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读研三的小王反映,此前他在一家叫学术期刊交流网的网站上投递论文并交付1750.1元后,网站承诺9月将其论文刊登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然而,小王的论文并未如期刊登,数次要求退款并未成功。相关刊物的编辑部工作人员否认与小王投稿的网站合作。(10月11日《北京晨报》)
花钱发论文,多么熟悉的老梗。任凭时光流逝,容颜变色,中国学术圈依旧还在泥淖中挣扎,论文抄袭、造假、代写的歪风越刮越烈,洗心革面从头做人的决心成了口号,甚至见不得光的金钱交易也成了整个圈内的“明规则”。久之,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学术圈就“眼看他楼塌了”,人们也就很难再对其怀有一颗尊敬之心。因为只要有钱,学术圈的底裤想怎么脱就怎么脱,论文的质量也不再是发表的首要标准。
此次小王同学虽上了骗子的当,钱没了,论文也没发表成,于他而言是个体的不幸。但对整个学术圈而言,则是一种大幸,因为少了一篇有很大几率为劣质产品的论文,学术圈的环境也就清洁了一点点。
新闻中相关刊物声称稿件发表要求严格,采用率只有7%左右,小王受骗只和学术期刊交流网有关系,那么笔者也就不好随意去揣测或断定该刊物有过收钱发表论文的过往。但在花钱发论文这个“生意”里,小王作为买方是不折不扣的存在。再加上笔者对周围同学的观察,作为卖方的刊物通过出卖版面收受财物亦是毋庸置疑的存在,数量不在少数,也不乏省级期刊,如西南某省、东北某省的某些期刊笔者曾亲眼所见,而其报价低者不过一篇五六百元。
当然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心甘情愿掏钱给各类期刊,必有所求,或为评职称,或为毕业,或为评奖学金。参与者心知肚明,甚至某些学校教师就直接点出花钱就可发表论文这一“六脉神剑”,以使学生不要为论文的发表犯愁。压力和诱惑下,从之者众,趋之若鹜,笔者一半的同学就通过花钱的方式成功入驻知网等学术期刊库,也算在学术圈里留下了名字。
在这里,笔者无意过分批评同窗,每个人都有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就如被骗的小王一样,若没有论文的硬性考核,没有论文决定一切的学术惯例,他们也就不会做出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中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成了世界第二,年发表论文过百万篇,被引用率却低于世界平均值,论文数量和质量没能同步增长当同这种花钱发表论文的恶习有着一定关系。
最近,中国学术圈正忙于探讨韩春雨论文结果的真假,这是关中国学术的名誉,但对花钱发表论文却渐渐习以为常则实在不应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可是先人留下的智慧。韩春雨“诺奖级”实验结果若是造假,中国学术圈自会颜面扫地,但当越来越多的论文是通过付费刊印的,学术圈的底裤估计也就很难再穿起来了。(褚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