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笔下的泉州”文学研讨会举行

时间:2017-01-07 21:20:02 来源:论文投稿

来源: 台海网
  泉州 黄永玉文学创作起步的地方
  黄永玉与闽南有着一段深厚的渊源。1937年秋天,十二岁的黄永玉因战乱从家乡湘西凤凰辗转到厦门集美求学,之后又奔波于安溪、德化、泉州,在此度过了八年岁月。2009年,他以其一生经历为题材,创作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该小说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小说讲述了他背井离乡,辗转闽南求学的八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二部《八年》用了长达20多万字的篇幅,并配上作者亲手绘制的121幅插图,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泉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土人情,也把他对泉州的温暖回忆再次呈现给当下的泉州人。
  “今年3月18日,黄永玉的长篇小说《八年》上卷本首发式暨插图展在安溪文庙举行。”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作家李辉说,黄永玉和安溪有一段渊源,他早年就读集美学校,抗日战争时期,为确保师生安全,集美学校1938-1946年迁移到安溪文庙。随校转学后,黄永玉在安溪度过两年多的求学时光。
  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说,离开安溪,黄永玉又相继在德化和泉州老城区生活了将近六年的时间,泉州的独特历史、海丝文化、风土人情,都深深吸引着少年时期的黄永玉。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说,泉州不仅是黄永玉从事艺术创作的重要起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八年》这部小说的活力、生机和魅力,来自于黄永玉始终保持的少年心性、保有打量世界既好奇又挑剔的眼光,同时也细致展开了东南沿海和泉州一带人们的生活样貌、人情与风俗。
  作品 热爱众生饱含世界情怀
  被誉为“一代鬼才”的黄永玉现在已经93岁高龄,他用手中的画笔和刻刀创造了一个个丰富多彩、斑斓绚丽的艺术世界。他是1980年和2016年两枚生肖猴票的设计者。此外,黄永玉对文学也十分热爱,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曾不止一次说:“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位的”。
  文学爱好者李以健先生表示,黄永玉的文学创作如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有感而发,语言受感情的驱使,往往不拘一格,别出心裁。他涉足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不同的领域,拓殖出了一片别样美丽的神奇天地,比如《密泪》、《这些忧郁的碎屑》、《江上》等名作。而他的散文集中的另外一些作品,却又宏论博发,读之不禁令人慨叹再三。
  “黄永玉曾说自己最大的爱好不是绘画而是文学,文学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绘画第四,之所以把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绘画上,是因为绘画可以养活其他三个爱好,而其他三个爱好不能养活自己。”泉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吴素明说,黄永玉用幽默的言语道出了人生实情,可以说,文学是黄永玉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他不仅在画坛上成就非凡,而且在文坛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受自身及时代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黄永玉的文学创作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所以他的文学作品没有追求严格的创作格式,不追求语言的细雕浮华,遣词造句也很随意。在文学创作中,黄永玉留给人们的是自然的真实:自由自在、不拘一格,而且叙事幽默轻松、抒情委婉多思、感慨议论率真坦诚;在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中,黄永玉向人们展现出了自己另一种人生超越:亦画亦作,不仅要在绘画上追求艺术的真实,而且要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留下艺术美的痕迹。
  “黄永玉的作品画面感很强,真挚有温情,富有哲学思辨和人文关怀。”华侨大学何强毅老师表示,黄永玉的作品热爱众生,有世界情怀,而这种热爱、这种情怀正是从泉州开始,是泉州博大的胸怀培育了他,是泉州这片肥沃的土壤滋养了他。(记者 曾广太)


更多文化播报论文详细信息: “黄永玉笔下的泉州”文学研讨会举行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430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风能利用论文 法律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粉煤灰》 《中国中药杂志》 《政法学刊》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 《能源基地建设》 《当代幼教》 《商务奖励》 《鄂尔多斯文化》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