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先后雇佣8人成立两家公司,在未取得出版许可证的情况下,冒用合法期刊出版单位的名义,许诺为作者刊登文章并收取版面费。王某先后擅自出版多种期刊,在2014年1月至10月间,收取版面费1200余万元。近日,此案在北京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王某被控非法经营罪。
早在2010年,就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学术期刊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有论文发表需求的人数却达到1180万。要彻底清除期刊乱象,除了要在事后对这种以版面敛财的行为予以惩戒,恐怕更多还要从清理强大的论文发表需求这一源头入手。
当前,高校、医院、媒体、科研院所等等,甚至包括党政机关,哪里有职称评选,哪里就有论文发表需求。除了花钱买版面、期刊造假等行为之外,也出现了代写论文的“产业链”。其危害,还不只体现于增加了期刊领域的乱象,更表现在各式论文的泛滥,严重弱化了学术论文的严肃性。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
无处不在的论文发表指标,指向的是当前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倾向。机械的论文考核做法,不仅使得论文未能起到真正有效的考核作用,反而给一线工作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不少人陷入要么“买版发论文”,要么被淘汰出局的两难之境。而论文发表数量成了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还是学术行政化的具体体现。比如,在一些高校或科研单位,发表论文的数量往往成了一项重要政绩。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而就在上个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提出要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希望这些改革能够加速推进,真正减少现实中的论文发表需求,从而抑制期刊市场的“野蛮生长”。
要真正令全社会走出论文依赖,还得多管齐下。优化人才评选机制,改革职称评定标准是一部分,推进职业资格认定的简政放权也同样重要。而在高校和科研领域,则要进一步推动科研与学术的去行政化,真正实现“让学术的归学术”,保障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地位,同时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实行零容忍。当全社会对于论文的需求变得理性,期刊市场自然会清风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