个巨大历史时空中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轨迹,弥漫着一股令人伤感的虚幻气息。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历史是另一种现实。作者以短短数千字容纳一个时代,写出了“小说中的小说”。
  董立勃《下雪了以后》(2014年第5期)
  董立勃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小说家,他的写作以“好故事”为基点,讲记忆中的故事、团场的故事、身边的故事,语言简洁,叙事从容,寄寓深远。“下野地”系列构成其故事体系的核心和亮点。故事背后,体现出讲述者的耐心、写作自觉和文本自信。“下野地”系列以另类书写之风,实现对军垦题材宏大叙述的突破。获奖作品《下雪了以后》有着精致的小说结构,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讲了一个并不轻松的故事,它超越叙述层面,探究人深层次的伦理问题,同时掺杂着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诗歌奖
  阿信《阿信的诗》(2014年第11期)
  阿信在甘南写作,为自己建立起“一个相对僻静的坐标”。他的诗歌打动我们的首先是一种“安静”的品质,在现象过剩的喧嚣时代,这种品质难能可贵。这是身处边缘地带的诗人可能拥有、并且能够拥有的内心的镇静和安详,它与地域性、宗教感、自觉意识有关,写作教人谦卑,亲近本源,体验到的却是人与万物交融的神圣、欣悦和庄严。获奖作品《阿信的诗》仍是西部经验的延续,具有极强的瞬间感、敏锐的感受力和精准的抒情性,于贫乏中发现丰饶,于细微处呈现生活的诗意。
  南子《南子的诗》(2014年第7期)
  南子是国内70后女诗人中有代表性的一位。早期用一种梦呓般的调子写诗,诗歌呈现出一种恍惚迷离的抒情气质。她似乎倦于向外部世界挺进,仿佛受到惊吓而转身向着内心深处狂奔。“自我”在南子笔下是一个大主题,显现向内挖掘的清晰维度,敏感、细腻、内化、幽微,要完成的是“与自身的辽阔的聚会”。获奖作品《南子的诗》代表了从“走散的人”到“疑问集”的行进状态,一种“南子式的抒情”扑面而来。女性的生命意识,以及个体的孤独感,逐渐向着世界敞开,面对现实生发的疑问或追问,使她的诗产生了重量。
  散文奖
  罗伟章《发现你自己》(2015年第1期)
  罗伟章身为小说家,也是散文写作的好手。其散文作品,充满了个人的思考、敏锐的感知、切身的生存体悟,同时构成了对小说写作的反观和呼应。于两种文体之间自如切换,扩展了写作的疆域,也契合他“文学没有边界”的追求。获奖作品《发现你自己》是小说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青春箴言录,充满了内省、洞察和启示。父亲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学会自我修正、自我建设、自我完善,活出宽度和深度,活出格局。由电影而文学而读书而写作而为人交友,涵括人生种种,言辞恳切,微言深意。这篇家书更珍贵的意义还在于:它经由真诚、质朴的文字,让我们产生感
  同身受的共鸣。
  黄毅《疼痛史》(节选)(2015年第11期)
  黄毅出道于诗,成名于散文。他的散文作品,有着诗的魂魄与内核。长期的边地生活,使他对新疆这片土地熟悉有加。漫游、观察、沉思,既是生活方式也是写作特点。辽远与苍茫,化为笔端的自然倾泻,并带来边地物象的力感与冲击。他在西部空间发现“新疆时间”,流连于地域背景给予人的诸多启示。《疼痛史》是一篇有随笔色彩的散文,写出了自我和他人的痛,人世的痛。不是狭隘的痛,而是广义的痛。面对疼痛的挣扎与绝望、持守与忍耐,才是人类命运的真实写照。
  评论奖
  张清华《林中路:诗学笔记》(2014年第10期)
  张清华是一位具有宽广批评视野、鲜明批评风格和坚定批评立场的文学批评家,一直以其敏锐的感知迅捷有力地介入时代,介入我们博大和复杂的文学。他对小说、对诗歌、对我们这个时代很多重大和迫切的文学问题的回应,都曾产生重要影响。他的文字兼备学思,充满才情,形成其熠熠生辉、风格独具的批评文体。获奖作品《林中路:诗学随笔》集中体现了张清华的诗学。张清华以其批评家的诗学,凸显着他对诗与批评的双重自觉和他对我们这个时代诗的承当。
  张书群《回归·坚守·超越——董立勃小说的特质和意义》(2014年第8期)
  张书群是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师从程光炜先生,其专着《莫言创作的经典化问题研究》及一系列理论文章,是“实证求是”的治学精神和“经典化意识”的凸显。在为数不多的新疆青年批评家队伍中,他是勤勉奋进、成绩突出的一位。获奖作品《回忆·坚守·超越——董立勃小说的特质和意义》系统论述了董立勃小说的美学特征、创作转型及对当代文学的意义。文笔从容流畅,理论扎实,建立在细读文本的精准分析之上,是“实证求是”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张书群英年早逝,事业未竟,令人惋惜。我们将本届西部文学奖的评论奖授予他,既是对他文学研究的肯定与褒奖,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翻译奖
  钟志清“阿摩司·奥兹小辑”(2015年第5期)
  钟志清是第一位在以色列获希伯来文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系国内为数甚少的英语、希伯来语兼通的专家。多年来,她潜心于对以色列文学的研究和介绍,着译颇丰,尤在对阿摩司·奥兹的推介上见其功力和热忱。奥兹是以色列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他的写作寓冷峻的哲思于悲悯的情怀,在文化渊源上呈现出一定的混血性特征,其出色的文学天赋和成就引世人瞩目。获奖作品“阿摩司·奥兹小辑”是对《陌路》和《亲属》两篇小说的翻译,钟志清的译文准确、逼真、贴实,流畅地在汉语中还原了作者在叙事文体中所展现的精湛的语言艺术,让一颗孤独、失落的现代灵魂在语言的游走中再度焕发出诗性精神的光芒。
  (由《西部》杂志社提供)


更多文化播报论文详细信息: 喀纳斯杯第四届西部文学奖授奖词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210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旅游策划 发表论文网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科技创新与品牌》 《世界地震工程》 《甘蔗糖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轻兵器》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山东农业科学》 《经济学动态》 《对外经贸实务》 《现代电影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