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管导管护理
密切观察气囊,如发现气囊呈充盈状态,当立即上报处理,以防气囊在过度充气的状态下增大对气管壁的压迫力度,从而引发溃疡、局部坏死。为了避免气囊过度充盈,需间隔12h释放气体1次,每次持续25min。在气囊放气之前,当彻底清除患儿口腔内、鼻咽部分泌物,以防分泌物误入气道,引发气道阻塞。与此同时,可适当调整潮气量,以防因漏气而出现潮气量不足的情况。②对于行气管切开辅助通气者,当确保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坚持每日更换敷料(1~2次)。若敷料沾有痰液,当立即更换。通气治疗1周形成窦道后,结合患儿气道情况,观察是否需要更换气管套管。在捆绑皮管时,应保证气管套管不会脱落。
2吸入气体护理①净化
净化室内空气,坚持每日进行1~2次空气消毒、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2~3次,30min/次),对病房内的桌椅、地板进行消毒。禁止过多人员进入病房,控制好探视人数、探视时间,以免交叉感染。所有进出病房的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必须对双手进行消毒,佩带医用口罩、衣帽,换鞋。②湿化。实施微量泵入湿化法,泵入药液为α糜蛋白酶(4000U)联合氯化钠液(0.9%,50mL),经输液泵持续泵入,速度:2~3mL/h。如湿化效果不明显,当遵循医嘱增加湿化次数,保持每日2~5次。对于行机械通气者,可实施蒸汽加湿,蒸汽温度要保持在32~36℃间,以防温度过高而出现烫伤状况。在蒸汽加湿时,当使用蒸馏水(消毒灭菌),定时更换湿化液,严禁运用生理盐水,以防分析出盐,影响湿化效果。
3体位护理
垫高患儿臀部,指导患儿取健侧卧位。轻叩背部,排出分泌物后,给予吸痰处理。进食2h后,可给予体位引流,以免因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的情况。与此同时,加强导管护理,以防导管脱落,确保呼吸道无分泌物、通气顺畅。在气管插管时,指导患儿取仰卧位,引流出分泌物,以免出现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病状。吸痰护理对于行气管内插管的重症患儿,当给予气管内吸痰护理。如患儿咳痰有力、分泌物较少,每日行1~2次吸痰后处理;如患儿吸痰无力、分泌物黏稠且多,每隔4h行吸痰处理1次,吸引负压:100~200mmHg,每次持续处理时间:10~15s。在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过度通气(1次,1~3min);在吸痰后,仍需给予高浓度氧过度通气(1次,30s)。在对患儿进行吸痰处理时,要确保无菌、敏捷、精准、无创伤。对于未行气管内插管者,当结合患儿病情特点,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吸痰处理。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重症患儿的护理效果(显效、有效、无效)、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真菌感染、窒息、呼吸道感染)情况。统计方法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包,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为t检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
4结果
在研究组的64例中,显效4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60例。在对照组的64例中,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54例。比较两组重症患儿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讨论
目前,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日渐增高,对患儿健康危害极大[5]。在临床治疗时,给予相应的呼吸道护理管理,对预防感染发生极有意义[6]。在临床中,当充分结合患儿病情状况、辅助呼吸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管理。笔者认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气囊护理。气囊属于一项防漏装置,不仅可有效防止分泌物等误入患儿肺内,还可防止漏气,因此必须加强气囊护理。②加强吸痰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患儿上呼吸道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导致分泌物黏稠,纤毛运动功能衰弱,再加上小儿机体尚在发育期,咳痰无力,很难将分泌物自行咳出,所以必须加强吸痰护理。另外,在吸痰处理时,当注意动作轻柔,以防损伤患儿呼吸道。魏旭霞等人研究发现,对重症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呼吸道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原发病,减少医院感染[6-7]。本文,在研究组的64例中,护理显效4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60例。在对照组的64例中,护理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54例。比较两组重症患儿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60/64,93.75%)比对照组(54/64,84.3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研究组重症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好。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各种并发症,但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64,7.81%)均比对照组(12/64,18.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8-9]。通过该次研究,笔者发现,对重症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闫丽丽 刘晓媛 单位: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
相关专题:电工技术 美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