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对户外空间设计的影响

时间:2017-01-17 12:16:11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建筑是人所创造的用于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然而,大量的建筑拔地而起,只能有力证明了建筑的功能主义。而建筑的服务对象是人,以人为本才是建筑的宗旨,建筑师应真正关心人的心理与行为,了解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点。本文从人的活动、人的心理与场所设计、活动与空间三个方面论述了人与建筑和空间的关系,旨在探讨以人为本的设计。

[关键词]行为;心理;活动;户外空间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都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所有的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初衷都是这样的。尽管目前无论是建筑师还是规划师都在鼓吹以人为本,城市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宜人城市,建筑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宜人建筑等一系列能体现以人为本特点的宣言。但是,现代的设计师没有基地现场的亲自体验,仅靠程式化的设计院办公设计不在少数,所以他们所谓的宜人,未必真正的宜人。规划及建筑的设计是由人的行为及活动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讲,我们的设计不能仅局限于功能主义,应当对空间中的人们给予关注。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公园小路或步行街背靠背的座椅中,面向道路的座椅总是坐满人,而背向道路的却很少有人光顾;人们总是不愿意走天桥或地下通道而选择跨越围栏通过马路;同样是广场,有的广场上挤满了人,而有的广场却空空如也,这些问题都值得做设计的人去思考,即人的行为与活动,从而营造舒适有秩序的城市及建筑公共空间。

一、人的活动

促进活动的发生是以人为本的关键,就需要了解人的行为与活动特点来进行设计。人的户外活动不外乎有以下三种:(1)必要性活动。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如上学、上班等。(2)自发性活动。只有户外条件适宜才会发生,如散步、晒太阳等。(3)社会性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依靠人们的参与,如儿童游戏、交谈等。很明显,如果户外环境质量好时,自发性活动会增加,社会性活动也随之增加。人们多数都喜欢在晴朗的天气去锻炼身体、散步、晒太阳等,人们在户外空间停留,这就提高了社会性活动发生的概率,阴雨绵绵的天气会使得各种活动也随之减少。

公共空间里的人总会选择有人活动或人多的地方聚集,因为从根本上讲,人和人的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成为了人们感兴趣的因素。当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时,总会有旁边的人也想凑过去一看究竟,其实就是“人往人处走”这样的一个道理。同样,步行街之所以诱人,会令人流连忘返,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玩具、服装、报亭都有吸引人的物品,有让人有可看的东西,才会引发人们的驻足围观,产生人流的聚集,从而也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活动。相反,城市主要道路或城市快速路很少有人驻足交谈,人们只想匆匆走过,离开这样一个充满汽车尾气的快节奏的场所,在这样的环境很难会有社会性活动的发生。活动的发生离不开户外的气候条件、户外环境的节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强度,高强度的接触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从而产生越来越多的活动。

二、人的心理与场所设计

场所设计是与建筑师息息相关的,那么何为场所,一个简单的仅供人们进出的空间是不够的,还得必须让人们对空间中的活动留恋不舍,这也为活动的产生提供了契机。这就是说如果一个空间能使小坐、散步、观赏、停留、交谈、倾听等成为乐事,那么就会引发大型活动和人流的聚集。步行是必要性的活动,步行空间的品质决定了人流的大小,空间品质越高,人流也就越大。从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我们知道街道宽度要适宜,空间太大,会显得分散感强,太小则显得局促,心理感觉压抑。同时路面铺装材料对于步行来讲相当重要,如卵石、砂子及其他凹凸不平的地面,有的时候会令走在上面的人不舒服,所以公园的步行道和商业街的步行街的铺装是不同的。对于步行路线来说,人们总喜欢抄近道,而设计师为了设计,为了艺术,有时总会做一些拐来拐去的道路,致使草地变成了新的道路。故在设计中要仔细设计路线,线路设计不要让步行者看到远处的目标,但又要保证大方向朝着目的地,遵从短捷原则。当设计开敞空间的步行线路时,横穿或走进空间的中心一般都会令人不自在,而沿空间的边缘行走既可以让人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部空间。而且,对于不同的高差,人们总会认为选择一开始往下走要比一开始向上爬要容易些,所以在城市中设计过街通道时,最好采用地下通道,而不是天桥,至少人们可以以向下走作为开头。

驻足停留在各种各样的场所都会发生,一般最受人们欢迎的场所是沿建筑立面的区域和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的过渡区,因为在那里,人们可以同时看到两个空间与两个空间所进行的活动,所以沿街的柱廊、雨篷或遮阳棚往往是人们驻足停留的地方,这样既可以驻足观察又不会使自己处在众目睽睽当中,对于观察者来讲,保证了一定的私密性。对居民来说,建筑物的凹处,后退的入口、门廊、回廊及树木都起着同样的作用。在逗留区域中,人们总会选择在建筑凹处、转角、入口或靠近柱子、树木、街灯之类可依靠的地方停留,这样在小尺度上限定了休息的场所。小坐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为人们的小坐和交流创造了许多条件,但人们总喜欢那些沿建筑四周和处于空间边缘的座椅,位于空间中间的座椅则很少有人光顾,所以良好的座位还需要有良好的朝向和视野,同时座椅所处的空间能够为人提供亲切、安全和良好的微气候。同样,座位不仅局限于凳子和椅子,台阶、楼梯、矮墙、箱子等,都可以作为辅助座位来使用。例如,在威尼斯所有的城市小品中,街灯、雕像、旗杆以及建筑的外墙面都是可以让人小坐一会儿的,威尼斯整个城市都是可以坐的,这也丰富了城市空间生活,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与活动的发生。为了创造宜人的场所空间,只有在逗留条件与步行的外部环境相当好时,从物质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最大限度的创造优越条件,消除一切不利因素,活动才有可能发生。

三、活动与空间

人与人的交往不是完全在某一特定的建筑形式下进行的,当然交往要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同样兴趣的人可以从陌生到熟悉,发展为密切交往。建筑师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设计创造适宜条件来鼓励交往。比如说在城市当中,家庭成员可以在客厅内相聚,住宅组团的居民在该组团的广场相聚,小区的人则相聚在小区广场,不同地点的人可以相聚在城市广场或公园。建筑的规划布局,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要与社会结构相适应。在视觉上,住宅围绕广场或街道以物质形式表现了社会结构;功能上,通过层次的划分建立起了室内外的公共空间,支撑了社会结构。按照私密的程度,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这是与空间形式的逐步细化和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的。

公共空间方便所有人的交流,半公共空间则是同属于某一地区的人的交流空间,半私密和私密空间则使人的心理具有安全感。在建筑布局的规划设计和室内外空间设计中,首先要了解人对于外物的知觉和感知的方式及范围。在观察事物时,人的水平视域总要比垂直视域要宽得多,所以理想的观看对象须与观众保持在同一水平面的前方。人通过耳、鼻、眼和皮肤完成的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当人与人之间共同兴趣和情感加深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也会缩短,通常最适合交流的距离是3.25m。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曾经在《建筑语汇》一书中看到交往与空间的关系,有无隔墙,人与人交往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是否在同一标高,建筑小品的摆放等,都直接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反过来,建筑的室内外空间布局的设计直接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的行为为基准来进行设计。

四、结语

总之,一个理想的空间是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目前,城市中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但人与人也变的冷漠,这除了人和社会本身的原因以外,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双重防盗门、各种防盗措施、到处是车辆的居住小区,这样的规划设计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割断了。建筑及户外空间设计需考虑人的行为与心理感受,以人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张晓健.建筑尺度与人的心理[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报,2009(2).

[2]范剑才.在建筑设计中人的心理、行为因素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2(2).

[3][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侯天晴 王秋晨 袁媛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人的行为对户外空间设计的影响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049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教育教学论文 喀什师范学院

相关论文

医学试题及答案

论文百科2017-05-09 12:02:38
相关学术期刊
《江河文学》 《脊柱外科杂志》 《世界林业研究》 《中国牦牛》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科普童话》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散文选刊》 《中国海商法研究》 《钢铁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