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课文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产生美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达到帮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师可以像导演指导演员进入角色那样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进入教材,让他们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使他们体会到教材深层的审美意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佳作,在讲朱自清的《春》时,我认为教师要通过对这篇美文的学习,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产生全方位的感悟,对作者笔下的春天形成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春天的美产生向往,让学生获得沐浴在春光中的美好境界。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作者笔下的春天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来展示春天的美景,在描写春天美景的同时运用大量的拟人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从而把春天赋予人性化。例如作者笔下的春花图,作者是以动写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手法写出百花烂漫,春花竞放。“像火、像霞、像雪”,三个比喻句排比,写出春花绚丽,百花争艳。“遍地是、杂样儿”写出野花众多。“像眼睛、像星星”,写野草众多,进一步展示春意的浓郁,所有这些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让学生仔细地反复地去品读原文,特别是父亲去为“我”买橘子的片段。原文中写到买橘子需要“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整个片段流露出慈父的爱子情深,父子之情是人世间最为珍贵的亲情,作者通过对买橘子这件小事的详细描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场面真实感人地留给了读者,读者也能从中品味到浓浓的父子情谊。让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作者同样的感觉,“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真情的流露。每个人在当时的情境之下都会产生同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没有半点虚假,而是实实在在的。人间真情的熏陶与教育也是美育教育的内涵之一。
二、从修辞的运用上体会美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在文字的运用上更是变化万千,修辞手法的运用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例如,在《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中写天上的云的形态时,首先用“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来进行总体概括,然后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形象地介绍它们的具体形状:“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用读者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如羽毛、鱼鳞、羊群、棉絮、峰峦、河川、雄狮、奔马来形象地比喻天上的云,从而把抽象的云的形状加以具体化,也让读者从自己熟悉的云的形状上感受到了云的美,也可以从中领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再如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朱自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新颖独特,认真品读,美妙无穷。如在描写荷叶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的风姿,裙子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与“出水很高”相对,荷叶出水很高让作者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以动态的人美写静态的叶美,赋予了荷叶动态美,使无生命的叶子有了人的情态美,用比喻的方法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美妙的遐想中得到无尽的享受。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限于本文提到的两个方面。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重视,在教学中适时地把握中文章的“美”,使学生在感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借以让学生在获得“美”的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观。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高江学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柴关学区高庄中学
matlab曲线拟合和预测|基于Bernstein基函数拟合预测的
经济管理论文2017-01-14 07:51:58