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化传播”盛行的今天,手机上却掀起一股“读诗热”,越来越多的人每天打开“为你读诗”“诗歌音像馆”“诗词宝”等APP,除了听名人明星、诗人学者吟诗诵读,自己也可借它吟诗作词。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互联网+”时代,当诗歌与网络等新技术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诗歌视频音频化、古诗词格律修正、自动写诗软件、线上诗词大赛……连日来,记者走进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广电网络公司等进行采访,一睹诗歌遇上互联网后发生的“裂变”效应。
当古诗词配上了人工智能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9日清晨,35岁的王志维一如继往挤进武汉地铁4号线中南站,约30分钟后到范湖站时,他已借手机软件“诗词宝”背熟了杜甫的五言绝句《公安县怀古》,并顺手点评了一首好友新写的格律诗。
学诗、写诗、评诗,打开“诗词宝”软件,不仅能根据用户要求,定制每日学诗计划,还可以创作诗歌、点评诗歌。刘志维说:“利用乘地铁上班的时间,我已背熟20多首唐诗了,很有成就感。”“我们引进了智能算法,来帮助用户判别自己创作的诗词是否押韵,解决这个古体诗词创作爱好者经常遇到的难题。”湖北广电网络公司“诗词宝”软件开发负责人介绍,“诗词宝”收录唐诗、宋词、诗经、乐府等古诗词1.3万多首,可供用户学习背诵。如今,技术团队已研发出辨别诗词格律的智能算法,既可判断新创作的古体诗是否押韵,还能纠错,提供格律正确的备选字词供创作者挑选。
技术团队还在进一步研发新功能:只创作一句诗,“诗词宝”能帮你续写,从而成为一首整诗。这一功能正在完善阶段,明年有望推广使用。“诗词宝”10月9日正式上线。仅一个月,不仅获得诗词爱好者热捧,也获得聂绀弩诗词研究基金会的青睐。目前相关各方正筹备明年在“诗词宝”上开展“聂绀弩诗词奖”线上比赛,通过月赛、年赛方式,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弘扬优秀文化,让中华诗词能时尚地走进移动传播时代。
让诗人在手机里朗诵作品
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新体诗呢?长江文艺出版社去年7月开始策划、制作微信公众号“诗歌音像馆”,由诗人读自己的诗、介绍自己的创作背景。
与火爆网络的“为你读诗”邀请明星读诗不同,“诗歌音像馆”突出诗人“在现场”,也就是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而且视频化,由诗人解读自己的作品,在移动传播时代为中国当代诗歌留下宝贵的影像记忆。
“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用手机打开第3期“诗歌音像馆”,可看到我省诗人张执浩的诗作《高原上的野花》视频,在饱含深情地朗诵之后,张执浩讲述了他创作的过程,带读者踏上他的心灵之旅。
“现在手机诗歌软件很多,其实最核心的,是如何对诗歌作出选择、对读者进行阅读引导。”长江文艺出版社诗歌出版中心编辑谈骁介绍,“诗歌音像馆”每周推两期,诗歌选自《中国新诗百年大典》中各个时期诗人的代表作。
当前,类似的诗歌公众号不少,“为你读诗”创始人潘杰客表示:“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当今社会的诗意情怀正越来越浓,形成氛围了。文化产品越多,沟通也越多,对社会价值的建构有积极意义。文化没有竞争,文化产业才有竞争。我们希望这个社会有更多追寻灵魂与价值的文化产品涌现。”(记者 别鸣 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